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主导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12-15 04:00凤天宏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8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科教融合人才培养

凤天宏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的高质量创新人才支撑。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道路,强化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把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科研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树立科教融合观念以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培养途径等几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应注重科教融合,树立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科研意识;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77-03

曾几何时,信息时代来临,知识经济一夜花开,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社会对人才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固然不可缺少,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则尤其需要具备。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国家的教育迅速发展,为了与社会的需求相合,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势在必然。教学和科研都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学科建设最重要的两大支柱,二者的重要职能都是培养人才,并且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促进科教融合,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国家赋予研究型大学的神圣使命,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一、科教融合树立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观念

教学与科研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桴鼓相应、彼此相依、互促共进。科教融合将知识的产生、传播与传承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体现了高水平大学的基本特征。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统一、互为一体的,教师授课要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能融会贯通当前学科的最新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在学科前沿上发现新问题,并对本学科的学术研究领域,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选题的针对性,同时把学生带到学术前沿,以科研促进教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帮助。社会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把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来这个过程远非一朝一夕。《管子·权修》中提到: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一语道破教育的真谛,形象地解释了教育的艰辛和漫长。经过长期积淀形成各具特色的品格特征和学术底蕴,那么,各高校就应该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建设创新型高校,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如何使得大学生要有科研创新意识,怎样提高大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意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高校教师,他们应该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及早引导大学生进入科研领域,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其树立科研信心。这要求高校教师要做到把科研精神融入教学理念,将科研方法转化成教学手段,把科研平台拓展为教学条件,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学和科研促进大学生的探索与学习,在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强化大学生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规律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了解与探索其中的规律,使其对科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还应运用丰富的学术资源,把学术上的争论恰当地呈现给学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让大学生了解到相关领域的学术争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意识到即使采用同样的数理模型或方法,也有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很多自然规律仍然有待探索。其次,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课题组的研究活动,为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研讨氛围,积极带领学生完成科研的各项具体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技应用活动和各种学术社团活动;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业余学术科研活动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质,找到他们未来科研的突破口。还有,教师要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阶段性培养,让他们逐步得到提高。如指导大学低年级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收集信息、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进行体悟、归纳总结和撰写简单报告的能力,不仅仅他们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了,也提升了其语言智慧和表述的能力。大学高年级学生在这个基础上,配合教师的指导参加科研课题的讨论,结合实验、实习等编写简单程序或撰写专题报告,最后完成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根据自己别具一格的论点写出一份有份量、有创意的书面报告,同时也可以将毕业论文题目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紧密结合,让学生展开思路,在实践中强化创新,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科研活动,将理论升华过渡到实际。社会实践是大学科研的源泉,通过对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开展科技公关,引导学生把科研训练计划的重点转向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和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是接受与发现的统一过程,也就是从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传播,多是单方向自老师到学生灌输、传授知识、布道教学的过程,这决定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局部地、片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而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则打破了这种单一的教授方式,既充实、巩固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加到创新实践教学中。

通过资料查找和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丰富其课外知识,使其开拓眼界;通过具体实践操作,教师可使学生逐步学会在获取信息、提炼信息、储存提取信息的教与学上探索。学生通过实践,学会辨别、学会深入问题进行体悟,学会洞幽察微,进一步将问题妥善解决。天长日久,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广度与深度方面会得到拓展,对理论的掌握更加透彻,对实践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这些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帮助。endprint

二、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锻炼和培养,要寻找有效的途径。高校率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把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似响应声如影随形,知行合一,不断探索。首先,高校应加强课外学术的讨论交流活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邀请成绩卓越的专家学者来校举行报告会,让学生面对面和专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全面沟通,增强学校的科研氛围,提高学术影响力。其次,高校作为国家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重任,要掌握基础的知识,要丰富自己的经验,要培养创新的意识,要有创新的行动和成绩,不间断的知识创新提升综合素质。作为学校,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氛围,同时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全面促进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帮助他们成长,给他们提供各种保障。高校要全盘规划,把大学生的科技活动列入课程计划,有条不紊的实施,规定必要的科研学分,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另一方面,学校要规范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使之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采用一定的手段,促进他们的成长,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进行表彰和推动,对落后的学生进行鞭策和提醒。同时,学校应对本科生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设立大学生科研专项基金,通过本科生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立项,为学生科研立项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资助优秀学生的课外学术成果和和创业项目,使大学生能够像教师和研究生一样申请科研项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该研究项目。高校的学术刊物同时对学生开放,开辟专栏,学生的创新设计可以发表,创新成果予以公开宣扬,以此带动其他同学。高校的部分实验室适时开放,让学生一显身手,给予他们厚望,让他们知道老师和学校对他们的期待;科技园区也要为大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相关条件,促进学生们的思维空间不断拓展。并且,高校还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质,建立专门的科研活动基地,提供广阔的空间,组建大学生科研组织机构,选出带头人,建立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分建小组,尽力给学生提供经济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为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他们热情高涨;坚持举办各类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展示大学生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对学生们的科技成果进行分类、甄拔、选评、商讨、交流。歌德提出:“单枪匹马的英雄永远做不出伟大的事业。”学校要向学生灌输合作精神,介绍合作的价值和方法,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学校形成科研创新的氛围,对学生的思想、能力都是极大的推动,大学生的科研学术成果迅速壮大,他们拥有了成就感,动力和热情不断提升。科研创新之余,举办赛事,争强好胜是年轻人的天性,你追我赶能激发无穷的动力,创造优秀的成绩。各类科技竞赛,活跃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技能实践比赛是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比赛热火朝天,同学们龙腾虎跃,比赛层出不穷,同学们的创造力熠熠生辉,同学们的早期科技意识被充分唤醒,思维得到极大的拓展,人尽其才,活跃空前,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最后,学校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引领,是路标;教师的指导,是指南针,学生们的科研创新活动不会偏离,教学相长,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能力桴鼓相应,教师的经验丰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端正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查找信息、整理资料、做出筛选,运用科学的方法展开学术研究。申报课题项目是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最好的平台,对项目与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大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的重要途径,而这些科学研究同样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并且,教师还必须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培养。高校在教育方面,应不遗余力地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科研项目,激励学生参与,教师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为学生竭尽所能,悉心培植,指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学生通过教师的科研指导,不但完成了学位论文,也完成了学术课题的一部分,这是科研带动教学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面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需要,高校应以科教融合为主导,通过开展基础性的学术活动、实施科研训练计划和提供相关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主动,以实现高校教育顺应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廷奇.史加翠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2]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

[3]马龙海.蓝宝江科教融合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

[4]别敦荣.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5]施建军.以科教融合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2,(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能力科教融合人才培养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基于多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