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网罗“人”的力量

2015-12-16 10:01左娜整理
国际人才交流 2015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工作

左娜 整理

“互联网+”网罗“人”的力量

左娜 整理

2015年5月12日,由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主办、摩根大通集团赞助,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举办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的第三场 “中国人力资源储备:缩小经济转型期的技能缺口”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右一)、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汪潮涌(右二)、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左二)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这是整个一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运动”

徐小平(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创始人、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

在天使投资领域,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的新经济欣欣向荣,中国人的创造力波涛汹涌,充满希望。真格基金去年投资了120个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是一个人在一年之内推进的。比如,有一家去年刚刚上线的企业,到现在已经雇佣了600人。这600人在就业统计数据中看不到,李克强总理看不到,但我们看得到。初创企业也许只有一台电脑,但是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互联网经济需要很多新的工作技能,因此创造了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从前,大学毕业生都想当公务员、进国企,但现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成就了很多快速致富的传奇故事,过去的3到5年内,人们的就业心态也就变化得非常快。年轻人把目光从政府、500强企业转到了初创公司,比如到小米,甚至是顺风。现在有很多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不想找工作,而是想自己和一些朋友一起创业或者加入初创企业,我觉得这是非常令人惊叹的。社会处在变革中,人们的认知和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是整个一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运动,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未来的秩序。

我投资的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在5年前都不存在,如今它已有5000名员工,市值40亿,它就是聚美优品。大量韩国、日本化妆品企业制造的商品在聚美优品网站上进行销售,这就意味着中国开始夺取优势,全世界要为中国的消费者打工,而高级管理人才都留在中国了。目前政府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有着非常宏伟的计划,这是为什么我看到有如此多的希望的原因,我看到这么多工作增长的机会,也看到对于年轻一代来讲的机会,对于受到教育年轻人所面临的巨大机会。

的确,初创企业风险很大,只有少数人会成功。5月7日,李总理到访中关村3W咖啡馆,并品尝了一杯卡布奇诺。他说:“这里面有很多泡沫。”的确,要在泡沫之后你才能喝到可口的咖啡。在所谓“互联网泡沫”底下,我们看到的是劳动力的创新、新一代人才的出现。创新创业是工作保障的一种新认知,我们要鼓励人们去拥抱风险。

“我不担心所谓人口红利的消失”

汪潮涌(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我认为李克强总理非常清楚,创新创业能产生大量新的工作机会。他去中关村的3W咖啡馆正是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他认为,现在应该压缩低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空间,让互联网创业去创造新的就业方向、满足新的增长需求。

新型行业会创造出海量的工作岗位。比如说,电子商务行业就创造了两千多万新的就业机会。我们在过去两年当中投资了大约20家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企业,也就是“互联网+”类型的企业,它们带来的就业机会很多都是之前并不存在的。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喜欢这种类型的工作,非常自由,他们还可以干多份工作。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投资公司,我们更多的是要引导大家去发现哪里有鱼。我经常告诉投资公司和潜在的初创企业家如何去找到新的机会。比如说我们最近几个月花了很多时间寻找一些关于体育方面的投资,这是因为去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到2025年中国体育行业应该达到5万亿的总收入额。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机遇,我们要有一个新的互联网平台、新的应用程序来帮助人们更快找到附近的篮球场、网球场,找到好的教练来进行指导健身。类似的机会可以说随时随地都有,新的工作机会每天都在上演。

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要满足新经济的需求或是说经济升级的需求,未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需要4种人才。首先是具有创业精神的新一代企业家,他们能有很多新鲜想法来推动新兴行业。第二种是技能熟练、工作效率高的新一代的服务业人才。服务业、消费驱动的经济和制造业为主的传统经济对劳动力人才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第三,我们还需要有全球化意识的人才。中国的国有企业、资本、产品等等都在不断向海外扩展。“一带一路”和 “走出去”的战略都需要外语水平过硬、视野广阔的全球化人才来推进。第四种是专业化的管理型人才。现在很多人都想辞职创业,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适于创业,相对稳定的管理层工作其实也很重要,但现在企业很难找到稳定、业务水平过硬的中层次的管理型人才了。

然而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法律问题。我还记得4月底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演讲中就提到,目前的《劳动法》过于不成熟,虽然对用人单位施加了很多压力,但对员工却没有足够的保护。养老金制度以及《劳动法》需要在中国进行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在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二个是有关于职业教育的反思。有这样一个笑话,在中国操作建筑机械最好的工程师不是来自北大清华,而是来自蓝翔技校。的确,像蓝翔这样的技校可以为制造业培训出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他们迅速融入职场。但现在普通大学每年生产700多万的毕业生,要让他们都找到适当的工作却很难。大学的课程设置需要改革。我们正在做两个与教育相关的项目,其中一个是帮助大学毕业生寻找夏季的实习机会。夏季实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真实的社会,从而更好地从学校过渡到职场。我们投资的另一家公司是做培训的,培训的项目有无人机的操作员、飞行员。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项目是培训护理人员,因为在未来中国老年人护理行业的用工缺口很大,整个中国缺1100万人,这创造了巨大的就业前景。但问题在于如何能够让大学生改变心态,去接受服务类型的就业机会。

我非常激动地看到,中国劳动力的质量和效率已经逐渐在增强。我不担心所谓人口红利的消失,因为新一代的中国人,特别是90后这代人,他们非常熟悉互联网,他们的互联网思维给整个劳动力分配格局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智力教育甚于技能教育”

樊纲(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在看待人力资源的配置时,我们要首先考虑一下人们的职业生涯的选择问题。现在很少有人一生中只有一个工作,人们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寻找新的工作。如果市场、技术发生了变化,专业化的技术或知识将会很快过时,这时人们应如何应对呢?出于应对变化的考虑,我想其他国家和中国的教训表明,我们需要智力方面的教育更甚于狭窄的职业技能教育。社会要提供这种培训和终身教育,让人们掌握更宽泛的知识、更通用的方法,才能够不断调节自己去适应新的情况,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个问题关乎中国的特殊情况。现在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八九年后,就回村或者回到附近的乡镇去,也就是回到低技能、低生产率、低收入的工作岗位上。农民工的回归是由于他们没有在城市长期居住的预期。没有长期的个人计划或动力,就没有人力资本的聚集,而这种集聚正是社会所需要的。那些积累了大量技能和经验的50岁、60岁的工人是各行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本并不是学校所教的,很多的人力资源资本是在工作中积累的。

移动互联网新浪潮确实鼓舞人心,为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电子商务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传统行业流失了同样多的岗位。我们看到了1200万的新就业,却没有看到有多少人失去了工作。关键问题在于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14亿左右人口的国家,我们需要各种类型的就业机会,新的创业机会也需要,传统的制造业也需要。大家都在讲互联网、服务,但是从根本来说还是需要制造业来持续支持就业。经济有很多的层次,有高技术、高薪的企业,就有低层次、低技术的公司。同样,劳动力有不同的层级。在未来的100年当中,结构性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让中国成为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也就是有高质量的就业机会的充分就业,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是中国的教育和法律的框架需要去考虑的,如何让所有人能够参与进来,政府和市场都要发挥其作用。

上个世纪初,在市场的驱动下,美国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开始发生流动。哪里有工作人们就到哪里,而且人们愿意住在舒适的地方。现在美国80%的人口都在东海岸、西海岸生活,所以这是一种自然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口流动是个好事情。现在我国东北三省每年净流出200万人口,很多人对此忧心忡忡。但我认为这也许是件好事,东北不需要这么多人。这些流失人口以前也许是务农,但现代农业并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了,而东部地区却出现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所以区域性的人口流动并不完全是个坏事,这会带来新的平衡。我们不一定要去保持旧的平衡,如果按照旧的平衡的话,人们都应该住在农村才对。我们需要资本流动,需要人流动,然后实现新的平衡。从这点来说,互联网可以让中国更加平衡。从区域的集中和发展来说,现在快递都可以到很小的城市、小乡镇,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了。互联网使大家联系在一起,产生了独立的行业,使中国地图上人口结构更平衡,比二十世纪集中化生产、集中化物流的美国分布更为平衡。

猜你喜欢
互联网+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