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代山水画中皴法的运用

2015-12-19 18:59王绮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继承

摘 要:艺术源于客观世界,古代山水画家根据各种客观形象创造了皴法,使其在中国山水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宋朝前后是皴法的成熟及定型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人不断运用皴法,也需要我们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运用;继承;创新

1 近现代山水画皴法

任何事物都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与创新,文明在传承中得以延续,在创新中得到发展,舊的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文化,必然会有所淘汰,也随之必有创新。淘汰,变革,增益体现着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源泉。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亿万中国人民的血泪史,西方的入侵也包含着艺术文化的入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革新,一些有志之士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吸收了西方的艺术文化要素,皴法作为中国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山水画法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了新的革新和发展方向,张大千、付抱石、李可染、黄宾虹、刘国松等一些近代绘画大师使皴法得到了新时代的长足发展,成绩卓著。

黄宾虹作为现代笔墨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模式。他主要的风格特点就是黑、密、厚、重。他的画远看像一块黑色巨石,但近看就能发现其用笔多变,加以干笔皴擦,画面黑却不失灵气,潇洒自如。他主张,研究古人绘画方面,应“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

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对日本的绘画有着深刻的研究,尤其是对石涛的“我用我法”有着很深的体会。他的山水作品既雄健洒脱又苍润妩媚,既深邃又高旷疏朗,令人百看不厌。其画最大的特点是用皮纸、破纸画山水,打破传统的笔法,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并且将日本绘画的精华融入到了中国山水画之中,充分的发挥散锋笔的特殊功能,把水墨彩融为一体,对比性强,因此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皴法,即抱石皴。

青年时代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之后又向黄宾虹和齐白石学习的李可染是现代极具创造性的山水画家,他很注重在现实的山水中写生,并且把他所学的西方山水绘画方法融入到中国传统的皴法之中,他作画的重点是表现出逆光对山石和树木的影响,使其作品整体性强,气韵生动,富有气势。

与这几位画家对传统中国画继承不同的刘国松,20岁开始学习西画,深受西画影响,他认为“国画的皴法己缚死了太多的中国画家,传统画家一拿起笔来,就是这些用了上千年的旧技巧,可是没有几个人真正想过皴法的本来含义。如果中国画家能从被捆绑的披麻皴中“解索”出来的话,就会恍然大悟,皴或肌理并非一定要用笔才能做出来,更不需要非写不可。任何的工具和任何的手法都可以做出皴法来,不同的工具或手法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皴法,亦可由重复的练习而达到表现的极致。

刘国松在皴法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并且对传统的皴法提出了全新的看法,他认为皴法不仅仅是用笔来表现,其他的任何工具都可以用以皴法的创作。并且认为中国传统的皴法,如披麻皴、解索皴、斧劈皴,已经极大限制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这些见解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受其二十岁就开始学习西方画法,并且深受其影响的缘故。他指出,几千年的中国没有几个人真正的去理解皴法的准确的含义,因此,建议中国山水画家要从传统的皴法中解放出来,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手法去创造不同的皴法。他认为,“皴就是肌理。”其观点用现代语言来说,皴法就是纹理或肌理。在纸张的使用上, 刘国松尝试了几百种不同材质的纸张,最后在1963年时,他发明了一种很粗的纸,后人命名为“刘国松纸”,随之便创造有别于中国传统皴法的“抽筋剥皮皴”。就是在作者狂草入画后,撕下纸上粗糙的纸筋,这样,在画中就显现出如火光般的纹理,优美动人。在之后的时间里,刘国松一直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创造出了更多的皴法,如“叶脉皴”、“鱼网皴”、“散豆皴”、“鱼骨皴”、“蛇鳞皴”、“珠串皴”、“水纹皴”、“流水皴”、“碎石皴”、“绒毛皴”。一时轰动画坛,也被誉为“最敏感的现代画家”。

2 创造是皴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国松在中国画技法的革新,是皴法发展的一次突变,他将中国画最传统的东西摒弃掉,只讲究肌理效果,这样的技巧不等同于中国画的皴法,皴法最早就是笔画,并不是对自然的模仿,但是最初的皴法创造与观察自然有关,如与土山形态有关的披麻皴,与石头纹理有关的斧劈皴等等。

皴法在演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符号化和程式化,其中的符号化是指用笔的需要和表现的需要,反过来又强化了用笔和表现。这也就是说,用笔墨的过程也就是由皴法到山水形象的过程,最终也是形成笔墨的趣味和技巧的过程。写意、写情、写趣的过程也就是皴法和笔墨表现联系在一起的过程。骨法用笔作为一个根本的东西在做肌理过程中被抽掉。省略了用笔的技巧与过程,省略了心手相应的描画书写过程。手脑协调的技巧性与相应的精神投入被排除了。“中得心源”这个根本被抛弃,其原因也是制造肌理把模仿某种自然肌理作为目的。以笔墨为主,但不能把肌理做为主要的手段,而取代笔墨是不可取,也是行不通的。

我们并不是不赞同皴法的革新,现在社会的进步,材料工具多种多样,给予我们对创新的思路也更多,但,我们不能忘了皴法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中国笔墨体现了画家对自然乃至宇宙的理解,也体现他们的人格魅力。而肌理却无法做到。肌理是把笔墨精神弄没了,笔墨没了就好比唱京剧没了唱腔。京剧的念、唱、做、打,就如中国画的笔墨,唱腔就如皴法,是有一定的规矩的。

皴法的运用,在我认为,要结合实际,如画南方山水,要突出树的茂密,土质的疏松,山丘的平远,深山的飘渺,首先,我们可以在烟云的地方适当地做些特效,用少量明矾水或蜡不规整地涂上,这样,墨在纸上就不完全吸水了;在表现土质上,我们可以用形似海浪的皴法,首先侧锋下压,随而急转提笔,继而再转,呈波浪状,将丘陵的不平整表现出来;山中小草可用牛毛皴皴之;树木枝干盘旋,树叶不规整,也一样可以运用如此手法,再加以墨染,枝繁叶茂便能顺利表现出来;树皮则可以用如我们皮肤中的细纹般形状的线条皴之,起收笔顿,中间行笔轻有力度,显现效果枯而老;做完这些,再来表现烟云就简单得多了,只要调以淡墨染之,便可出现忽明忽暗的效果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它要求我们,在潜心研究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更需走进大自然,去理解,去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去创造。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坚信,我们有超越前人的力量。皴法在我们的努力下将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卢辅圣 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谱·山水篇·皴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

[2]潘运告 宋人画评[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

[3]吴守明 山水画变革要述[M].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8

作者简介

王绮,女,吉林,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山水画皴法继承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