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12-15 21:25渠立永刘君张乃艳王燕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9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渠立永 刘君 张乃艳 王燕娜

摘要:简述了军校部分专业“电磁场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根据军校课程体系及专业需求,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介绍了教改方法,强调了以学员为主导的专题研讨的重要性以及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

关键词:电磁场理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42-02

一、引言

专业基础课程起到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电磁场理论是理工大学多个合训和非合训专业岗位任职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电磁场理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军事斗争、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当代军校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军事变革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尤为重要,所以必须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针对这些问题和现代学员普遍认为课程比较难学的情况,在教学中采取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式,让学员领略到“电”的强大生命力,了解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我校对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同时了解这些知识在军事上的应用,如何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必须适应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需求,并符合高等教学的规律。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1.学员的兴趣在于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解具体内容后,为了能够增加学员对于本专业相互关联的应用实例的了解,教员指导学员开展电磁场课程相关课题讨论,着重于让学员体会电磁场理论对新军事课程技术发展的作用,了解该理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应用;并能分析和解决相关的装备和科学研究,从而获得利用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和处理一些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因为该课程数学公式繁杂,内容显得枯燥无趣,为调动学员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增强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员的引导下,让学员通过阅读文献,查找资料,结合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督促学员通过校园网等多种途径主动获取并理解本专业内外的知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每个学员提供不同难度的课题范围,使不同层次的学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对于不同研究课题的选择,强调对专业理论、装备使用之间关系的渗透,要求学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实际使用中的装备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发现中提高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员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在课题讨论中通过采用分组的方法,一方面,促使学员能够翔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耐心听取他人的看法,学会分享学习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密切了教员和学员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启发学员进行探究,使其将书本和课堂的知识用于分析和研究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如何使雷达天线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在某军事基地为什么雷达总是出现打火现象?让学员带着这些问题学习,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就想尽快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进一步结合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员对这些问题有了较强的理解。通过实践问题的讨论,学员学习目的也非常明确了。

2.培养学员的主动性和探索求知欲。面对电磁场这门看似枯燥无趣却具有挑战性的课程,教员应该着重教会学员学习方法、指明学习方向。为了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员须利用有效的奖励机制。一方面,教员除了要求学员完成课后习题,还要求学员能够不拘泥于教材的习题,发挥其主动性去自己寻找相关的习题进行思考。学员在求解此类问题时,可以对于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从而提高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如有的学员在作业中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利用电磁场理论的知识求基尔霍夫定律是场的特殊表达形式,让学员了解该内容也可以从电磁场的角度来考虑。再比如,学员理解掌握了导线传播能量,如果从场的观点考虑其实能量是通过场来传输的,而不是导线传输,导线只是起到了导引作用。通过这种方法,更进一步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打好坚实基础。同时拓宽了知识面,知道了电磁场理论其实是最普遍的电路理论。

3.突出研究课题,分清楚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①研究课题的选择。专题研究活动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改革实践内容,课题选择和研究和的整个过程都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因此组织学员选择有军事意义的课题,对于课程学习的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大部分学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习方法和模式,兴趣浓厚却经验不足,往往缺乏对课题研究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以及研究依据,盲目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课题,对于研究的目的不明确。因此,选题导引是教员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对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员会列出一定的范围让学员思考,引导学员深入研究一些军事意义明确的内容,提高课题研究学习的质量。②研究课题的自主性。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是为专业课程服务,所以研究课题的题目需要考虑专业知识背景、学员的动机和兴趣等,鼓励学员在大的课题范围内自主选择,让学员研究他最感兴趣的题目,而不是教员指定题目;否则就会使学员兴趣丧失。这就需要教员充分相信学员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倾听他们的看法,探究他们的内心想法,让学员能够高兴的参与到课题研讨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主动性。最后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他们对于课题研究的感兴趣程度,要求学员能够把握选题方向,确定研究思路,并在大的方向给予指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于本课程的具体课题研究要和学科的人才培养目的和教学要求联系起来,不能脱节,选题方向以该基础课程内容为出发点,起到搭建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密切联系的作用。比如军事院校电磁场理论课程对于课题的选择,要囊括所有课程知识内容体系,同时要涉及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反雷达伪装等基本理论,还要和现代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了解电磁场理论对于现代科学技术、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现代战争等的影响。因此,选题指导力求实用、客观。③研究课题的专业性。为增加学员选择的兴趣,对学科与人文进行思考探讨,同时考虑到后续课程的专业性,要求培养学员研究课题的专业性,强调研究方法的导引作用,同时要求学员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引导学员关注军事问题。如RCS目标特性的测量中,需要学员思考为什么室内测量需要考虑到远场的需求,不同背景特征参数具有什么意义,雷达图像的特点,不同的环境对于雷达波传输问题以及后续的反雷达伪装有哪些要求,为什么这么做等。另外,为适应教学转型的需要,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都普遍减少,如何能够更加突出重点及其专业课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④研究小组的学习方案。初选研究课题之后,教员鼓励学员根据兴趣参加课题小组。能力较强的学员可以参加两个以上的小组,一般课题需要2~3名学员组成。小组研究对于提高学员的默契程度、团队意识及其协作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军校学员来说,指挥、协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实践也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学员学习的促进作用。一半以上的学员认识到了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实际过程中,2003级协作达到了81%以上,仅少部分的学员是独立完成课题研究的。在小组确定后,由小组成员提出初步课题思路和框架,通过校园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专业背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形成本小组的研究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以及学习计划和任务分工。在这个过程中,教员评审研究方案,通过论证、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并对课题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考虑学员现有的研究能力,课题研究鼓励学员从掌握的内容出发,强调对于旧知识的新理解。鼓励学员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如演绎法、类比法、归纳法、逆向思维法等,寻找新的研究角度。如从导线导引作用到场的导引这一思路的变化。⑤鼓励研究课题的争议讨论。为提高学员探索性,引导学员对于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这一点需要在教学中故意设置一些学员感兴趣而学员又有不同观点的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员把握尺度,而不能设置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导体的损害大还是小?”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学员的兴趣,并且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员对于海水中电磁波的传播有浓厚的兴趣并存在不少疑问,遂建议他查找资料,并结合电磁波传播规律进行分析,联系教材的基本内容,做出比较研究,借此提出如何实现海水的通讯问题的想法。同时,充分考虑学员自身的研究能力,控制研究的难易程度,否则课题研究毫无意义,学员的研究就只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对于学员的课题研究方案应从小的问题入手,避免空洞。再如雷电防护的研究课题,经过不断地磨和与交流,最终得出电磁兼容防护要兼顾等级考虑等具体的问题。

三、结语

电磁场理论作为在军校许多专业中占有重要学科地位、具有鲜明特点的核心课程,如何在使我们所培养的学员适应新军事人才培养需要的前提下,组织教学内容是非常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问题。通过以上的尝试,在新的教学实践中,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学员对该课程不再具有抵触畏难的情绪,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睿.《电磁场理论》教学中的对偶性原理运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12).

[2]丁毅,汪柏年.电磁场理论教学中非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刘金寿,等.电磁场理论教学中的知识联想与意识流[J].大连大学学报,2004,(12).

[4]梁昌洪.电磁场理论的若干思考[J].电子电气教学,2007,(2).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