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颈动脉对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2015-12-21 02:39吴才标郑玉群吴朝霞周云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颈动脉彩色硬化

吴才标 郑玉群 吴朝霞 周云专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超声室 五指山 572200

·脑梗死专题研究·

超声检查颈动脉对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吴才标 郑玉群 吴朝霞 周云专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超声室 五指山 57220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117例,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中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3组均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和SSS评分,治疗3个月后评价其认知功能和颈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数。结果 3组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和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增厚组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和SS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组,而斑块组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组和增厚组(P<0.01)。增厚组治疗3个月后的各项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而斑块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0.01)。增厚组治疗3个月后的RI、PI显著高于正常组,PSV和Vmean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斑块组治疗3个月后的RI、PI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SV和Vmean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0.01)。结论 通过颈动脉超声早期检测可预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颈动脉超声;预后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脑梗死发生后通常会因脑组织缺氧、缺血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和意识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是脑梗死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住院治疗的117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检查颈动脉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1-01—2013-12因脑梗死住院治疗的患者117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及头颅CT或MRI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1)脑出血、脑栓塞;(2)合并颅内肿瘤;(3)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及血液系统疾病;(4)伴严重精神症状、抑郁、焦虑患者;(5)伴完全性、感觉性和运动性失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颈动脉彩色B超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0.8mm为正常组;0.8~1.5mm为增厚组;>1.5mm为斑块组[2]。正常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1~76岁,平均(60.1±3.5)岁。增厚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42~78岁,平均(60.3±3.6)岁。斑块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1~77岁,平均(60.5±3.8)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00077)0.1g qd,po;NS 250mL+疏血通(四川新斯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90624)0.6g静滴,qd+奥扎格雷钠(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82)100mL静滴,bid,同时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8)10mg,每天睡前服用1次,疗程3个月。服药期间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及磷酸肌酸激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达正常上限值2倍、磷酸肌酸激酶达到正常上限值2倍者终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NIHSS评分和SSS评分:3组均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NIHSS评分和SSS评分,通过包括意识、运动、语言、感觉等方面的评分判断患者的脑损害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情况[3]。

1.3.2 认知功能评分:3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采用简化智能状态量表(MMSE)、痴呆等级量表的记忆分测验(DRSM)、WAIS-RC算术分测验和WAIS-RC木块图分测验评价患者的认知水平、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视空间能力等[4]。

1.3.3 超声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3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再次行颈动脉彩超,测量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平均流速(Vmean)在内的颈动脉有关血流频谱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入院时及近期NIHSS评分和SSS评分对比 3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和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增厚组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NIHSS评分和SS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组,斑块组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组和增厚组(P<0.01)。见表1。

表1 3组入院时及近期NIHSS评分和SSS评分对比(¯x±s)

2.2 3组治疗3个月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3个月后增厚组MMSE、算术、视空间、数字广度和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而斑块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0.01)。见表2。

表2 3组治疗3个月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x±s)

2.3 3组治疗3个月后超声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3个月后增厚组RI、PI显著高于正常组,PSV和Vmean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斑块组治疗3个月后RI、PI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SV和Vmean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0.01)。见表3。

表3 3组治疗3个月后超声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s)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具有密切联系。其引起脑梗死的机制中可能伴颈动脉狭窄远端脑血流的低灌注状态[4]。在颈动脉狭窄较轻的情况下,机体可以通过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进行自身调节,维持血流量在正常状态,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不断发展,末梢血管会处于低灌注状态,从而引发脑梗死[5]。临床研究证实[6],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的硬化性斑块和局限性斑块会使动脉管变硬、增厚,复合糖和脂质不断积累,从而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初期,动脉内膜可变粗,且局部会轻度隆起,当厚度超过1.0mm时,利用超声可发现增厚的内膜回声中等偏强或偏低[7]。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颈动脉病变是超声诊断技术应用的一种体现。

早期使用的二维超声可以较好地捕捉到斑块形成过程的细微变化,且根据斑块的回声性质对其进行相关区分。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显示出斑块处血流的充盈缺损状态,其频谱对狭窄处血流收缩期峰值的增高情况较敏感,从而有利于尽早筛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及其性质的确定[8],对脑梗死人群具有早期筛查并积极治疗的作用。此外,颈动脉彩色超声诊断操作简单,具有无创性、重复性好等特点,对无明显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硬化患者的早期识别和监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临床研究表明[9],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表现SV和Vmean显著低于正常组,而RI、PI则显著高于正常组,这些均是颈动脉彩超诊断技术的优势所在,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临床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和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增厚组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NIHSS评分和SS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组,而斑块组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组和增厚组(P<0.01),增厚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而斑块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0.01),增厚组治疗3个月后RI、PI显著高于正常组,PSV和Vmean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斑块组治疗3个月后RI、PI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SV和Vmean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0.01),表明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不同的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不同,其中,增厚组预后最差,与相关文献报道相吻合[10]。因此,我们认为,颈动脉超声早期检测在预测脑梗死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刘凤梅,乔亚丽,李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171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2,55(4):340-341.

[2]李斯颖,林永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初发脑梗死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变化的影响及预后分析[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3(2):23-26.

[3]张颖.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超声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6):847-848.

[4]吴洪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6(11):135.

[5]邹颖,张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脑梗死患者检查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54-56.

[6]王兰琴,魏秀娥,荣良群,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性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17-19.

[7]Paci M,Nannetti L,D'Ippolito P,et al.Outcomes from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 classified by the 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a systematic review[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1,47(1):19-23.

[8]王宝军,刘国荣,李月春.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32):653-656.

[9]Van den Oord SC,ten Kate GL,Akkus Z,et al.Assessment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us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J].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3,14(1):56-61.

[10]杨军,邵蕾.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评价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765-766.

(收稿2014-05-24)

R743.33

B

1673-5110(2015)04-0066-02

猜你喜欢
颈动脉彩色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彩色的线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有那样一抹彩色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彩色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