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素A及激活素结合蛋白用于脑血管病治疗前后的变化

2015-12-21 08:58媛张梅奎张寰康晓妮于生元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北京100853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孵育外周血脑出血

杨 媛张梅奎张 寰康晓妮于生元△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 北京 100853

激活素A及激活素结合蛋白用于脑血管病治疗前后的变化

杨 媛1)张梅奎2)张 寰2)康晓妮2)于生元1)△
1)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00853 2)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 北京 100853

目的 探讨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在脑血管病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2例为A组,脑梗死患者22例为B组,健康志愿者22例为C组,分别采集A、B组治疗前后及C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结果 A、B组治疗前的激活素A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后A、B组的激活素A均显著降低(P<0.05),但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前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但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激活素结合蛋白治疗前后均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存在外周血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现象,脑梗死仅表现为激活素A明显升高,治疗后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脑出血;脑梗死;激活素A;激活素结合蛋白

激活素是一种双链糖蛋白,可促进垂体前叶腺细胞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并可促进细胞的分化和胚胎的发育[1]。激活素结合蛋白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在多种组织中均有分泌,能够与激活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对激活素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激活素所具有的生物学作用[2]。既往研究显示,激活素以及其特异结合蛋白在肾上腺、肾、丘脑、垂体、卵巢及胎盘等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外周血中也有存在[3]。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明显免疫功能以及内分泌变化,这种变化与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是否有关目前尚未完全阐明[4]。本研究分析了脑出血以及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激活素A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2例为A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41~65岁,平均(50.33±2.48)岁;脑梗死患者22例为B组,男13例,女9例;年龄40~62岁,平均(50.79±2.51)岁;健康志愿者22例为C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40~66岁,平均(50.53± 2.46)岁。3组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B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C组入组时晨取空腹外周静脉血4mL,3 000r/min离心10min,置于-20℃下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激活素A水平。按照1∶1000的比例加入pH 8.0的0.05mol/L硼酸盐缓冲液至兔抗激活素A多克隆抗体中,然后在放射免疫测定管中加入经稀释后的抗激活素抗体,每管100mL,并加入径125I标记后的激活素A,每管10 000次/min,然后在加入待测血清或者标准激活素A(浓度0~6 400ng/L),每管100mL,在4℃条件下孵育过夜。在每孔中加入1∶100的羊抗兔IgG抗体,毎管200mL,在4℃条件下继续孵育6h。然后加入6% 的PEG,毎管500mL,5 000r/min离心30min,弃去上清液。采用计数仪测定每分钟的放射率(次/min),并绘制出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进行样本中激活素A含量的计算。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法联合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在鼠抗体激活素结核蛋白单克隆抗体中加入pH 9.6的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稀释至2.5 mg/L,每孔中加入100mL使酶标板包被,4℃条件下孵育过夜,然后此阿勇洗涤液进行洗板1次。在每孔中加入20 g/L的BAS,并置于40℃条件下封闭保存1h,然后再洗板1次。加入0.25~16ng/mL的标准激活素结合蛋白或者血清样本,每孔100mL,在40℃下孵育1h。然后洗板3次以后,加入1∶800的兔抗激活素结合蛋白多克隆抗体,每孔100mL,在40℃下孵育1h,再次洗板3次,然后再加入经HRP标记后的1∶1 000羊抗兔IgG抗体,每孔100mL,40℃下孵育1h。洗板3次以后,加入邻苯二胺(OPD)底物缓冲液,每孔100mL,置于室温避光条件下显色5min。然后再加入2mmol/L的H2SO4终止反应,每孔50mL。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90nm处的吸收值(A),并描绘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测定样本中的激活素结合蛋白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的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均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但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激活素A显著高于C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但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激活素结合蛋白在治疗前后均与C组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3组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核蛋白水平比较(±s,μg/L)

表1 3组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核蛋白水平比较(±s,μg/L)

组别n 激活素A 激活素结合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22 5.81±0.33 1.91±0.26 8.03±1.44 5.71±0.34 B组22 3.03±0.35 1.89±0.24 5.68±0.31 5.57±0.29 C组22 1.74±0.23 - 5.15±0.27 -

3 讨论

激活素是一种转化生长因子b(TGF-b)超家族成员,主要是由bA与bB两个亚基经二硫键连接所组成的激活素,其分子形式主要激活素A、激活素B以及激活素AB三种类型[57]。三种分子的激活素均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均可促进垂体前叶腺分泌出促性腺激素。由于激素A的活性相对较弱,故目前临床多针对激活素A展开研究[8]。激活素A又称为免疫因子P,其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并可诱导B淋巴细胞的凋亡。目前已有相关研究[9-11]证实,人外周血中具有激活素A及其结合蛋白,但关于两者在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进展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抑之间的关系也缺乏充分的证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外周血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均较C组显著升高,经相应治疗且症状好转后,外周血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趋于正常,与C组无明显差异。B组仅激活素A显著高于C组,且异常程度不及A组明显,治疗后外周血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也接近正常。提示外周血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有关[12]。研究认为,激活素A是一种免疫抑制因子,可能抑制机体T淋巴细胞的转化活性,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13-14]。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A组的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认为监测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核蛋白水平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关于其具体界限值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15]。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表现为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核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脑梗死患者仅表现为激活素A明显升高,经有效治疗后均能够恢复正常,检测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核蛋白水平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

[1]常霞,阴怀清,栗红,等.激活素A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巢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5):589-591.

[2]刘春红,孙侃,王宏,等.血清S100β蛋白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2,33(12):1 797-1 800.

[3]刘春红,孙侃,王宏,等.血清S100β蛋白与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及OCSP分型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52(9):48-49.

[4]耿辉,孙利伟,孙莉莉,等.儿童外伤性脑梗死与蛋白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9):886-888.

[5]孙爽,孙莉,周春奎,等.血浆蛋白C、蛋白S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5):551-554.

[6]王轶楠,马迪,闫枫,等.激活素结合蛋白在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时的表达及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8):684-686;691.

[7]张令军,黄鹤,潘平喜,等.激活素A在心肌缺血后适应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1):97-99.

[8]郝丽红,王琳,郭静,等.激活素A在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脊液中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6):1 270-1 272.

[9]于昉,王轶楠,杨清,等.激活素A及激活素结合蛋白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24(3):285-287;291.

[10]张宸豪,柳忠辉,刘海岩,等.激活素A及其结合蛋白在STZ损伤小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2):292-295.

[11]霍德胜,汪丽,陈秀华,等.流产患者外周血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91-93.

[12]于昉,杨清,王轶楠,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变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3):473-475.

[13]潘均喜,李广汉,韦善,等.三维立体定向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83-84;87.

[14]包萨如拉,朱润秀,孟云庆,等.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临床资料的对比探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13-15.

[15]黄楚泉,张圳锐,吴少波,等.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3-6.

(收稿2014-10-12)

Effects of activin A and activin-binding protei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Yang Yuan*,Zhang Meikui,Zhang Huan,Kang Xiaoni,Yu Shengyu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100853,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activin A and activin-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ethods 22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3and January 2014were collected as group A,22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s group B,22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as group C,the Peripheral blood of group A,group B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group C were collected,the activin A and activin-binding protein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Results The activin A levels of group A and group B befor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C(P<0.05);after treatment,activin A levels in group A,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C(P>0.05);before treatment,activin-binding protein level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group C(P<0.05),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5),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group C(P>0.05);activin-binding protein level in B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group C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existence of phenomenon with peripheral activin A and activin-binding protein levels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cerebral infarction shows only activin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ll can recover to normal levels after treatment.

Cerebral hemorrhage;Infarction;Activin A;Activin-binding protein

R743.34

A

1673-5110(2015)15-0001-0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H14F00)

△通讯作者:于生元(1963.7-),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E-mail:yusy1963@126.com

猜你喜欢
孵育外周血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LINC00612靶向结合Bcl-2抑制Aβ1-42孵育的神经元凋亡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三物黄芩汤组分(群)配伍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
应用快速孵育法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过程探讨——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为例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