“烂片狂欢”的启示

2015-12-14 15:43袁小茶
出版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卖座烂片涂色

袁小茶

豆瓣说,那些给电影《小时代》打五分的观众,十年后一定会被钉在中国电影的耻辱柱上。《新周刊》说,2015年的中国正式步入“烂片时代”。从《小时代》系列到《煎饼侠》,烂片正与爆米花一起,随意挑战着观众的底线。划拉一个剧本,找一位大导演,攒几个高颜值的演员,砸上千万的投资,再铺天盖地炒作一番,票房过亿便不在话下。烂片已然成为粗鄙的审丑狂欢。

你一定被商业逻辑下文化产品营销的大牛们的经典开场白洗过脑:“19世纪是想出来的;20世纪是做出来的;21世纪是玩出来的。”前阵子的成人涂色书就是“玩出来的时代”的胜利产物——从某本涂色书以出版业历史最短速度破销量100万册大关开始,书已经突破了“书”的行业限制,它的印量根本不像书,更像是商品——对,涂色书的“破纪录”宣告了一个“玩的时代来临”——市场书首先是商品。

作为一个商科背景的妹子,我半路出家做出版,在这个“玩出来”的时代做涂色书爆红之后,我突然陷入了一种迷茫——在当今“供过于求”关系基本不可逆的商业社会,在“渠道”中寻求胜利成为必然的结果。那么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只有营销的投入大于质量本身的投入,才有可能在同类产品中优先抢占渠道资源,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也就是说,那些扎扎实实把成本的大部分比重都压在产品质量上,指望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在这个供过于求的时代,必然会被冷落。就像最卖座的商业电影,是10%的钱拍电影,90%的钱用于“小鲜肉们”的片酬+宣传。只要话题炒起来,刷爆微博微信的IP热度上去,票房自然就会往上窜,低成本制作带来的“烂剧情+烂演技”无所谓,能赚快钱就行;而那些花了90%的钱拍电影和做后期制作,只10%的钱用于宣传的片子,反而因为大众宣传乏力而卖座率寥寥,所以侯孝贤拍了8年的《聂隐娘》在商业逻辑上的票房一定打不过《小时代》。

也就是说,本来出版业的利润就那么薄,在这么薄的利润空间里,作为一个编辑,是把成本花在“做书质量”上,还是低成本粗劣制造 + 省出钱来(给渠道商让利、砸网络营销)推广上?

又想占着21世纪“玩的时代”的影响力,又想留着20世纪“做的时代”的那层“不可亵渎”的处女膜,供大于求的商业环境下,图书成本的投入如何分配?重营销还是重质量?如果你认定自己的书是给大众消费的市场书,充当的是大众的文化消费品,那请放低一点点“做的时代”的高冷架子,然后,让我们一起去从这场“质量投入”和“营销投入”的零和游戏中寻找新的出路。

(本文作者为图书策划编辑)

猜你喜欢
卖座烂片涂色
鼠国要上天之狐狸卖座票
涂色
涂色
涂色
烂片当道,尽显低迷2018年6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涂色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9 Decades of Success 非凡人生:90成功录
烂片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