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性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5-12-19 06:41谭晓鸣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性教育可行性人性化

谭晓鸣

摘 要:青春期是人生性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大多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学校在无形中就担负起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重任。由于学校性教育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法,从思辨角度探究青少年性教育的内容,结合现实情况,不断丰富其内容;性教育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不断创新性教育教授方式,坚持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多元化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不断优化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并配备相应的心理咨询师,人性化处理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性迷茫和性困惑。

关键词:性教育;教授方式;教授内容;人性化;可行性

近日,嫖宿幼女罪正式废除。社会各界对此莫衷一是,讨论过程中使得公众的视野又再一次聚焦到青少年性教育层面,如何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伦理道德观念,提高青少年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成为学校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课题。

1 青少年性性失范行为产生的外因

在社会因素中,首先,国民经济呈现多元化态势,经济领域的繁荣发展也催生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震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由此滋生壮大;此外,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传统传媒遭受巨大挑战,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覆盖面翻倍增长,低俗文化也借此东风传播更甚,国家虽出台相关法律政策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但仍有网络媚俗文化屡禁不止;第三,聊天交友软件的开发和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但由于其匿名性和对网友的不可知性,加剧了网络交友的风险,借助网络犯罪的案例也比比皆是,等等。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革不免影响心智尚未完全的未成年人,对其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在家庭因素中,问题孩子的背后就有一个问题家庭。在子女入校接受教育之前,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情感、意志、思想等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缺失易造成对子女情感熏陶的缺失、使其思考方式极端化或盲从无主见,使其更易产生问题行为。依据我国国情,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呈现差异化,乡镇父母外出务工,缺乏对子女的有效监护;或因父母忙于生计,疏于对子女的教导和陪伴。很大程度上家长精神职能的不作为和少作为也加剧了子女的性失范行为的产生。

在学校因素方面,子女达到法定年龄开始接受义务教育,由“孩子”转变为“学生”。他们的生活学习主体由家庭转移到学校。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己任。近些年来,虽有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学校仍承担着提高学校率升学的社会压力,智育仍占据学校教育的主流部分;德育重在“内省”,践行“德行”,所以无论在课程设置和评价反馈机制上,德育难以有显而易见的成效;性教育需要有专业化教师的引导和培育,相应教学资料、专门师资的缺乏使得性教育的状况更加雪上加霜。在社会大力倡导的主流文化中,缺乏对性学的启蒙,而学校对性教育也大多采取模糊化处理方式。

2 学校性教育实施建议

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社会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社会整体的改善是一个长远而复杂的过程;经济的变革带动家庭教养方式的转变,但短期内的转变也“远水解不了近火”,加之随着未成年子女入校接受教育,家长与子女接触时间缩短,加剧了他们之间的沟通不畅,缺乏互相理解;与社会与家庭因素相比较,学校在培养学生德育过程中,其目的性更强,教授内容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培养方式多样化、趣味性,学生反馈出的信息更直观化,师生关系更易和谐。所以,在嫖宿幼女罪废除之后,需要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

1.学校在开发和开展性教育课程时,应与社会文化背景相融合

个体心理变化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社会背景,个体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青少年在放学之后,也是要融入社会生活中去。她们在学校与社会都会获得相应的经验:当学校的经验与社会的经验趋于一致时,在社会生活中,学校的经验会在社会中得到强化,有助于她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学校的经验与社会的经验不相容时,她们会以利己主义做出自认为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当学校的经验与社会的经验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时,学校的引导和教育在学校经验与社会經验的博弈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前三种假设,前两种假设相对绝对化,第三种假设更符合实际。所以,在德育培养中,学校老师应该充分考虑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倡导主旋律,应该将德育融入生活。可以适当安排学生集体读报,节选相关新闻充当教辅资料,正面教材与反面教材同样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性教育不应该是象牙塔,而应该接地气,与实际相结合,更加生动化、生活化。更全面地加强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2.性教育课程教授方式不拘泥于讲授法,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

在大众认知中,性教育课程并非属于传统课程。因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全面放开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施性教育课程,这也不现实。所以,隐形的性教育课程教授方式也是一种折中的选择。利用各种显性课程(包括语文、生物等课程),在其中穿插对学生性知识、性道德、性伦理、人格等的教育。

知识可以传授,情感意志需要培养。性学中不仅包括性知识,还包括性伦理、性道德、性观念等情感意志因素的内容。那如何培养呢?首先,可以利用社会上发生的重大典型性事件,以实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共情讨论,老师辅以合理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自主思考,情感达到陶冶升华。第二,在学校成立相对隐私的心理咨询室,在充分保护学生隐私的条件下,给予学生科学、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学生在青春期阶段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无法独立做出真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当学生在情感上有困惑并且羞于启齿的时候,需要一个发泄口和疏导途径,学校的思想教育在这时就应有所作为。第三,学校应该积极开发自身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以集体的力量关心爱护未成年。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性教育课程的开展对教师要求更高,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还要涉猎心理学、伦理学、性学等专业学科,这对有繁重教学任务的任课老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还需要对社会重大事件有较好的敏感度,并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还要对学生有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及时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做到提前预防;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以平等不歧视的态度引导学生改正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监护学生校内生活,保证校内安全

同伴关系一直是研究学者们关心的一个要素,它在青少年犯罪诱因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学校必须肩负起监护学生的义务,确保校内安全,使学生免遭受校园暴力的侵害。相关新闻报道显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会极大可能转变为校园暴力的施害者,并与施害者为伍。来自同伴关系的影响是造成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校方应有敏锐的感知力发现校园不良现象,及时起到遏制,疏导的作用。校方与学生合作,共同监护校园安全状况,这不仅能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的能力,还有助于良好品行的养成。

3 结语

性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践操作中却难有作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拥有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为性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以实践检验理论的真伪。

参考文献

[1]胡莹,李东明.青春期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

[2]李鹰.青春期性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02

[3]徐震雷,张玫玫.型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性教育可行性人性化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