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效果观察

2015-12-16 11:22卜彩菊庞永慧何英煜莫钦国茅传兰谭虹虹韦瑜群
护理学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患侧全程上肢

卜彩菊,庞永慧,何英煜,莫钦国,茅传兰,谭虹虹,韦瑜群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科,广西 南宁 530021)

空气波压力治疗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效果观察

卜彩菊,庞永慧,何英煜,莫钦国,茅传兰,谭虹虹,韦瑜群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科,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全程功能锻炼组给予全程功能锻炼;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在全程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分别测量2组患者健侧与患侧上肢各部位周径,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4天、第30天患侧上肢水肿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14天水肿发生率均为0。2组患者术后第30天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功能锻炼组水肿发生率为13%,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水肿发生率为2%。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水肿发生率。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空气波压力治疗;全程功能锻炼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容易引起术后患侧上肢的水肿,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40%[2]。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是影响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3]。笔者的前期研究表明,全程功能锻炼可以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4]。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又称为气压式循环促进仪,是一种具有多腔房、序贯性、可调节的压力梯度泵;有研究认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用于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5],其对静脉血和淋巴液的方向性、渐进性、累积性的挤压作用可起到改善淋巴液、血液循环的效果,以此也可以预防上肢水肿的发生[6]。为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对我院6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行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女性,年龄 18~70 岁;(2)首次入院患者;(3)知情同意;(4)无严重的循环、呼吸系统疾病;(5)意识清楚,能配合完成治疗和各期锻炼项目;(6)术后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且肿瘤直径>3cm;(7)患者术前患侧上肢各部位周径均在正常范围内,双上肢活动正常。排除标准:(1)术中快速冰冻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非根治性手术;(2)已有远处转移;(3)经化疗后手术者;(4)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5)延迟拔腋下引流管、延迟拆线和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6)因个人原因未按要求完成各时段治疗、全程功能锻炼者。(7)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禁忌证,其中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禁忌证:急性静脉血栓;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丹毒;心律不齐;肺水肿;不稳定型高血压;装有人工心脏起搏器者;深部血栓性静脉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程功能锻炼组和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各60例。全程功能锻炼组,年龄23~69岁;病变部位:左侧28例,右侧32例;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年龄24~70岁;病变部位:左侧25例,右侧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治疗疗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全程功能锻炼组 给予该组患者全程功能锻炼:(1)将原有的6节锻炼操制作成锻炼操教学视频(内配合有优美的音乐)、图文册,视频内容真人拍摄、动作规范、解说清晰,图文册图片清晰并有相关文字解释;功能锻炼操第1节:患者的患侧上肢尽量伸直作握拳活动;第2节:患侧上肢尽量伸直做屈肘运动;第3节:做转动肩关节运动,肩关节先向前转动360°,再向后转动360°;第 4节:上举运动,患者用健侧的手握住患侧的手,从下而上做上举运动;第5节:摸耳运动,从患侧耳跨过头顶摸到对侧耳;第6节:爬墙运动,患者面对墙壁,患者不踮脚尖、足跟不离开地面,脚前端距离墙壁30cm,患者双手平肩起,自低往高爬,直至尽己所能达到最高度。(2)患者在手术前观看锻炼操教学视频,了解术后根治术的重要意义,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现场示范锻炼动作、指导患者进行练习,让患者熟悉全程功能锻炼的内容,熟悉锻炼的方法、要领;(3)责任护士于术后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结合图文册向患者解说锻炼内容,并现场示范渐进式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4)术后24 h内,自患者清醒后,责任护士指导其将患侧上肢置放于功能位,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上肢腕关节一下的手指活动;如伸、屈指练习,先练习伸指,从拇指依次到小指,然后再练习屈指,从小指依次顺序到拇指屈曲,每次10下,1次/4 h;(5)术后第1—第3天,转动腕关节和做握拳活动,每次50下,2次/d;(6)术后第4天至拔除腋下引流当天,做屈肘运动:前臂动、上臂不动的屈肘,10 min/次,2次/d;(7)拔除腋下引流管后第1天,如伤口不渗血,患者基本情况较好,先给予患者前臂、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肩峰处进行按摩,待肌肉放松后开始指导患者配合锻炼操教学视频,做6节功能锻炼操,每次做4个8拍,2次/d;在患者学习锻炼操过程中,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示范、指导,及时更正患者出现的不规范动作且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8)患者拆线后进行患侧上肢按摩:患者平卧,手抓悬绳,使上肢与躯干成60°角,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臂,自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10 min/次,2次/d。另外需要增加全身运动,按照功能锻炼教学视频做头颈运动、肩腰运动、四肢伸展运动、胸腰运动。(9)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其在出院后坚持进行6节功能锻炼操和拆线后需要增加的全身功能锻炼运动,30 min/次,2次/d。在患者进行全程功能锻炼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有:①功能锻炼配合视频进行;②术前、术后及出院宣教,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的解说、示范及指导,让每一位患者都可以真正理解早期功能锻炼及全程功能锻炼的意义所在,并真正掌握规范的锻炼要领;③所有的功能锻炼,不能盲目追求锻炼的速度和内容,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以患者患侧上肢无疼痛感、运动后无劳累感等为宜。

1.2.2 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 给予该组患者全程功能锻炼(与全程功能锻炼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该组患者空气波压力治疗。使用珠海市普菲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气波治疗仪进行治疗,其使用方法:将气路管道依次与套筒连接,相应管道与相应插孔连接好,将仪器插上电源。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患者患侧上肢及肩部,患侧上肢与心脏呈水平位,将套袖包裹整个患侧上肢至肩部;打开电源开关,旋转压力调节按钮、时间按钮,调节到所需的压力,设置好时间;该仪器会按照手—前臂—上臂—肩部顺序,反复施加和释放压力;设置好之后,按启动键;治疗时间到了之后,仪器会发出治疗结束提示声,并切断输出。若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治疗时间:术后24 h起,20 min/次,2次/d,共7 d。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使用过程中,责任护士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同时责任护士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不适、患侧上肢有无皮肤破损、淤青、红、肿等,若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空气波压力治疗,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诊治。

1.2.3 观察指标 选择适用于临床的臂围测量法[7];据统计35%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可发生急性淋巴水肿,一般于术后6周内发生[8],故于术前1 d、术后第14天、术后第30天、用皮尺分别测量2组患者健侧和患侧上肢肩峰下5cm、肘横纹上下各5cm和腕横纹上5cm这4个部位上肢周径并以cm为单位记录,以此数据评估水肿程度。其中水肿程度的评估[9]:①无水肿:无不适感,测量各周径比对侧无差,柔软程度与健肢无差别;②轻度:自觉患肢肿胀感,测量各周径比对侧长3cm以内,柔软程度较健肢差;③中度:患肢有疼痛感,测量各周径比对侧长3~5cm,明显肿胀,柔软程度差;④重度:患肢疼痛,测量各周径>5cm,皮肤颜色发红,柔软度差,明显肿胀,患肢硬。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14天患侧上肢水肿情况 术前1 d,2组患者患侧上肢均无水肿。术后第14天,2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均为0,水肿发生率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2组患者术后第30天患侧上肢水肿情况 2组患者术后第30天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比较,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水肿发生率低于全程功能锻炼组(χ2=4.324,P<0.05);2 组患者术后第30天患侧上肢水肿程度比较,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水肿程度低于全程功能锻炼组(Z=2.426,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第30天患侧上肢水肿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3.1 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影响 据统计35%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可发生急性淋巴水肿,一般于术后6周内发生[8],结合临床经验,故在本研究中选择于术前1 d、术后第14天、术后第30天测量、比较2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情况。有研究表明,全程功能锻炼可以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4]。在本研究中,全程功能锻炼组和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组术后第14天的水肿发生率均为0。究其原因,全程功能锻炼对于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乳腺癌患者在根治术后容易出现恐惧、悲观和自卑的心理,处在这样的消极心理状态下,对于术后责任护士的健康宣教及功能锻炼操的实际练习接受效果不佳[10],另外,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认为最具关怀性的护理行为类别是健康教育[11],在本研究中,全程功能锻炼的实施,给予了患者全程的、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其中包括给予患者在术前观看锻炼操教学视频,并通过责任护士的指导进行练习,使得患者于术前便了解功能锻炼对于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另外接受全程功能锻炼的患者在术后自清醒开始便接受责任护士一对一的指导,根据术后自身的具体康复情况进行相应内容的渐进式锻炼,全程功能锻炼给予患者的健康教育具体深入,且术前观看教学视频练习、术后一对一示范指导的全程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炼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有研究认为早期、整体、系统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淋巴血液回流,可预防水肿的发生[12]。全程功能锻炼不仅进行全程式、具体的健康教育,同时还强调早期、系统的全程式功能锻炼,对于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有一定作用。

3.2 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更适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侧上肢水肿的预防 本研究中,术后第30天,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的水肿发生率、水肿程度均低于全程功能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是在全程功能锻炼组的基础上给予该组患者空气波压力治疗,研究认为空气波压力治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能有效促进患侧上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可有效预防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1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了压力泵的原理,具有方向性、累积性、渐进性的在多腔体充气囊中进行充气、膨胀和放气,其挤压式的按摩作用,可促进静脉血、淋巴液的回流。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水肿发生率低于全程功能锻炼组,其原因在于,全程功能锻炼组的患者术后锻炼过程中容易出现锻炼角度、力度的不够,会影响淋巴回流,而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组的复合物理治疗方法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渐进式、累积性、方向性的按摩作用,可以及时有效改善患侧上肢静脉血、淋巴液的回流,起到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

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全程功能锻炼更适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预防。

[1]雷秋模.实用乳腺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430.

[2]胡 雁,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66.

[3]徐兵河.乳腺癌[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70.

[4]卜彩菊,何英煜,刘 琴,等.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2):436-439.

[5]孙 平,罗蕊丽,李 敏,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5B):48-49.

[6]蒋 妮,邓荣芳,侯丽琼,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99.

[7]赵 赛,孟繁洁.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测量和评估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58-560.

[8]徐兵河.乳腺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70.

[9]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579.

[10]庄迎九,胡 雪,陈 宁,等.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03-105.

[11]杨红瑞,陈 瑜.48例乳腺癌患者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J].护理学报,2015,22(4):18.

[12]马 兰,李惠萍.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2,27(14):95-97.

[13]林哲莹,黄东娜,李旭恋,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14,14(5):57-58.

Effect of Air Wave Pressure Therapy on Prevention of Upper Limb Edema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Mastectomy

PIAO Cai-ju,PANG Yong-hui,HE Ying-yu,MO Qin-guo,MAO Chuan-lan,TAN Hong-hong,WEI Yu-qun
(Dept.of Breast Surgery,Canc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ir wave press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full function exercise on the prevention of upper limb edema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fter mastectomy.MethodsA total of 120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functional exercise group)and Group B(air wave press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exercise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group A had fully functional exercise,and those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air wave pressur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functional exercise.Healthy side and affected side of the upper limb were measured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and the incidence of lateral upper limb edema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14d and 30d after operation.ResultsThere was no edema in two groups 14d after surgery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edema after 30d in two groups(P<0.05).The incidence of edema in group A was 13%,and that in group B 2%.ConclusionAir wave press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fully functional exercis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dema after mastectomy.

post radical mastectomy;upper limb edema of affected side;air wave pressure therapy;full function exercise

R473.73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23.013

2015-07-28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课题(KY2015LX054);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立项科研课题(Z2008236)

卜彩菊(1990-),女,广西贵港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庞永慧(1964-),女,广西合浦人,本科学历,主任护师,科护士长。

方玉桂]

猜你喜欢
患侧全程上肢
更 正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