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

2015-12-21 02:39谭善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功能障碍受体

谭善勇 李 艳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 广州 5102802)广东佛山市南海盐步医院门诊部 佛山 528247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

谭善勇1)李 艳2)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 广州 5102802)广东佛山市南海盐步医院门诊部 佛山 52824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8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非治疗组与治疗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水平。结果(1)健康对照组患者在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注意与计算、近事记忆力、物体命名、言语复述、言语理解、阅读理解、句子书写、图形描绘、记忆力、MMSE总得分及语言得分均显著高于患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对照组、非治疗组及治疗组CAI区NMDAR1表达水平分别为1.91±0.20、1.02±0.18及1.63±0.22,非治疗组NMDAR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MSE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且认知疗法可促进长时程增强的形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脑部NMDAR1表达水平的升高存在一定关系。

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分子生物学机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MMSE评分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老年期脑血管疾病最为主要的一种类型,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多项基础研究表明[2-4],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MDAR1)及其所介导的长时程增强功能(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在脑缺血恢复期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及运动康复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很少有文献资料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09-2013-09入住我院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9—2013-09入住我院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 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均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男46例,女34例;年龄61~78岁,平均(70.02±7.85)岁;病程19~65d,平均(39.01±12.38)d;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7例,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53例;脑梗死51例,脑出血29例;病变以左半球为主54例,以右半球为主26例;病灶为单发/小病灶48例,多部位/大面积32例;初发卒中50例,多发卒中/复发卒中/再发卒中30例。将80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名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9岁,平均(69.26±6.59)岁。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2.1 患者组

1.2.1.1 纳入标准[5]:①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60~80岁,经临床病理、CT以及MRI确诊;③发病确诊后2周,患者自愿配合,神志清晰,可接受测验,具有阅读能力,无肢体活动性障碍,受检前1个月内不会对认知功能的药物服用史产生影响。

1.2.1.2 排除标准[6]: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TIA患者;②临床体征不能由脑卒中解释者;③非缺血性病灶,如肿瘤或脱髓鞘;④病前既已存在痴呆或者可疑认知障碍者;⑤符合DSM-IV级标准的重症抑郁症患者;⑥心、肺、肝及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⑦存在交流障碍而影响认知功能评价者。1.2.2 对照组

1.2.2.1 纳入标准[7]:①年龄在60~80岁,且经健康体检日常生活可自理的社区健康老人;②自愿接受行为神经病学检查者。

1.2.2.2 排除标准[8]:①既往有脑梗死及脑出血等卒中发病史;②符合DSM-IV级标准的抑郁症患者;③心、肺、肝及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④存在交流障碍而对认知功能的评估产生影响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降颅内压、扩血管、脑保护、促脑细胞代谢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同时早期给予帕罗西汀20mg/d抗抑郁药物治疗。

1.4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主要包括20道题目所组成,共计30项,即: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及语言等5个方面的内容。每次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不回答得0分,MMSE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9]。

1.5 NMDAR1表达水平检测 采用Western bloting方法,于患者海马位置处取一定量的脑脊液,以4000r/min的速度进行快速离心,吸取上清液,采用分光光度仪对蛋白质进行定量测定分析,蛋白质标本中加入体积与之相等的加样缓冲液,于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分离,每条电泳带蛋白质上样量为50g。待电泳结束后,采用湿法将蛋白质转印至硝酸纤维素膜表面处,以质量分数为5%的脱脂奶粉将其封闭24h,再加入一抗孵育2h,并使用TTBS将膜洗净。然后应用PS 5.0软件对各带的灰度值进行处理,并进行定量分析。

1.6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水平。

1.7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由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MMSE评分比较 患者组MMSE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MMSE评分比较(¯x±s,分)

2.2 NMDAR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分析 经PS软件处理后可看出,3组电泳灰度值逐渐加深,表明NMDAR1表达水平逐渐增大。见图1。非治疗组、治疗组、健康对照组NMDAR1表达水平分别为1.02±0.18、1.63±0.22、1.91±0.20,非治疗组均显著低于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3组NMDAR1表达水平电泳图相对分子质量(105× 103)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血管性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当前,一致认为反复缺血-再灌注以及长期慢性脑灌注缺陷是引发血管性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10]。目前,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一般对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进行检测,主要包括行为学检测以及细胞模型检测两个方面的内容。研究[11]显示,在大鼠模型制备的4周之后,其学习记忆功能显著降低,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本研究对象为患者,主要采用MMSE简易量表对患者的学习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组MMSE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正常老年人学习能力显著高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

大量的电生理、生化及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海马NMDA受体与空间学习存在一定的关系。NMDA受体主要包括两种亚基,即NR1与NR2,前者是NMDA受体的功能亚基,后者则是其调节亚基。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仅对NMDAR1的表水平高低进行检测分析,原因在于NR1亚基的分布能够代表整个NMDA受体的分布情况。之前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在水迷宫中的空间记忆能力可被NMDA受体的一系列拮抗剂所阻断。近期,Shimizu等人采用第三代基因敲除技术培育出了海马CA1区特定的NR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探讨NMDA受体在记忆巩固阶段的作用[12]。结果显示,NR1基因被敲除之后,海马CA1区NMDA受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完全消失,未见长时程增强出现,且在隐匿平台水迷宫试验中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延长,该结果提示海马CA1区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需要在NMDA受体的作用下进行。Tang等人采用转基因技术使NR2B在转基因小鼠的前脑过度表达,发现NMDA受体通道开放的时间明显延长,且活性也显著增大,这些转基因小鼠在多种行为测试中均出现较满意的学习及记忆能力。结果显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学习能力障碍,可能与NMDAR1的表达水平低下存在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MSE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且认知疗法可促进长时程增强的形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脑部NMDAR1表达水平的升高存在一定关系。

[1]张敏,吴洁.微小RNA与认知功能障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3):230-233.

[2]Fang M,Wang J,Zhang X,et al.The miR-124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BACE1/beta-secretase correlated with cell death in Alzheimer's disease[J].Toxicol Lett,2012,209(1):94-105.

[3]韩芳芳,李玉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分子机制与麻醉的潜在联系[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2,33(6):401-403.

[4]Gao J,Wang WY,Mao YW,et al.A novel pathway regulates memory and plasticity via SIRTI and miR-134[J].Nature,2010,466(7310):1 105-1 109.

[5]曹巍巍,于建敏,孙淑艳,等.团体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2):100-102.

[6]Lazarov O,Demars MP.All in the family:How the APPs regulates neurogenesis[J].Front Neurosci,2012,4(6):81.

[7]Smith P,Al Hashimi A,Girard J,et al.In vivo regulat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neuronal splicing by microRNAs[J].J Neurochem,2011,116(2):240-247.

[8]Nelson PT,Wang WX.MiR-107is reduc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neocortex:validation study[J].J Alzheimers Dis,2010,21(1):75-79.

[9]Kwon M,Fernandez JR,Zegarek GF,et al.BDNF-promothe in creases in proximal dendrties occur via CREB-dependent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cypin[J].J Neurosci,2011,31(26):9 735-9 745.

[10]Min SW,Cho SH,Zhou Y,et al.Acetylation of tau inhibits its degrad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auopathy[J].Neuron,2010,67(6):953-966.

[11]Vilardo E,Barbato C,Ciotti M,et al.MicroRNA-101regulates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expression in hippocampal neurons[J].J Biol Chem,2010,285(24):18 344-18 351.

[12]Caraci F,Spampinato S,Sorino MA,et al.Dysfunction of TGF-betal signal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perspectives for neuroprotection[J].Cell Tissue Res,2012,347(1):291-301.

(收稿2014-04-21)

R743.3

A

1673-5110(2015)04-0056-02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功能障碍受体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如何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