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研究

2015-12-19 06:41郜燕群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材开发工学结合高职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材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教材的定位不够明确;教材内容的设计和选取没有与职业的工作逻辑对接;教材的应用评价过程中没有及时搜集行业以及师生的反馈信息。因此,进行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財专业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正是顺应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投资与理财;工学结合;教材开发 、

1 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教材开发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这一新兴专业在国内经过几年的建设,在教材建设虽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中部分教材还没有真正体现出“工学结合”的特征。这与证券、银行、保险等投资与理财行业迅速突起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形成鲜明的矛盾。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不足,大部分教材没有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羁绊。总体上看,教材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训练偏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二是现行教材内容没有及时反映新理论、新岗位的发展形势,与高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编写人员没有直接接触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不了解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规范,从而导致教材内容滞后和脱离实际;三是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有效衔接。“双证融通”是当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是充分体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效能的有效途径,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与职业资格证书所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没有真正地将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点转化为课程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四是教材呈现形式单一。除了理论知识外,高职教材的内容还应包括职业标准、操作规范、安全须知、工学结合指导等,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应该是“立体”的,而现行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教材在这一方面体现不足。

二、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工学结合”教材的定位及开发机制分析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企业工学结合、校内学工结合、校企合一工学结合。这三种形式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不管合作程度如何,学院与企业必须在课程教学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沟通、合作与交流,而教材,恰恰为这种合作交流发挥了中介与应用工具作用。它不但承载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及其教学方法,也传播了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因此,编写具有高职特征的工学结合教材,在定位上应首先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层次以及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形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并将其提升为基本理念贯穿于教材设计过程之中。

在教材实现定位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材开发机制有助于教材的组织与实施。第一,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机制。主要应包括教材开发人员选定机制、教材开发方案制定与完善机制、教材开发工作交流机制、教材应用验证机制等。工学结合教材开发初步方案确定之后,要组织校企开发人员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交流、交换意见,教材开发初步完成后可利用合作基地企业的优势,在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学院专业课程教学中试用,综合岗位培训教师和学院专业教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定稿、出版应用。第二,建立与相关教学素材资源库配套机制。工学结合教材的开发不能就教材开发而开发,应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同步进行,并以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为基础,形成教材开发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配套机制。第三,与双师培养建立联动机制。工学结合教材开发虽然需要与企业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的合作,但教材开发的策划者和使用者仍是专业教师,并且教材开发完成之后,需要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对教材涉及到的各种工作业务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掌握,但现阶段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体,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与开发经验。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建立工学结合教材开发与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联动机制,推动青年教师带任务到企业实践锻炼,在丰富青年教师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务操作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

3 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工学结合”教材的设计

(一)结构设计

对于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工学结合教材来说,课程项目是以工作过程逻辑

来组织知识内容的,因而其知识系统应是工作过程知识的系统,即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进行划分的项目所含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逻辑结构,这一点是工学结合教材与普通学科逻辑教材在教材结构上的最大差异。

在项目的组织编排上,可以有三种排序方式:(1)递进式,即这些项目是按照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的,如《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中的“k线形态” 的运用,可按照k线图的复杂程度来把各种形态进行序化;(2)并列式,即这些项目之间既不存在复杂程度差别,也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如《证券投资基金》课程中的各种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分析方法;(3)流线式,即这些项目是按照前后逻辑关系依次进行,如《个人理财》课程中每一种理财规划方案的制定可按理财规划工作流程设计各项目环节。另外,在具体编排时,都应以高职学生心智发展状况为前提,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呈现方式,同时还要将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渗透到教材中。

高职工学结合教材并不否定知识呈现,对于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仍须有相关的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为支撑。技术实践知识又称为“操作知识”,是指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技术理论知识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理解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二)内容设计

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工学结合教材的内容,应始终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选取,并应突出本区域行业特色。如 《证券客户经理实务》工学结合教材的开发,首先从本地区证券客户经理、证券投资顾问、理财经理等工作岗位(群)的任务分析人手,确定从事这些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如:投资咨询能力、决策与分析能力、社交能力等属于综合能力;证券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属于专项能力,并从中提取证券客户经理技能部分。然后,确定《证券客户经理实务》项目课程应培养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最后,参照应培养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标准,选择教材内容。因此,教材最后将《证券客户经理实务》教材的内容主要分为证券客户经理营销实务、证券投资咨询实务、客户关系管理实务、实操训练与综合案例分析等项目。

在内容设计上,还应以项目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将知识均匀地分配到各个项目中。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对于较大的项目可以分解成模块来进行教学,一般每个模块为2-4个学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此外在项目中也应注意操作性知识的提示,将操作经验和诀窍纳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减少由理论到实践、由学校情境到工作场景的知识结构差异。

由于工学结合教学是打破学科框架,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而在真正的岗位工作中,往往需要多种职业能力,需要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在教材开发时考虑学科知识的多元整合,在任务编排上适度引入其他学科的技术知识,以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

(三)练习设计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巩固和延伸。在工学结合教材设计中,虽然在教材的体例结构上也分为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两方面知识,但学生最终要掌握的是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与技能系统。因而,在练习设计上也应贴近职业活动实际,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可以是围绕工作任务的案例与讨论,也可以是工作任务的全真(仿真)操作。总之,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课内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并兼顾教学时间、场地和条件的限制,最终使学生学有所用。

4 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工学结合”教材应用及评价

教材的应用评价是衡量教材编写效果的重要一环,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展开评价:

(一)教材自评

教材在投入使用之前,有一个教材自评价的过程。开发教材的教师和教材编写委员会在评定教材价值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内容方面。与课程目标一致吗;是新颖、准确的吗?是综合的吗?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吗?与工学结合的教育特点一致吗?与教师教学方法相一致吗? (如任务导向式)能给学生提供一种因掌握内容和技能而获得的成就感并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具有挑战性吗?(2)结构方面。篇幅恰当吗?装订正确吗?纸质良好吗?目的、标题和概要清楚吗?内容和索引组织合理吗?有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足够的图画、图表吗?遵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吗?能够持续应用几年吗?(3)总评,教材突出的优点是什么?教材有什么缺点?教材的优点明显地超过了其缺点吗? 教材有不断获取学习者提供的反馈信息并留有随时修改的空间吗?

(二)教材他评

教材他评包括行业企业的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三类。行业企业可以判断教材内容和能力标准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同行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教材的主要使用者和开发者,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可以直接体味到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效果,并能够选择补充资源弥补教材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主体——教师集体中展开问卷调查或访谈,是有必要的;学生是教育的“消费者”,在学生群体中进行调查和评估,也有助于改进教材编写质量,提高应用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工学结合”教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只有将教学的现实需要与人才培养的长期需要相结合才能开发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实用教材。

参考文献

[1]陈桂梅. 关于高职工学结合教材建设的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李晓会.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编写初探[J]考试周刊.2008(2)

[3]张晓平,徐锋.工學结合教学模式下项目教材的编写思路[J].职业与教育.2008(7)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孙百鸣,杨桦,刘新国.工作过程导向高职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北方经贸[J]. 2010(1)

作者简介

郜燕群(1982-),女,广东惠州,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投资与理财.

猜你喜欢
教材开发工学结合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焊接机器人系列教材开发与应用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