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在社区居民应急救护培训中的应用

2015-12-17 09:45苏运辉周晓舟王日星周四萍
护理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面授动画居民

苏运辉,周晓舟,王日星,周四萍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080)

【社区护理】

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在社区居民应急救护培训中的应用

苏运辉,周晓舟,王日星,周四萍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080)

目的探讨行之有效的社区应急救护培训模式,为社区应急救护培训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愿原则在广州市农林社区选择居民2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应用我院自主研发的动画网络互动平台自行学习1周后,再进行8学时传统面授培训;对照组仅接受16学时传统面授进行培训,对2组培训前后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在社区应急救护培训中的效果。结果2种培训方式均能有效改善居民的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更多社区居民将“采取急救措施”作为遇到紧急情况时的首选行为,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社区应急救护培训中应用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学习能提高培训效果,缩短面授培训的学时,适合在社区推广。

网络;互动平台;社区;应急救护;培训

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提高社区居民自救和互救率,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1]。然而,我国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仅为2%,而西雅图达到60%[2]。我国与国外的社区急救培训模式也存在一定差距[3]。美国急救培训中,提倡受训人员先领回资料,在家自行预习;瑞典急救培训配备统一的教材,课堂教学则以多媒体录像示教和动手实践练习为主,大大地提高了培训效果[4-5]。近年来,我国随着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以及培训的大力开展,居民院前急救能力已有一定的提高。如黄春艳等[6]对426名人员通过培训,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的9.6%提高到91.3%。同时,针对培训方法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如吴秀仙等[7]研究发现,应用简化数字法对非专业人士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更有利于长久记忆,实践效果良好。肖波等[8]在社区急救培训中,在讲授与练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情景演练的培训,可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保证岗位培训效果。然而,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方法多样,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培训模式[9],且传统面授培训方式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部分地区甚至专业师资紧缺,限制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探索更为行之有效、便于实施的社区应急救护培训模式,我院于2014年6—9月,采用自主研发的网络互动平台自助学习并结合传统面授方法,对广州市农林社区200名居民进行了一系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农林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为该社区长住居民;(2)年龄18~75岁;(3)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种调查表格;(4)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者;(2)精神疾病患者;(3)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4)有理解或阅读障碍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卢根娣[10]等以知—信—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为框架编制的 《社区人员应急救护培训现状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问卷调查者统一培训,保证其调查的客观性。该问卷包括:(1)知,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状况12个条目;(2)信,对自我急救水平的评定2个条目、个人受训态度5个条目、个人受训期望4个条目;(3)行,对紧急情况的处理2个条目、获得急救知识的方法4个条目。问卷各维度重测信度 0.815~0.863,内容效度较好[10]。

动画网络互动平台是我院自主研发的应急救护平台,包括学习、预防、应急、测试和信息5个部分,其中学习、预防和应急3部分有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各种灾害的配有字幕的视频,视频的重点部分还有醒目的标注,居民可清楚了解现场状况和处理方法;另外,各个部分还有动画模拟意外发生现场的场景、急救要点动画示意图、常见问题处理指引、相关知识链接等。研究对象通过观看动画游戏,配合急救知识总结分析来学习急救知识,看后可自行进行模拟理论测试和动画模拟意外场景处理的操作测试。测试的题目除少量传统选择题外,大部分都是图文并茂的画面、动画场景或示意图,模拟考试合格后网络自动予以动画和语音鼓励 ,否则给予正确答案或操作动画的提示。

1.2.2 实验设计 长期居住广州市农林社区的居民,以自愿为原则从中选取200例,对入选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基本资料收集,作为原始资料。采用完全随机化进行分组,将200例居民进行编号,从随机数字表中第2行第5列开始,向右按顺序记录随机序列数,随机数为奇数者入实验组,偶数入对照组。结果实验组97例,对照组103例,再将对照组按顺序继续查随机数字表,将对应随机数为奇数的前3例调整到实验组,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例数相等即各100例。实验组男性48名,女性52名;年龄(41.52±15.56)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 11 名,初中及高中76名,大专以上13名;在职人员67名,离职17名,无业16名。对照组男性44名,女性56名;年龄(44.45±17.24)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 10名,初中及高中75名,大专以上15名;在职人员74名,离职14名,无业12名。2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应急救护知-信-行的调查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名,先提供动画网络互动平台,自行进行网络的互动学习,1周后采取传统的面授模式进行培训:播放教学录像片 《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并由固定的培训老师以《救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教材为蓝本,对研究对象进行急救知识大讲堂、讲授与练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演练的培训,共8学时。对照组100名,采取传统的面授模式进行培训:即予以播放教学录像《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并由相同的培训老师对研究对象进行急救知识大讲堂、讲授与练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演练的培训,共16学时。

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应急救护知—信—行情况的调查,并统计2组人群对应急救护知识正确掌握的例数,遇紧急情况首选各项不同措施的例数。期间因某些原因2组分别失访2例和4例,最终观察组98名,对照组96名。

1.2.3 统计学分析 调查结果量化后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做数据统计处理。分类变量指标用频数表示,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研究对象培训前后急救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培训前后急救知识知晓情况比较(例)

由表1可见:培训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应急救护知—信—行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2种培训方式均能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尤其是在“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切伤手指压迫部位、脑细胞受损耐受时间、呼吸循环判断依据、胸外心脏按压部位、高空坠落搬运法、骨折固定方法”等方面的知晓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01)。

2.2 2组研究对象培训前后遇到紧急情况时居民的首选行为选择比较见表2

表2 遇到紧急情况时居民的首选行为比较

由表2可见:培训前,2组居民遇到紧急情况时大多人首选行为均是“打急救电话”,所占比例分别为观察组 71%(70/98), 对照组 74%(71/96),2 组间各项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首选行为是“采取急救措施”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为 49%(48/98),而对照组 69%(66/96)首选行为仍是“打急救电话”;观察组“采取急救措施”行为的人数比例明显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可见,经过培训后,更多的社区居民将“采取急救措施”作为遇到紧急情况时的首选行为,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应用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学习能更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的知晓率

3.1.1 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将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 本研究采用的动画网络互动平台作为社区应急救护培训方式,通过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把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将课件以流媒体的形式上传到培训网上,使社区居民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综合感受获得更直观、立体、动态、真实的效果,将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有利于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由表1可见,观察组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切伤手指压迫部位、呼吸循环判断依据、胸外心脏按压部位、骨折固定方法的知晓率增多的人数均明显多与传统的培训,在90%以上,优于张梦娜[11]的研究提升77%。有调查表明[12],63.88%的人认为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能增加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谢满兰[13]研究显示,网络平台培训是新形势下重要的自主学习途径,在教师的培训中,网络情景的自主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曾琴[14]研究也显示动画演示法在护生与愤怒病人沟通核心技能培训中优于传统的培训。

3.1.2 动画网络互动平台模拟意外发生现场体验式教学 该应急救护动画网络互动平台是通过观看动画游戏的形式学习急救知识,动画模拟意外发生现场的场景能让居民对各种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各类灾害的现场和处理有所体验,这种培训方式即是体验式教学[15]。体验式教学能使被培训者的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利用其中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被培训者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积极性。

3.1.3 动画网络互动平台通俗易懂、易于操作 该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学习后可自行进行模拟理论和操作考试,还可以重复多次进行学习,考试合格予以动画和语音鼓励。因此,该动画设计网络平台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通俗易懂、易于操作,能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培训的自主性,而且使用方便,有网络的地方就能使用,手机亦可使用,因此可随时随地学习,对于居民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更有优势,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3.2 应用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学习能使更多社区居民将“采取急救措施”作为首选行为,更多的居民能在“黄金时间”内为伤病员施救

3.2.1 动画网络互动平台能提高院前施救率 以往社区居民培训前由于应急救护知识缺乏,或者学过但对自己所学急救知识不自信,所以遇到紧急情况大部分人会把“打急救电话”作为首选,还有一部分居民会不知所措,或者干脆不予理睬,而采取急救措施的居民会比较少。我国社区居民急救实施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如美国第一目击者胸外按压实施率达30%左右,而我国仅为0.76%~4.88%[16]。本研究发现,经过培训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将“采取急救措施”作为首选行为的居民数均增加,这与卢根娣等[10]的调查结果一致。本研究观察组应用网络互动平台学习并结合传统培训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将“采取急救措施”作为首选行为的居民人数较单纯传统培训明显增多,约一半的居民将 “采取急救措施”作为急救首选行为,而“打急救电话”为首选行为的居民数减少,这一结果优于王贞慧等[17]的调查结果。

3.2.2 动画网络互动平台符合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救技能也不是仅靠一次性的培训就能掌握。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人的学习不仅需要环境刺激,还需要不断重复、不断概括、通过反复强化达到泛化的目的[18]。传统的面授式培训,仅能在短期提供一次性的知识灌注,居民在培训结束后缺乏重复性训练,势必导致培训效果的降低。而采用动画网络互动平台自行学习,可通过反复训练及动画模拟来强化学习效果,再结合适当的面授来巩固及深化相关专业知识,使得居民的应急救护技能掌握得更为扎实,从而更有效地改善居民应急救护行为。说明通过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学习结合传统面授能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能让更多的居民及时施救,提高社区居民自救和互救率,提高院前施救率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3.3 应用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学习可以明显缩短面授培训时间 本研究还发现,应用动画网络互动平台自行学习后再加8学时面授培训,比单纯的16学时传统面授培训的效果更好,表明应用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学习可以缩短面授培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社区居民应急救护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当今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互动模式,也改变学习和工作方式。网络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成功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给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社区居民可以在不影响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自由选择适合自己习惯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灵活把握学习的进度,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因此,动画网络互助平台可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适合在社区广泛推广。网络教学使受训者面对的是统一的教育资源,统一标准,避免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影响急救培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规范化的急救培训模式。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观察论证了动画网络互动平台在社区应急救护培训的可行性,该法较易被广大居民所接受,采用该法能缩短面授培训的学时,有效提高居民应急救护培训效,缓解培训师资紧缺的矛盾,也深受居民的欢迎,适合在社区推广。然而本次研究范围较局限,应用动画网络互动平台针对不同人群的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1]吕远军.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18(6):148-150.

[2]郭荣峰,翟永梅,周 振,等.2001-2005年上海市区院前院内心肺复苏状况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1):1049-1050.

[3]丁一鹏.中美急救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36-38.

[4]Gee T H.Establishment of a Community Wide EMS First-Respond Program[J].J Healthy Manage,2007,52(3):206-210.

[5]赵立民,高 燕,谢 芳,等.行为改变理论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0):2711-2712.

[6]黄春艳,李志辉,黄艳芳.对工厂工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7,14(3):7-8.

[7]吴秀仙,邵微颖,赵琳研,等.非专业人士心肺复苏术简化数字学习法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10A):24-26.

[8]肖 波,赵晓华.情境教学在社区急救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09,7(2):183-184.

[9]史长文,许 虹,杨 勇,等.我国社区居民院前几句普及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1,25(4):1042-1044.

[10]卢根娣,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21):89-90.

[11]张梦娜,余桂林,吴婷婷.社区居民院前急救培训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39-2742.

[12]李天超.护理专业网络化教学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74-75.

[13]谢满兰.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的效果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34(2):26-30.

[14]曾 琴,余承刚,吴文全.动画演示法在护生与愤怒病人沟通核心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2):4202-4204.

[15]罗映红,江智霞.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中前景体验式教学指导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46-48.

[16]张在其,骆福添,陈 兵,等.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新医学,2010,41(11):708-711.

[17]王贞慧,陈延琳,李 兰.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信-行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5):1267-1268.

[18]尚闯红,徐智宏.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激励型双语教学探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7):95-99.

Effect of Online First-aid Platform in Community Emergency Training

SU Yun-hui,ZHOU Xiao-zhou,WANG Ri-xing,ZHOU Si-ping
(Dept.of Emergenc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 effective training mode for community first-aid training,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first-aid training in community.MethodsTwo hundred volunteers from Nonglin community in Guangzhou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Volunteers of experimental group studied online first-aid course by themselves for a week before they

face-to-face first-aid training for 8 hours,while those in control group only studied the knowledge for 16 hours by face-to-face training.Then,we analyzed the efficacy of online first-aid course in community training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ResultsBoth of the training methods benefited the improvement of first-aid awareness rate of residents and more community residents would take first-aid measures as the first choice once encountering emergency.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esi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01).ConclusionOnline first-aid course could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s and shorten the face-to-face training hours consequently it could be widely applied in training in community.

internet;online first-aid platform;community;first-aid;training

R473.2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6.075

2015-01-20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 (A2014367)

苏运辉(1970-),女,湖南浏阳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周晓舟(1971-),女,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护理部主任。

方玉桂]

猜你喜欢
面授动画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自学
自 学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