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理论的汉译英教学模式

2015-12-18 10:41俞碧芳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翻译能力

俞碧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清350300)



基于PBL理论的汉译英教学模式

俞碧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国际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文章探讨基于PBL理论的汉译英教学模式,对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指出该模式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旨在为培养学生的汉译英翻译能力提供指导。

关键词:PBL理论;汉译英教学模式;翻译能力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国际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项目为语言学习的依托,既注重过程又注重产出,鼓励学习者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分析、内省并最终按要求顺利自主或集体完成相关任务。项目式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在项目式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针对特定的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构建研究的问题和方法,而教师则负责为学习者安排学习任务,引导并推动学习者质疑或证实学习者自己提出的观点。

高等学校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便向翻译社会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译员。国外翻译教学的主流是培养职业译员。

由于职业翻译能力的界定存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而且涉及的内容包括翻译市场因素,译者的职业道德、翻译工具的使用。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向。首先,选择合适的翻译文本。尽可能采用真实翻译项目中的翻译素材,充分体现“知识性、信息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特点,具体围绕“科技文体、商贸函电翻译、文学翻译、广告文体、旅游文体、新闻文体”六个专题进行选材。这些文本贴近翻译市场需求,集知识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为此,学生翻译时能够接触到真实翻译项目中的翻译文本,亲自参与到翻译过程中,从而为以后的翻译工作积累更多的翻译经验。其次,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包括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在内的翻译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效地查找和使用各种资料,包括汉英词典、英英词典、同义词辞典、英语用法辞典、搭配辞典、平行文本等,包括翻译所用的每个词、每个短语、每个搭配、每个介词、每个句子都符合英语的习惯。其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指导学生的职业行为。教师可在课内安排时间讲授译者的职业道德,如何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在工作场所时的言谈举止等,使学生充分了解职业译者所应具备的观念和素质念,从而为他们将来顺利融入职业翻译的生活打好基础。

在基于PBL理论的翻译教学模式下,我们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然后才可进入相应的教学操作阶段。具体的教学环节如下:

第一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翻译入门培训。教师可邀请职业译者给学生进行翻译入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介绍翻译的本质、职业译者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责任等。第二环节,寻找真实的翻译项目。教师宣布课程任务,引导学生寻找真实的翻译项目,与客户商讨翻译价格和交稿期限等,最后双方签订合同。第三环节,准备工作。一旦确定翻译项目,教师可邀请项目专家就翻译主题进行讲座,通过相互讨论,帮助学生熟悉主题领域。再者,教师可引导学生搜索与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确定翻译策略。第四环节,对学生进行分组。首先,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一份原稿,基于一定的翻译理论,以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译文原稿,让学生加深对原稿的理解,同时获得对翻译技巧运用的体会。其次,根据翻译量的大小,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一般每组以4~5人为宜,分配翻译任务,各组指定一名小组长。第三,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人独立翻译。翻译过程中,学生可查找各种资源,包括Google在内的网络资源、主题领域专家等人力资源等,培养翻译过程中查找资料的能力,通过交流和协作完成翻译项目,为他们将来成为职业译者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发挥“支架”作用,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关于不熟悉的专业术语,教师可学生建议在课余时间学生积极加入专业研究领域的相关社团,与社团成员交流原稿中的专业术语,从而提高译稿的质量;让学生在翻译日志中详细描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记录翻译方法和如此翻译的理由,而教师可以从日志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了解他们翻译时的思维痕迹,找出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小组谈论并统一译文风格和规范术语,初步修改译文。接着,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译文,判断译文的优劣,修改译文,将其中的术语标准化,使全篇译文行文流畅。第五环节,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多维评估考核方式。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以“过程分+期终卷面分=学期成绩”模式。过程分细化为“出勤率、课堂参与、利用翻译工具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分小组测试)、平时作业及附加作业”等,过程分占总成绩的40%左右,期末卷面分占60%左右。期末测试可分为客观性测试和主观性测试,前者包括正误判断、多项选择等题型,后者主要是篇章翻译或段落翻译。

总的来说,基于PBL理论的翻译教学模式适用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等,他们掌握一定语言、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译文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对译文的满意度。为此,教师可针对翻译文本的可接受程度,专业术语的准确程度,学生的职业态度等对客户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市场需求,使学生能够密切结合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与真实的翻译任务,积极参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评估应该基于翻译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记录翻译日志的具体情况;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翻译资源的熟练程度;学生译文的准确性等。

PBL的翻译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性,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学生可以通过与客户交流和获取翻译帮助等接触到职业译者在真实翻译世界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为毕业后进入翻译领域奠定基础;第二,学生通过协作式学习而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队意识;第三,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掌握正确使用查询工具的方法;第四,学生的翻译能力在翻译过程中也会得到明显提高;第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能力也将得到激发。也就说是,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得到提高,而且他们作为职业译者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基于PBL的翻译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译文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对译文的满意度,客户对译文的评价本身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含糊性,且与客户的主观认识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有时难以辨别翻译好坏的标准,从而在翻译时受到负面影响。其次,该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既有翻译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第三,学生可能不熟悉专业术语,这对翻译教学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为此,教师在应用该模式进行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时,应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并针对具体的文本探讨相应的翻译模式。

综上所述,基于PBL理论的翻译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从而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翻译领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满足当前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结合社会需求、信息技术和翻译范式等,具体探讨基于PBL的翻译能力评估和翻译策略等问题,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和改善该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卫国·基于框架理论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界,2013(6):72-76.

[2]Harris, Brian and Bianca Sherwood·Translating as an Innate Skill[A]. In D. Gerver and H. W. Sinaiko (eds.),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w York: Plenum, 1978:155-170.

[3]PACTE·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 Meta, 2005(2):609-619.

(责任编辑:李昌礼)

C-E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PBL Theory

Yu Bif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qing350300, Fujian, China)

Abstract:PBL is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opic at the forefront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is also a central issue for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is paper, C-E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PBL Theory is discussed, its rationale and operational processes are illustrated in detail and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E translation competence.

Key words:PBL theory;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Transl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5)01-0053-02

作者简介:俞碧芳(1971~),女,福建福清人,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重点项目 “基于PBL的汉译英翻译能力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AS14334)。

收稿日期:2014-11-15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关注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翻译能力
高中英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养成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外译中的译者术语能力研究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浅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