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及护理

2015-12-18 07:43贾文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实验组

贾文君

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绵阳 621000

手足口病为临床的婴幼儿传染疾病,多发生于0~6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疱疹和四肢末端皮疹[1-2]。手足口病感染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潜伏期为7d左右,易引发爆发性疾病。手足口病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毛巾、内衣等物品引发感染,同时可通过分泌物及唾液传播,表现为手心、足底等部位疱疹,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甚至引发心肌炎、脑炎等疾病[3-4]。手足口病患儿的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昏迷、肌阵挛、头痛、呕吐等,治疗主要包括甘露醇、呋塞米和糖皮质激素等,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06—2014-11 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实验组男27 例,女22 例,年龄3 个月~9 岁,平均(4.16±1.13)岁,平均病程(10.32±2.69)d;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4.52±1.27)岁,平均病程(11.63±2.42)d。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均伴有不同症状的发热。患儿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对症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病情观察:早期识别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包括:持续高热、无力、精神差、呼吸急促、白细胞增加、出冷汗等,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针对性做好救治工作,持续进行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2)心理护理:患儿家长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导致家长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加强患儿家长同医护人员的配合;(3)发热护理:定期观察患儿体温,高温患儿应用物理降温法,同时观察患儿面色变化,防止患儿出现虚脱;(4)皮肤护理:防止患儿抓破疱疹导致感染,疱疹出现破溃时采取碘酒擦拭,臀部疱疹患儿及时清洗臀部,保证臀部干燥;(5)饮食护理:保证营养丰富,鼓励患儿饮水,防止因补水不足导致脱水,给予患儿维生素,促进口腔溃疡愈合;(6)用药护理:给予患儿炎琥宁等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出现脑炎患儿给予甘露醇、甲强龙等药物,降低颅内压,用药过程中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尿量变化;(7)神经系统护理:手足口病患儿的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昏迷、肌阵挛、头痛、呕吐等,密切观察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或MRI。同时立即静脉滴注甘露醇(0.5~1.0g/kg),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防止颅内高压、脑水肿的发生。将患儿安置在安静、光线柔和、整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相对私密的诊治室进行治疗,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窗轻、操作,确保患儿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好转,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患儿临床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恶化。护理满意度判断标准[6]:应用SAS评定患儿家属焦虑程度,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重,应用李克特5级评分评价,5分表示很满意,4分表示满意,3分表示一般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1分表示很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疗效比较 [n(%)]

2.2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2.3 2组患儿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上呼吸道感染1例,心脏损害0,肾脏损害1例,皮肤感染0例,发生率4.08%。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5例,心脏损害3例,肾脏损害3例,皮肤感染2例,发生率26.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已被卫生部列入丙类传染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具有病情严重、易感染、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甚至导致患儿死亡[7]。通过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皮肤及用药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并发症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促进患儿康复。同时对患儿的心理、饮食和运动、用药方面均进行了详细指导,护理人员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加强患儿家长同医护人员的配合,同时患儿家长了解了较多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如初期临床症状、皮疹、发热、口腔溃疡等,就能够及时带领患儿到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精神差、嗜睡、昏迷、肌阵挛、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一旦发现治疗,立即进行治疗,为患儿创造安静、温馨的休息环境,使患儿身心得到放松,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我们发现,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为切断传播途径,若发现患病者应当立即将其隔离,并积极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期间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时间,经常通风、洗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1]魏春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病毒学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1):1 018-1 020.

[2]岑发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其血清、脑脊液中VEGF和VCAM-1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24):3 710-3 712.

[3]彭庆明,刘有才,姚福涛,等.甲基强的松龙不同剂量组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疗效对比[J].抗感染药学,2014,11(4):381-382.

[4]赖春娟,李季妮.综合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5):115-117.

[5]廖亦男,罗如平,刘静.血清脑钠肽及心肌酶谱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诊断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2):1 513-1 514.

[6]周娟,李纳.手足口病患儿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与心肌受损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45):86-88.

[7]张爱青,程学英,杨世伟,等.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3(6):508-510.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实验组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夏季警惕汗疱疹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