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5-12-19 04:44曾梦玲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金融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者为培养对象设计和构建并得到教育界认可的某种特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当前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如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对此有哪些实践创新,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独立学院;金融学;人才培养;金试班

项目基金:本文系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015年度教研项目《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三型一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J10。

1 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在教育观念、教学条件、办学经验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部分獨立学院没有把握好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正确定位,导致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

(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单一

部分独立学院依旧按照公办高校精英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7+1”的模式。即前七个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最后一学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理论教学课时过多,实验实训课时过少,达不到“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致学生毕业后岗位适应性差、就业难。

(三)人才培养方案过于趋同

独立学院三本层次的生源,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目标,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与公办高校有所区别。但大部分独立学院移植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内容取舍、教材的选用上,照搬公办高校,既不符合独立学院学习基础的实际,又不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目标的实现。

(四)人才培养模式照抄照搬

独立学院三本层次生源的质量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公办大学有所区别。但大部分独立学院照搬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组织管理,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大部分独立学院不重视学科建设,不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在专业设置上只追求热门专业,甚至只是主办高校热门专业的简单移植。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忽视学生个性张扬和特长发展,导致学生知识结构趋同、缺乏特色。

2 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一)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根据办学条件不同,可定位为涵盖不同学科类型的、以培养应用型本科生为目标的教学型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正在填补着我国高等院校分类体系中“本科、教学型、应用性”的空档。

1.应用型人才。以实践能力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始终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这是由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招生批次、以及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决定的。因此独立学院要根据学校自身办学条件、服务区域社会以及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特征,做好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工作。

2.创新型人才。独立学院也不乏一些优秀学生,有的学生立志于学术研究,有的学生创新能力强,有的学生在某个领域有专长等。因此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考虑为这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创设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内容的改革、教材的征选、实验室的开放等,可以考虑开设考研班、一生多证班、交叉专业人才培养实验班等。

3.国际型人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国际化的当代,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可为其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独立学院可以引进发展国家先进教育管理经验,广泛与国外优质大学合作办学,为有出国深造需求的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4.创业型人才。当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新途径。

(二)多形式的教学过程培养

1.课程设置的合理化

独立学院属于本科教育,职业院校属于专科层次教育,因此二者在课程设置上应有诸多不同。下面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与省内某职业类高校为例,分析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区别。首先,所开设课程数量不同。职业院校开设课程共34门,法商学院开设课程共63门。其次,课程类别及各类别比例不同。职业院校课程类别有:公共课、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职业能力拓展;法商学院课程类别为: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七类。各类别在总课时、总学分中所占比重也不同,见表1、2。

从表2、3可以看出,职业院校课程中的“职业能力学习领域”与“职业能力拓展”都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职业能力学习领域”模块中除包含基础理论课程外,还包括点钞、翻打传票技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柜员综合业务等实践课程。从课程学时分配来看,实训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1.3%。而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也凸显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学时学分相对略低。

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要充分重视实验、实习、网络等途径,还要创造开放式、对话式、网络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下面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与省内某二本院校为例,分析独立学院与二本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模式选择的区别,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与实验课程(外汇交易、信用评级、银行业务等金融业务技能)在两校金融学专业中占27、25个学分,在总学分中占比分别为14.2%、13.6%,前者高出2个学分,后者高出0.6%。因此,从教学模式应用上体现出独立学院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3.教师类型的多样化

对独立学院来说,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固然重要,但有着一线企事业单位从业经历的工程师、技师同样重要,他们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还要加强培养自身的师资队伍,降低对母体高校的依赖,重点培养年轻教师在学科上的专注与分工,以适应课程调整、生源结构变化等挑战。

4.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教学方法运用恰当,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案例分析能力等都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和促进,即融综合素质培养于专业课堂教学之中。

(三)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

校内评价上,有笔试、口试、论文报告、实习总结、比赛获奖情况、职业资格证获取情况等形式,可尝试免考申请制,以“证”代“考”,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及进行科学研究。毕业评价上,可综合运用一次就业率、平均起薪率、考研率、自主创业率等指标测度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毕业生联系的长效工作机制。

3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创新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系“金试班”的创建,秉承“三型一化”的培养目标,在人才选拔、师资配备、培养模式、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1.通过结合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

在金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开设了3门独立实验课程(金融业务技能、金融企业ERP沙盘模拟实验、金融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6个实践教学环节(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中期论文),共27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4.2%。为了将实验和实践环节落实到位,学校注重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实验课程保质保量开设,并邀请本部金融学院相关资深教师授课,通过校内实验帮助学生验证理论、训练技能。同时,借助本部金融学院的力量,与湖北农行、招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安排优秀学生暑假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具体岗位实践锻炼。

2.通过结合银行业务和文化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复合型”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融合、学科交叉融合、国内外金融业务融合、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终身发展需求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在金试班的培养方案中,通过不低于12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的设计,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并塑造健全人格。通识选修课包括人文、社会、自热、科技、艺术等各类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选修,但必须达到最低学分要求。

3.通过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金融人才

在教学手段中,应尤其注重理论与实际、现实与未来的结合:首先,加强教学中交流讨论的内容,聘请业内人士授课讲座,开拓学生视野,使其充分了解真实客观的银行业现状。其次,加强教学中实践操作的内容,运用金融教学相关联的模拟教学软件,将真实的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展现在学生面前。再次,增加课堂上案例的援引和分析,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变动、大型金融机构的动荡等都是金融专业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研究对象。

4.通过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来体现“个性化”

金试班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分制: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190学分,其中必修课129学分,通识选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22学分,实践与实验课程27学分,但学生若在课外获奖或考取相关证书则有可抵扣学分的机会。如可抵扣通识选修课学分部分: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计2分、校级各类竞赛获奖计1学分;公开发表科研论文一篇计2学分、科研立项计1学分、暑期社会调查并提交优秀调查报告计1学分。可抵扣专业选修课学分部分:国家认可职业资格证书计1学分、BEC资格证书计1学分、金融英语证书计1学分、金融分析师计1学分。因此,学校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培养重点。另外,专业选修课内容也很丰富,共有包括金融英语、衍生金融工具、网络金融、房地产金融等在内的22门课程、共44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修11门课程、修满22学分即可,选择面较广,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二)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1.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

金试班学生的选拔严格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指导思想,在学生高考成绩的基础上,通过入校后的笔试和面试,选拔一批极具潜质、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致力于将其塑造为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非专业兴趣、熟练的工具性技能、较强的现代金融业务创新能力的“三型一化”金融人才。该班级每年级1班,每班人数不超过40人。

2.师资配备制度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金试班在教学过程中均为小班教学,且在师资配备中有一定的倾斜性。首先,对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实验课及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课程,其主讲老师均为本部金融学院的相关资深教师,确保优势教学资源能优先配置。其次,在毕业论文、科研立项等方面,给金试班学生安排的导师也均来自本部金融学院,或者直接安排学生进入优秀老师的团队,与本部的学生一起组建团队、进行科研活动。再次,对就业指导课程,安排法商学院金融系综合办的优秀辅导员老师主讲,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的指导。

3.培养模式制度的创新

为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金试班人才培养方案,法商学院教务部特地邀请本部金融学院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及各教学小组组长,共同商讨金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教材选择上,由本部金融学院和法商金融系相关授课老师共同探讨,引进国际外一流教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探索中西相容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如加强交流讨论、加强实践操作、增加案例援引等。

4.氛围营造制度的创新

在金试班中实行优选淘汰制、弹性学分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选拔制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在学生中形成良好学风和竞争氛围。定期开展“学术沙龙”、“名家讲坛”等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和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金试班”部分同学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适当奖学金,让学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军.浅析本科金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03).

[2]徐晟.金融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04).

[3]王蓉.金融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4]宋学红.高校金融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吉林教育,2012(05).

作者簡介

曾梦玲(1987—),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金融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