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5-12-18 07:32王瑞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皂苷钠暗带达拉

王瑞忠

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 廊坊 065000

急性脑出血是神经科的急症、重症,病情变化迅速,如得不到及时干预,患者病情可迅速加重而出现昏迷,甚至死亡。随着我国脑出血发病率的上升,本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1]。脑出血临床症状的产生除与血肿对脑组织的直接压迫效应有关外,还和自由基损伤、氧化应激等引起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有关[2]。近年来,对于脑出血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的干预。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的变化和病情的转归直接相关[3]。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目前临床上较多用于脑梗死等脑损伤的治疗,临床应用依达拉奉有助于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4]。动物研究证实,七叶皂苷钠能减轻大鼠的脑水肿[5]。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性脑出血的内科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4-01 前往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2~88岁,平均(64.12±4.84)岁;病程7~70h,平均(19.41±12.63)h;基底节区出血26 例,脑叶出血10 例,丘脑出血6例;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17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25.16±6.04)分。对照组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4~83岁,平均(66.29±4.63)岁;病程7~69h,平均(18.79±12.91)h;基底节区脑出血27例,脑叶出血10例,丘脑出血5例;合并高血压37例,糖尿病16例;入院NIHSS评分为(24.96±5.83)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出血部位、病史、入院NIHSS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指南》[6]中的标准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颅脑CT 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同时排除就诊时病程超过72h、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并发脑疝、严重心肝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性疾病等。本研究均经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和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

1.3 治疗方案 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急性脑出血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持续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脱水降颅内压,预防感染、应激性消化道溃疡,调整血压、血糖、水电解质水平等。对照组单纯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592)30 mg 配伍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bid。七叶皂苷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3239)20mg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qd。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周和治疗第2周采用NIHS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量表的评估由我科的科研秘书专职完成,评估完成后统一回收并录入数据,对比2组临床疗效。同时根据患者的颅脑CT 检查结果计算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周的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的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7]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2组临床疗效。以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基本痊愈: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较少≥90%,病残程度0级;显效: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5%~90%,病残程度1~3 级;有效: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无效:治疗后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减少或增加<18%;恶化: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18%。

1.6 统计学分析 将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7.0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观察组42 25.16±6.04 18.72±5.22 13.17±5.38对照组42 24.96±5.83 22.41±6.86 19.51±5.78 t 值0.028 2.635 4.792 P 值0.942 0.062 0.018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对比 [n(%)]

2.3 2组治疗前后血肿和水肿体积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肿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水肿体积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肿和水肿体积对比 (±s,mL)

表3 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肿和水肿体积对比 (±s,mL)

组别 n 血肿体积 水肿体积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观察组 42 20.37±1.94 10.96±2.48a 6.18±3.06 16.37±8.92 a对照组 42 20.49±2.17 19.71±2.01 5.92±2.85 24.25±13.93a t 值0.073 5.261 1.003 4.815 P 值0.902 0.005 0.810 0.017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1例在静脉注射局部出现疼痛,给予热敷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余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脑实质内的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破裂出血是本病最重要的发病原因[8]。脑出血患者可出现肌力下降、言语含糊、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因脑疝而发生心跳、呼吸停止乃至死亡。脑出血病情的严重程度除与血肿对周围脑组织产生的压迫有关外,还和细胞调亡后产生的氧自由基、血浆内皮素、补体、细胞因子等对病灶周围神经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9]。研究报道显示,脑出血超急性期脑血肿灶周围缺血半暗带的面积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均直接相关,而急性期经过适当的治疗,可减少缺血半暗带脑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10]。因此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中,控制并缩小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在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受到血肿的压迫,局部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的损伤可引起神经细胞水肿,同时自由基还可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的通透性改变,加重脑水肿,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11]。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中,依达拉奉可通过血脑屏障,清除脑组织的自由基,减少神经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12]。姚娜等[13]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可提高神经细胞耐受缺血缺氧环境的能力,提高缺血半暗带细胞的存活能力。齐献忠[14]研究也证实,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的浓度。七叶皂苷钠是由天师栗的有效成分提取而成,药理研究显示,七叶皂苷钠具有减少渗出、减轻水肿、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5]。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七叶皂苷钠可减少大鼠肺泡腔的炎症渗出,改善大鼠的肺水肿病情[16]。康健等研究也显示,七叶皂苷钠可提高大鼠脑细胞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对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17]。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了本治疗方案具有良好安全性。

[1]闫秋月,张苏明.脑出血诊治的研究现状与新策略探索[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2):79-81.

[2]Kimura K,Aoki J,Sakamoto Y,et al.Administration of edaravone,a free radical scavenger,during t-PA infusion can enhance early recanalization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A preliminary study[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12,313(1/2):132-136.

[3]惠卫宁,邵国平,黄炜,等.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中凝血酶与脑水肿的关系[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0(5):281-283.

[4]Isahaya K,Yamada K,Yamatoku M,et al.Effects of edaravone,a free radical scavenger,on s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acute brain infarction[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2,21(2):102-107.

[5]杜庆伟.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3,53(36):21-23;27.

[6]Broderick,Connolly S,Feldmann E,等.成人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2007年更新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委员会、高血压研究委员会、医疗质量和转归研究跨学科工作组指南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确认本指南作为神经科医生教学工具的价值[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7):484-504.

[7]吴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7,4(2):105-109.

[8]Qureshi AI,Palesch YY.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TACH)Ⅱ:Design,methods,and rationale[J].Neurocritical Care,2011,15(3):559-576.

[9]曹英肖,王风聚,刘振波,等.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围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8):829-831.

[10]盛飞.自发性脑出血病灶周围脑水肿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1,20(1):56-59.

[11]陈珊,徐国海.氧自由基与水通道蛋白4在脑水肿中作用机制及联系[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32(6):755-758.

[12]孙艳梅,杨学传.依达拉奉治疗35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52-253.

[13]姚娜,王迪芬,宋曦,等.依达拉奉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乳鼠离体脑皮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5):286-289.

[14]齐献忠.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观察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2,52(2):38-39.

[15]李宏力.七叶皂苷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z2):65-66.

[16]海乐,周其全,贺斌峰,等.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实验性高原肺水肿的干预作用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 291-1 294.

[17]康健,龚平,任延波,等.β-七叶皂苷钠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 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4):373-378.

猜你喜欢
皂苷钠暗带达拉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七叶皂苷钠对HepG2肝癌细胞氧化应激和体内成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486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主动监测情况分析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一块石头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