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2015-12-21 03:05单元诚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读者服务阅读推广图书馆

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单元诚

(南京图书馆,210018)

摘要: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阅读行为发生改变。图书馆作为阅读的重要阵地,应不断努力,让书籍阅读回到人们的生活中。阅读推广是目前较活跃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增强人们对书籍阅读的情感。但就目前的推广效果而言,尚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基于此,论文阐述了现代阅读现状,分析了目前推广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推广活动的构建要点展开研究,旨在优化推广方式,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有效性。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推广;阅读推广模型;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17

作者简介:单元诚 ,男,馆员。

收稿日期:2015-01-14

Major issues to be urgently researched in reading promotion of libraries

SHAN Yuan-cheng

(Nanjing Library, Nanjing210018,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T application and digitization, library is facing a severe crisis of survival. While people’s reading behavior keeps changing, library, as an important reading position, should constantly strive to make book-reading back to people’s lives. Nowadays reading promotion is a more popular activity aiming at the enhancement of people’s awareness of reading book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number of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article brief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dern reading,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enetratingly researches on the focal points i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so as to optimize models i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model of reading promotion; reader service

阅读推广并非现阶段才开始的一项活动,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不同主题、形式的推广活动早已展开,但在效果上却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尚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推广活动的有效性,无法达到全民阅读的目的。

1现代社会阅读行为现状分析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习惯、方式的改变而产生变化,体现在阅读方式、阅读对象、阅读结构以及阅读属性这几方面。

阅读方式方面,传统阅读场所为固定地点,而当下的阅读多以移动形式存在。阅读对象方面,传统阅读多为纸质形式,在数字化社会中人们的阅读更倾向于多媒体资源。阅读结构方面,传统阅读中人们会偏向阅读长篇小说类书籍,现阶段更倾向于阅读流媒体或碎片化的文章。在这一点上,“微小说”的发展足以证明[1]。阅读属性方面,传统阅读在阅读完毕之后读者不会有太多的信息交流,大多属于私人化阅读,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们对阅读对象的评论往往以讨论形式存在,在虚拟世界中尽情交流着阅读感受,属于社会化阅读。

2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活动广层次较浅

现阶段的阅读推广大多处于蜻蜓点水般的内容介绍,在事先调研基础上,联系实际、深层次讲解方面较为欠缺。同时,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者著作数量并不多,在阅读推广方面用到的书籍、文献资料多为2010年之前的。如2007年出版的《中国阅读文化史论》(王余光主编),其中只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名为《图书馆与大众阅读关系研究》)[2]。除此之外,王余光与其他研究者共同编写的《阅读研究引论》《中国读书大辞典》等也被重复利用着,缺乏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阅读推广需要一个系统化、统筹性的研究,克服层次偏低、内容重复、缺乏创新、对现状剖析较少等缺点,让阅读推广更具有效性。

2.2 时效性不强

虽然目前许多城市已经注意到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图书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让人们认识到阅读的乐趣,读书月、读书节等活动举办也并不少,但这类活动多倾向于商业化,让全民阅读的主要目的尚未达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类活动的承办方与组织者多为公共图书馆,要想开展活动必须得到经费,经费中存在部分冠名商、广告商等商家的投资,因此活动会将开幕仪式、剪彩、领导讲话等作为媒体报告的主要内容,真实活动情况却难以受到社会关注[3]。

另外,阅读活动本是以市民为主体,但在媒体宣传、广告植入下,市民却很可能将活动看作政府为了做秀或提升政绩采取的措施,将自己的立场由主体变为旁观者,图书馆方面所做的努力被忽略,推广目标难以实现。

2.3 活动目的未明确

目前,不少阅读推广活动是为了应景或是应付上级检查而举办,并没有真正将推广对象——读者放在第一位。且这类活动讲究持续性,要想真正达到推广目的,必须将活动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经费、发展模式、人员投入、资源供给等做出详细规划,同时注重活动的创新性,这样推广活动才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当前,阅读推广似乎只注重活动期间的短时间效果,对活动的统筹规划也多在“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下草草结束。因此,阅读推广活动在初期就应制定明确目标与规划,做好长期进行的准备。

2.4 准备工作不到位

在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前,应对推广对象做统计调查,了解其对阅读的真正需求与兴趣点,保障活动的参与性。但目前推广活动在此方面存在极大缺陷,对公众的调查分析仅限于小团体甚至不做调查,造成人们对活动兴趣不高,参与性不强。

目前图书馆举办的讲座、故事会、展览等活动多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从自身角度想象的读者需求来举办的,且其目标制定层次较低,注意力多集中在活动参与人数、举办场次等上面,导致在推广书目方面,由于立场的不同,读者可能对工作人员推荐的书籍并不感兴趣。事实上,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应在事前做好调研工作,深入了解活动对象,才可能实现活动最终目的。图书馆应在阅读推广前了解读者真正想看什么书,并将推广书籍按照适合年龄、性质、类别等方面分类,让读者能够快速找到自己中意的书籍,提升对活动的满意度。

3阅读推广模型构建

根据传播学理论,阅读推广是对推广主体、阅读者、阅读对象以及推广媒介等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进行一定的设计、组合、组织和配置,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达成诸如 “促进知识分享、提升精神层次、获得有用信息以及愉悦身心”等阅读目的。

3.1 推广主体

阅读推广的主体即活动举办者,可以是组织机构,也可以是个人。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推广主体多为民间团体、政府机构、名家名人、读者俱乐部、出版社等[4]。本文讨论的是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因此主体为图书馆。具体而言,可以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馆投资者,也可以是通过图书馆举办活动的出版社。在活动开展前,应向社会公众介绍活动推广主体。为了促进全民阅读,推进“书香江苏”建设,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每年4月23日为“江苏全民阅读日”。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法律性文件。作为主体,江苏省人民政府每年举办“江苏读书节”,定期举办“江苏书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人口规模、分布和服务需要,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公共阅读服务场所,公共图书馆这个主体应当为公众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便捷高效的借阅服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举办读书节等活动。

3.2 推广对象

阅读活动应有明确的目标人群,切忌一把抓。图书馆想要推进全民阅读,可以通过多次开展不同主题活动来达到目的,不能将希望寄托于单次活动,否则不仅效果无法达到,还可能影响人们的积极性。

在推广对象定位方面,图书馆可以将读者按照年龄,或特点分类,举办针对性推广活动。例如对于儿童人群而言,推广书目应以儿童课外读物为主;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可推广一些期刊杂志类书籍,让读者养成定期阅读的好习惯。如《读者》《意林》类以小故事为主等定期发行的书刊,让读者即使在阅读推广活动结束后仍愿意购买杂志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可多选择一些培养坚韧品质类书籍,如名人传记等,告诉读者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仍旧不要放弃自己,要在持续努力中找到自身价值,树立坚韧品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5]。准确定位活动目标人群是图书馆长期健康运营的重要因素。在数字时代下,图书馆唯有抓住这些客体才不至于让读者快速流失,推广的目的才能够达到。

3.3 推广设施

推广设施指的是阅读推广活动需要用到的一切硬件设备,例如推广场地、阅读载体等。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推广设施应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在推广活动方面的诚意,从而更愿意接受活动的开展并积极参与。

现如今,各大城市都开始修建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可以设置便捷式自助图书馆,以“诚信借书”方式,免费为市民提供借阅服务,并定期更新储备书籍。在此方面,已经有不少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开始着手实施,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反响。同时,可以设立流动型图书馆,定期将图书搬至移动车辆上让读者选择,方便那些平时没有时间前往图书馆的人能够便捷地阅读书籍。

在阅读载体设置方面,鉴于目前阅读的主要人群都有使用手机、电脑的习惯,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跟上读者脚步。具体而言,图书馆可研发客户端供读者免费下载,提供一些销量好、实用性强的书籍,并在客户端内添加图书馆介绍(包含建馆历史、藏书数量、建设规模、适合人群等方面),让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更为深入[6]。同时还可将阅读推广活动发布在客户端上,让更多读者了解活动的存在,增加参与人群数量。这些现代化方式的使用无形中能够提升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让读者不再将图书馆看作只有传统书籍、发展停滞不前的场所。图书馆应在现代化社会体现出自身创造力与特殊性,让人们重新爱上阅读。

3.4 推广媒介

推广媒介与推广设施相似,推广设施偏向硬件上的要求,而推广媒介则侧重强调推广的策划内容以及文案等方面。换言之,媒介是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灵魂,只有在完善的活动文案、有效的推广平台、强大的媒体报告等方面协同作用下,推广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在推广方式创新方面,除了前面介绍的在手机、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外,目前还流行使用QQ群、微博、微信、网站等形式。图书馆应切实了解并利用这些推广媒介,让更多人群知晓活动。此外,传统的推广手段亦不应忽视。例如在图书馆门前设置告示牌标明推广书目或新书推荐等信息、利用名人效应举办签书会或将名人海报贴在书目介绍旁边形成广告效应、利用媒体对活动进行报告提升居民参与感、在书籍简介上添加导读文章增加读者对该书籍阅读兴趣等,这些都是推广的有效媒介[7]。图书馆应在传统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下优化推广媒介,将活动举办得更好。

3.5 优化推广时间

阅读推广时间应根据推广主题来安排。例如当推广对象为儿童、主题为阅读长篇小说时,宜将推广时间定在寒暑假期间,避免与上学上课时间相冲突。当推广对象为上班族、旨在增加实体书籍阅读量时,活动时间宜选在周末或小长假期间,确保人群参与性。

推广时间需要根据推广对象有针对性地设置。若时间上实在无法有效协调,也可通过现代化推广手段展开,利用网络实现推广目的。近年来随着图书馆2.0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应用社会性网络进行阅读推广,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人人网上成立的图书馆俱乐部——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等[8]。我们可以把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阅读推广的模式统称为 “社会化媒体推广模式”。但同时网络阅读又是一把双刃剑,读者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容易迷失方向,它可能会造成阅读兴趣的淡化,传统的经典阅读方式被浅阅读,甚至是浏览所代替。在这种状况下,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

4结语

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实体书目阅读者数量不断减少,人们对手捧纸本图书阅读的兴趣正逐步淡化。阅读推广是一项让读者回归书籍阅读的有效方式,图书馆应在不断实践中寻求经验,将阅读根植于人们心中,使之成为优良的全民性风习。

参考文献:

[1] 谢蓉.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5):23-27.

[2] 黄晓芳.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讨[J].河北科技图苑,2011,(1):19-21.

[3] 古邕梅.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体系之我见——基于某高校图书馆个案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1):84-86.

[4] 周燕妮.给力校园文化的武汉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7):67-70.

[5] 周浩鹏.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形式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8):58-60.

[6] 王小华,柳较乾,鲁春发.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问题与推广措施[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0-93.

[7] 吴志敏.社会阅读推广与公共图书馆使命——兼论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1,(2):86-89.

[8] 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12):46-51.

(责任编辑:王靖雯)

猜你喜欢
读者服务阅读推广图书馆
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图书馆如何注重服务细节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