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小学作文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为例

2015-12-22 07:51夏绮云邹莉华
成才 2015年8期
关键词:演讲稿范文祖国

■夏绮云 邹莉华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小学作文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为例

■夏绮云 邹莉华

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有过这样的表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感受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我们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写作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作文教学中。特别是要注重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关注学生自身实际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和引领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下面以《祖国在我心中》这篇演讲稿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在作文课堂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做法。

一、价值观:向人心喊话——范文聚焦正能量

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启蒙阶段,模仿是他们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模仿能产生表象,因而从任何外部动作中分离出来,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中的仿写教学,是历来最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作文教学手段,它不仅能为学生纯熟运用语言打基础,还能让孩子们在学习别人佳作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提升和感悟,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在文章立意上有所拔节。

《祖国在我心中》这节课要求学生写演讲稿,对于刚上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无论是题材还是体裁,都是很大的挑战。怎么办?只有借助范文,让孩子们在学习范文中慢慢了解“祖国”这个题目该如何选材,同时学习该如何写演讲稿。

1.悟——精心的取材穿透价值观

取材是习作中第一环节,它决定文章立意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学习范文的取材,恰如给了他们一根拐杖,可以帮助其拓宽思路,多角度思考。

在《祖国在我心中》的教学中,教师呈现两篇范文,第一篇是《我是演说家》冠军得主梁植的演讲稿节选。他以《回家》为题,以土尔扈特东归历史为引,表达了“回家不需要理由,不回家才需要理由”的博大情怀,情动两岸。让孩子们了解到梁植心系祖国统一,就是把祖国放在了心中。这篇范文本身就翻开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篇章,没有说教,就是通过从自己民族的故事说起,说到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谈到台湾问题,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用演讲的形式传达给孩子们,让他们了解演讲稿不仅要结合具体事例表达观点,还被演讲者梁植那真挚而深沉的爱国热情所打动,产生对于“爱国”和以往不一样的想法。第二篇以孩子的口吻写自己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立志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这篇演讲稿的选材还可以写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是把祖国放在了心中。因为有范文做参考,孩子们的思路慢慢被打开了。很多学生选材的角度相当的独特,他们一方面是在模仿范文,一方面又加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此简要摘录两篇:

“我爱读中国的古典诗词。小时候跟着妈妈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上小学时我沉浸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美好意境中……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把祖国放在心中。”

“天空不再湛蓝,空气中充满雾霾,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同在蓝天下,拥有纯净天空。”

2.学——巧妙的构思承载价值观

文章的整个框架,一般孩子都很难在落笔前明确的构思好。两篇演讲稿范文,都有结合具体材料表达观点。学生听梁植的演讲视频,总结出“回家”是他的观点,土尔扈特东归,香港、澳门回归是他表达观点的具体材料。他就是这样结合具体材料表达观点的,孩子们顿时清晰了解到写演讲稿的窍门所在。第二篇范文的教学,改变了视频播放的形式,直指文字表达,出示演讲稿全文配以朗读,孩子们在听的同时,更关注演讲稿的结构和表达,再次强化演讲稿“结合具体材料表达观点”这一要义。这么一来二去,孩子们对于之前很陌生的演讲稿的写法特点,就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

3.仿——恰当的表达诠释价值观

很多学生可能有很好的构思,取材内容也相当精彩,可内容写出来干瘪乏味,不够生动。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表达技巧。语汇的积累和灵活的组合运用都是靠平时的多读,而读后有意识的模仿能够让他们掌握技巧,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比如梁植的《回家》在写法上,处理材料详略得当,详述土尔扈特部落东归,简要介绍香港、澳门回归的事例作为补充。“在那高高的山岗上,一片浓雾白茫茫”梁植一开头就引用土尔扈特部落的民歌吸引观众。第二篇演讲稿不仅引用了名言“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还运用了排比列举数据的方法:老师说,今年,我们12岁;6年后,2021年——建党100周年,我们18岁;34年后——2049年,建国100周年,我们46岁……我们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这使演讲稿颇具气势,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鉴范文进行仿写训练,让他们掌握演讲稿的一些基本技巧技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以读促写,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价值观:向信仰膜拜——思辨凝聚正能量

立意的思辨色彩是高年级作文一个关注点,也是中小衔接的关键,要想孩子在中学有思辨能力,写出具思辨色彩,强调理性思维的文章,小学高年级的作文课堂就应该对孩子们进行思辨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行,要想写出好作文也很难。

什么是思辩?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研究事物、认识问题时注意事物之间的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等等关系。思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刚钻,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人立身处世和迎接社会挑战的必备武器,掌握和运用它,会使人终生受益。笔者认为,有思辩作前提,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就会多一些体验而少一些说教。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渗透其中,实为一举多得。

许多作文题,都暗含了哲理思考的因素,只要我们跳出题目,反观命题的意图,都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思辨性因素。《祖国在我心中》就是一篇极具思辨色彩的作文题。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让学生思考事物间“大与小”“远与近”“正与反”的关系。

谈到“祖国”,学生一般就会谈到祖国幅员辽阔、大好河山、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等令人骄傲自豪的层面,写出来的演讲稿就会如出一辙,都是高大上的赞歌,离学生生活很远,大多是大话空话甚至假话。其实,祖国,可以从环境保护带来的重大意义来谈;可以从社会存在的文明层面来谈;也可以从学习传统文化来谈。为了把“祖国”这个大的题材拉近到学生身边来,教师告诉学生说:“祖国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从未离开。梁植心系的是国家大事,但是,不同的人在谈这个话题时,角度不同,请看一段新闻采访。”教师在课堂上播放CCTV在国庆节对市民关于爱国问题的采访片段,片段中一个游客说爱国就是帮一个没有带钱买门票的老人垫付;一个菜农说爱国就是卖放心蔬菜……于是,爱国在孩子们心中变成具体的行为,大的话题立刻化成了身边的小事。

一般来说,当激发了孩子们对于爱国的“骄傲与自豪”的感情后,当孩子们的思路已经从名人、名胜和国家大事转移到身边的人和事上来,就可以动笔了。但是笔者在教学到此处时,宕开一笔,抛开“骄傲与自豪”不谈,借网络青年作家周小平的视频《你好,我是中国》让孩子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那里有清澈的河水也有被污染的河水;有湛蓝的天空也有雾霾漫天;有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也有在贫困山区生活的孩子;有扶盲人过马路的文明中国人也有在海滩随地乱丢垃圾的中国人。视频最后的一句“她老旧凋敝她也焕发新生;她让人揪心也让人安心”——引发孩子们思考。在讨论中,孩子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深沉,有的孩子甚至思考改变农村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有的则想到文明就该从身边做起,做文明的游客,做环保卫士就是把祖国放在心中。这就是思辨的力量。显然,这样的立意细化得多,深刻得多,思辨性强得多。

“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你都可以给予他人,却唯有热爱是很难给予的。”热爱祖国,对祖国有深厚感情,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教学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语文教学要把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让国人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

责任编辑 郑占怡

猜你喜欢
演讲稿范文祖国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怎样写好演讲稿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消失的演讲稿
春色几许(简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