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压双腔PICC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2015-12-17 09:46邓伟英陈环球廖红霞
护理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机械性双腔氟尿嘧啶

邓伟英,陈环球,廖红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广东 佛山528000)

耐高压双腔PICC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邓伟英,陈环球,廖红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广东 佛山528000)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取我院肿瘤科行奥沙利铂+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双腔PICC途径给药,对照组经三向瓣膜单腔PICC途径给药。观察比较2组患者留置PICC期间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对PICC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留置PICC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高压双腔PICC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应用能减轻穿刺点渗血程度,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ICC;耐高压双腔;化疗;应用

化疗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奥沙利铂+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mFOLFOX6方案)联合的化疗方案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案。根据5-氟尿嘧啶的药理学特性,需要48 h持续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经外周静脉输注可造成严重静脉炎[1]。三向瓣膜单腔PICC应用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的药物以致血管损害[2]。由于奥沙利铂+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需要联合用药,应用5-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注射期间,还需输注预防性止吐药、营养液、护肝药物等,需多静脉通道给药。肿瘤患者治疗期间还需行多次增强CT造影检查,造影剂是强刺激性药物容易发生外渗。三向瓣膜单腔PICC不能满足多静脉通道给药及耐高压注射的需求,为了更好解决联合给药时需多通路治疗的问题,我科对行奥沙利铂+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耐高压双腔PICC途径给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择我院肿瘤科收治行奥沙利铂+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置入PICC适应证,同意留置PICC,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意识清楚,治疗间歇期能按要求回院维护PICC者;(3)能够完成12次化疗。排除标准:符合置入PICC禁忌证,不能够完成12次化疗。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结直肠癌化疗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 34~75岁,平均 57.4岁;文化程度:文盲或小学24例,初中及以上36例;置管途径:左上肢贵要静脉27例,右上肢贵要静脉10例,左上肢头静脉10例,右上肢头静脉13例;留置时间120 d;疾病分期,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发布的第6版《AJCC癌症分期手册》[3]:IIA期3例,IIB期7例,IIC期4例,IIIA期8例,IIIB期8例,IIIC期20例,IVB期1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2岁,平均58.5岁;文化程度:文盲或小学25例,初中及以上35例;置管途径:左上肢贵要静脉25例,右上肢贵要静脉10例,左上肢头静脉15例,右上肢头静脉10例;留置时间124 d;疾病分期:IIA期3例,IIB期5例,IIC期6例,IIIA期6例,IIIB期12例,IIIC期16例,IVB期1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置管途径、留置时间、疾病分期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遵医嘱2组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4]即奥沙利铂 85 mg/m2,静脉输注 2 h;醛氢叶酸 400 mg/m2,静脉输注2 h;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1次,之后持续静脉输注5-氟尿嘧啶1 200 mg/m2,治疗2 d(总量 2 400 mg/m2,输注 46~48 h);每 2 周化疗 1 次,共化疗12次。患者化疗期间同时静脉输注止吐药、营养液及护肝药物。2组患者均在第1次化疗前1 d由我院静脉导管中心专职置管护士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结束后以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为导管理想位置[5]。观察组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耐高压双腔PICC,化疗期间使用其中1个腔静脉输液5-氟尿嘧啶,持续48 h,其他药物从另1个管腔输注,增强CT检查时造影剂从导管注入。对照组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单腔PICC,化疗药物经PICC输入,其他药物从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增强CT检查时造影剂从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注入。

1.2.2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对留置PICC满意度。(1)成功置管后均予纱布加压穿刺点,外敷透明敷贴,24 h更换伤口敷料,以敷料渗血范围判断24 h出血量,出血量判断指标[6]以浸湿4 cm×4 cm无菌纱布程度为参照判断出血量,少量出血:浸湿面积≤1/2张纱布;中量出血:浸湿面积>1/2~<1张纱布;大量出血:≥1张纱布。(2)机械性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travenous Nursing Society,INS)标准分级对患者进行评定[7],0级:患者输液局部无红、肿、痛等症状;I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Ⅱ级:输液部位有疼痛感并同时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有疼痛感并伴发红和/或水肿,并有条索样物形成,可触到条索状的静脉;Ⅳ级:输液部位有疼痛感并伴发红和/或水肿,并有条索样物形成,且可触到的条索状静脉超过2.5 cm,可有脓液渗出。(3)患者对留置PICC满意度,患者完成12次化疗后拔除PICC前,评价对留置PICC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程度及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PICC穿刺点渗血程度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 1。

表1 2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程度及发生率的比较

2.2 2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程度及发生率的比较 患者均未发生Ⅳ级机械性静脉炎,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程度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1),见表 2。

表2 2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程度及发生率的比较

2.3 2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对留置PICC满意度 观察组对留置PICC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Z=8.702,P=0.000),见表 3。

表3 2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对留置PICC满意度(例)

3 讨论

3.1 化疗患者使用耐高压双腔PICC,其穿刺点渗血程度及发生率较低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不断提高,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越来越普遍,结直肠癌患者常用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需要多通道静脉输液,耐高压双腔PICC有2个腔,药物进入血管前不会发生药物的配伍禁忌,满足患者多通路的静疗需求,减少患者穿刺次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ICC穿刺点渗血程度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点渗血和机械性静脉炎是置入PICC常见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常出现在置管后的2~7 d[8],穿刺点渗血常发生在置管后24 h以内[9],有研究报道肿瘤患者穿刺点渗血少则3 d,最长达28 d[10]。对照组患者有21例发生穿刺点渗血,观察组有7例发生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渗血患者经加压止血处理后能止血。究其原因,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需要应用穿刺鞘,由于穿刺鞘较粗,在置入穿刺鞘过程中需要扩皮,对局部血管损伤较大难以形成窦道;置管后穿刺点按压不到位或时间、压力不够;肿瘤患者因化疗导致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均为穿刺点出血的原因。耐高压双腔PICC末端7 cm是倒锥形设计,末端比前端粗,PICC留置期间能有效填塞穿刺点减少渗血。

3.2 化疗患者使用耐高压双腔PICC,其机械性静脉炎程度及发生率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程度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均未发生Ⅳ级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患者有2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观察组有8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经涂抹喜辽妥加红外线灯照射处理后痊愈。有研究报道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与导管的管径大小有关系,导管型号较大,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大[11]。虽然观察组耐高压双腔PICC型号为5 Fr,对照组三向瓣膜单腔PICC型号为4 Fr,但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程度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耐高压双腔PICC为聚氨脂材质,与人体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导管在血液内随着体内温度升高而变软,减少对血管壁及穿刺点的刺激,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3.3 化疗患者使用耐高压双腔PICC,对留置PICC满意度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留置PICC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结直肠癌患者完成奥沙利铂+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需行12次静脉输液化疗,应用耐高压双腔PICC能够满足多静脉通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同时减少外周静脉输液所致药物外渗、机械性静脉炎等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同时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少需行2~3次增强CT检查,目前造影剂的注射方法多采用压力注射器,以2~5 mL/s的速度将60~100 mL的碘造影剂注入静脉,高渗造影剂对外周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加压注射对外周血管内膜进一步造成机械性损伤,造影剂外渗发生率0.03~0.90%,耐高压双腔PICC是由抗压力的聚氨酯材质制成,能耐受流速达 5 mL/s的高压注射[12]。造影剂从管腔内注入,避免造影剂外渗发生。对照组有11例患者对PICC表示不满意,其中2例是因为造影剂外渗而对三向瓣膜单腔PICC表示不满;9例患者是因为三向瓣膜单腔PICC功能不足,需多次静脉穿刺且有明显疼痛表示不满。观察组有3例患者对PICC表示不满意,1例因为导管维护费用高,2例发生堵管需要增加冲管次数而不满。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联合方案化疗时采用耐高压双腔PICC,能减少患者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储大同.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38.

[2]张松云.肿瘤患者PICC置管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5A):43-44.

[3]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AJCC癌症分期手册[M].6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5.

[4]邓艳红,肖 健,周家铭,等.XELOX方案与 mFOLFOX6方案辅助治疗Ⅲ胃癌的比较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8):1470-1472.

[5]Harako M E,Nguyen T H,Cohen A J.Optimizing the Patient Positioning for PICC Line Tip Determination[J].Emerg Radiol,2004,10(4):186-189.

[6]王 佳,曾 丽.2种导管鞘送入方式对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出血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14):68-69.

[7]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es Standards of Practice[J].J Infus Nurs,2006,29(suppl):11.

[8]段培蓓,梅思娟,张园园.金黄散外敷对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7(5):99.

[9]赵 洁,张秀华,肖彩霞,等.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的PICC护理9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11.

[10]陈霞萍,何 彬.吸收性明胶海绵联合贝复济防止PICC置管穿刺点渗血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0):3135-3136.

[11]李宏轩,丰 荣.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13,201(11B):20-23.

[12]金向红,赵林芳.耐高压注射型PICC推注造影剂的临床应用经验[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2,20(1):52-53.

R472.9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6.066

2015-04-29

邓伟英(1974-),女,广东佛山人,本科学历,护士长。

方玉桂 谢文鸿]

猜你喜欢
机械性双腔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用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蔷薇红核植物抑菌液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
耐高压双腔P1CC导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识图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