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团体治疗在服刑人员心理干预中的思考

2015-12-19 09:53陈妮娅蒋怀滨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服刑人员

陈妮娅?蒋怀滨

摘 要: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帮助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音乐经历及音乐体验来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本文从音乐治疗的原理出发,在理论上阐述了其在服刑人员心理干预中的重要性及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提出了有效的可行方案,并对今后音乐疗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提升对服刑人员教育的改造质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音乐团体治疗,服刑人员,团体辅导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JA08093S);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社科项目(KY2008010);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xkycx20421537)

1.音乐治疗简介

音乐治疗是以音乐的成就作为治疗的目标,通过系统的治疗,使治疗对象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改变从而达到适当的社会适应[1](Coca, 1977)。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作用、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三个方面实现其独特的治疗功能。音乐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音乐家、医生及精神病学家们对音乐治疗的实验和尝试推动了其研究的发展。20世纪初,音乐疗法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2]。现如今,音乐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是针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癥、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等多种症状的治疗[3]。后来音乐的治疗作用又扩展至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晚期多发性硬化病(MS)病人呼吸肌肌力的改善,并能够有效减轻等待手术、正在手术以及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4]。

从形式上,音乐治疗可分为个体音乐治疗和团体音乐治疗两种[6]。治疗师根据治疗对象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以及所处的治疗环境、治疗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治疗形式。个体音乐治疗主要是指一个音乐治疗师与一个治疗对象一对一的音乐治疗形式。在个体音乐治疗中,治疗师和治疗对象的关系是建立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双方是一种平等的良好关系[7]。团体音乐治疗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团体内人际交互的作用,促使团体成员在活动中经过观察、参与、感受、学习和体验,从而重新认识自我、探讨自我以及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音乐治疗活动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反应,使其在音乐团体的情境下,可以通过音乐互动活动,模仿和学习其他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维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同时也促进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5]。

2 音乐治疗在服刑人员心理干预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对于服刑人员来说,在监狱中接受改造是一件重大的不良生活事件,是一种负性精神刺激,其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以往的社会支持系统受到破坏,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心理反应[6]。近十年来,我国各地监狱系统陆续开展了对在押服刑人员心理状况的测查活动,发现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目前,社会变动加剧,服刑人员的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学研究和司法实践表明,服刑人员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疾病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有心理问题者的转化过程缓慢而又曲折[7]。据调查,服刑人员普遍存在以下心理问题:焦虑与抑郁情绪;与人交往敏感多疑、敌对、狭隘;对疾病、劳动改造、家庭变故等事情的恐惧心理突出;自卑心理明显;对他犯、管教干警的依赖性过强等[8]。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报复性伤害、强行脱逃、互相斗殴、结伙闹事等狱内事件的发生[9]。加强和重视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干预、心理矫治能够提高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帮助监狱有效避免服刑人员的故意伤害、脱逃、自杀等狱内案件和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减少服刑人员的数量,确保服刑人员在刑期内安全改造,就必须了解和解决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

从研究现状来看,关于服刑人员的心理干预一般采用催眠疗法、沙盘疗法、认知疗法、情景治疗等干预手段,治疗手段较单一且在调节服刑人员的焦虑情绪方面效果不明显,而运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则能使人的身体不自觉放松,头脑变得安谧,情绪总是稳定平衡[10],能够显著降低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促进其身心的放松。综上所述,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对服刑人员采用音乐治疗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相对其他方法而言更加合适。而由于监狱对服刑人员的相对集中化管理,且个体音乐治疗的形式较耗时也无法提高服刑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因而,对服刑人员音乐治疗的干预适合采用音乐团体治疗的形式。其能够从整体上改善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节其情绪情感,提高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耐挫力,促进自我认知,唤醒良知,使受治疗的服刑人员尽快适应新环境,度过心理的转折期。

3 音乐治疗在服刑人员心理干预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主要从音乐团体治疗的活动场所和设备、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流程三方面入手。

3.1 活动场所和设备

音乐团体治疗活动一般在监狱的多功能活动厅进行为宜,团员在宽敞明亮、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的房间活动益于保持愉快的心情。所选用的场所要有适合的空间和适宜运动的木质地板便于各类活动。活动所选用的设备可以是节奏性打击乐器、木质打击乐器、金属打击乐器、散响乐器和旋律性打击乐器。活动中还会用到音乐CD、多媒体电脑、投影及音响设备。

3.2 音乐团体治疗活动的方案设计

音乐团体治疗活动的方案设计结合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节奏训练、音乐与动作组合的声势训练等活动模式。

所谓节奏训练,主要是指以身体为乐器,通过动作挖掘人与生俱有的节奏感,体验和发展人更加敏锐的节奏感。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节奏伴随其左右,从身体上的生理节律到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工作、运动等,一举一动都富有节奏动力性。因此,在音乐团体治疗活动的一些内容设计上,采用节奏训练与音乐相结合,旨在达到拉进团体成员之间距离、增强团体融合、培养团队意识、促进团体建立的目的。

所谓声势,主要是指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

它的基本形式包括:拍手、跺脚、捻指、拍腿等。在活动的设计中,加入声势训练的形式,旨在达到宣泄情绪、容纳他人、增加团体成员之间互动、提高团体成员参与的热情、促进身体和心理放松的目的[11]。

音乐团体治疗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共包括八次辅导活动活动:

(1)、预备课:其目的是让团体成员了解团体规则、音乐治疗活动的原理,带着问题和对团体的期望参与音乐团体活动,通过团体成员相互间自我介绍,减少陌生感。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①治疗师向团体成员作自我介绍,简单说明系列活动的内容安排及团体规则;②将音乐治疗和团体音乐治疗的基本原理以及音乐对人的影响作为音乐小知识进行讲解;③针对以上讲解提出两个问题(团体音乐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音乐对人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团体成员带着问题参与到后面的音乐活动中;④团体成员的相互认识和音乐律动活动。(2)、第一次课:其目的是拉进团体成员之间的距离、增加熟悉感:促进团体成员身体和心理的放松,消除顾虑、拘束和恐惧,建立安全感:通过分享讨论,建立团体共识。本次活动分为五个环节:①团体成员间带有节奏感的自我介绍;②一到两个八拍的身体律动;③扑克牌节奏训练;④音乐放松结束;⑤团体总结分享讨论。(3)、第二次课:其目的是进一步建立团体,使团体成员的情感得以宣泄、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增强彼此的信任感,促进团体成员自我肯定,体验被尊敬的感觉,试着相互沟通,相互接纳,容纳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①器乐呼应;②打击乐团体即兴:认识你自己;③音乐放松结束;④团体总结分享讨论。(4)、第三次课:其目的是让团体成员放松身心,释放情绪情感,重新认识自我。手语操与唱歌相结合,自我激励,学会面对困难、面对现实,适应新环境下的生活,增强自信心,勇敢面对人生。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①渐进式肌肉放松《听海篇》;②音乐手语操学习《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③团体总结分享讨论。(5)、第四次课:其目的是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模式,建立起彼此间的友谊与信赖:心灵探索,促使团体成员对自己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认识,增强自觉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调节情绪情感,挖掘一些深层次的自我认识,团体成员之间分享感受。本次活动分為四个环节:①水果蹲;②心灵探索;③音乐手语操学习《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④团体总结分享讨论。(6)、第五次课:其目的是用器乐投射情感,宣泄情绪,团体成员之间相互感受,情绪情感得到交流、共鸣:利用音乐加导语的形式引导团体成员进行心灵的探索,对内心的一次反省,认识自己,表达自己,促进潜意识活动的释放,提高自我认知,促进心灵的成长:增强自信,自我暗示,提高适应能力,改变处世态度。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①器乐即兴;②引导性音乐想象;③音乐手语操学习《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④团体总结分享讨论。(7)、第六次课:其目的是增强自信心,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反省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规划人生,坚定信念,巩固干预成果。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①主动式音乐聆听;②规划人生;③音乐手语操复习;④团体总结分享讨论。(8)、结束课:其目的是激励团体成员面对现实的勇气,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人生:团体成员之间互相赠送祝福,表达彼此的信任和鼓励,引导其转向对未来的积极期望,团体活动在良好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①笑迎未来;②配乐诗歌朗诵;③音乐手语操汇报演出;④团体告别结束。

3.3 活动中的必备要素

在实施以上八次活动中每次活动都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2]:

(1)、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每次音乐团体治疗活动必要的开端,热身活动一般是运用音乐、团体游戏、身体律动等方式来达到活跃气氛、拉近距离的目的,为接下来进行的主题活动做铺垫。可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音乐节奏身体律动、音乐团体互动律动、音乐放松、器乐呼应、打击乐模仿传递等。

(2)、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每次音乐团体治疗活动的基础,根据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每次活动进程的需要,采用不同层次的音乐治疗技术,针对每次活动想要达到的目标来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可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节奏小训练、团体节奏互动、音乐想象、渐进式肌肉放松、团体即兴小合奏等。

(3)、分享与讨论

分享与讨论是每次音乐团体治疗活动的核心,活动结束后团体成员相互分享活动中的主观体验,并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想,表达共情、互相支持、共同成长。治疗师会鼓励团体成员畅所欲言,通过自己的力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团体成员在团队中获得成长。

(4)、结束总结

治疗师在活动结束前,一方面要对本次的干预活动做出总结,使团体成员明确团体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对团体成员的表现进行总结,以鼓励性的话语结束活动,为下次活动预设引子,保持团体对团体成员的吸引力,增加团体成员对下次活动的期待。

4 结束语

尽管相关研究者对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较为广泛,但对音乐治疗应用于服刑人员心理干预的研究相对滞后,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只是对音乐治疗在服刑人员心理干预应用中的实际操作意义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做了初步的探索,相关研究者还需对音乐治疗在监狱系统中的实施方案做进一步的完善及对这一方案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做更全面的验证,最终使音乐治疗能够结合监狱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融入到改造服刑人员犯罪心理的研究领域中。同时,鉴于音乐治疗的方法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还应结合我国现状,建构出本土化音乐治疗理论体系,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Cunninghan M F. The music and pain perception[J]. Aorn J, 1997, 66(4): 674-681.

[2] Thaut, M. H. A new challenge for music therapy: The correctional setting[J]. Music therapy perspectives, 1987 4:40-50.

[3] Thaut, M. H .The Influence of Music Therapy Interventionson self Rated Changes in Relaxation, Affect, and Thought in psychiatric Prisoner -patients[J].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1989, 26(3): 155-166.

[4] Thaut, M. H .Music therapy, affect modification, and therapeutic changes[J]. Music Therapy Perspectives, 1989, 7: 55-62.

[5] Eisenstein, SRA. A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procedure for learning music symbol names[J].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001, 13: 173-179.

[6] Allport G Pattern. Growth in Personality[M]. 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61: 121.

[7] 李路荣, 颜剑雄, 谭千保.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及其心理矫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4):446-447.

[8] 孙丽娟. 论罪犯心理健康的评估[J]. 中国监狱学刊, 2006, 21(2): 45-49.

[9] 陈思静. 音乐和阈限下信息对服刑人员情绪和认知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音乐(季刊),2010,1.

[10] Strupp, H. Psychotherapy in a New Key:A Guide to Time-Limited Dynamic Psychotherapy[M]. New York:Basic Books. 1984: 133-143.

[11] Tibbetts. Self-concious emotions and criminal offending[J]. Psychol Rep, 2003, 93(1): 101 – 126.

[12] National Institute of Corrections, Department of Justice. Effective prison mental health services U. S. Catalog of Federal Domestic Assistance number: 16. 603. Published Register, 1999.

作者簡介

陈妮娅(1973-),汉,女,福建福清,硕士,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服刑人员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大选登记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团体辅导案例分析
普安县关工委法制帮教团到海子监狱开展帮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