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提液可行性研究

2015-12-22 02:45余保海李俊黄琛长庆油田第七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
化工管理 2015年18期
关键词:提液极差时机

余保海 李俊 黄琛(长庆油田第七采油厂,陕西 西安 710200)

低渗油藏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连通性差、天然能量不足等特点,一般需要进行注水开发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油藏见水后,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注入水易沿渗透率较高的层位快速推进导致油井含水快速上升、产油量较低,甚至造成水淹关井。而渗透率较低的层位无法被驱替,形成无效注水循环,极大的影响了该类油藏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的提高。

为了改善低渗油藏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进行提液可行性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研究工作。根据渗流力学达西公式可知,提高油井产液量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生产压差(Pe-Pw);二是提高流体流动系数(Kh)。本文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同时结合低渗砂岩油藏地质特点,进行提液时机、提液方式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式中,Q为生产井产液量;K为储层有效渗透率;h为储层有效厚度;Pe为地层压力;Pw为井底流动压力;re为油藏供给半径;re为井筒半径。

1 低渗油藏地质特征

孔渗等物性参数小、储层间联通性差、非均质性强是低渗油藏储层的主要地质特征。而对于提液井,则要求地层有良好的供液能力,才能保证油井有液可提,且使提液措施具有良好的延续性提高提液措施增油量。为此,对低渗透油藏进行酸化压裂措施改造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储层改造,油藏孔隙度、渗透率都将大大提高,油水井见联通情况也将有所改善,从而为在油井端可以采出更多液量奠定生产条件。目前分段压裂、分段酸化相关技术及设备已发展的十分成熟,进行低渗透油藏储层笼统或分段分层改造在矿场易于实现。

从表1可以看出,压裂工艺可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产油量,为低渗透油藏单井提液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采油强度对比增加倍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低渗透薄层、低渗透层、中渗透层、高渗透层,说明低渗透薄层和低渗透层的压裂增油潜力更大、效果更好。

另有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层间不同的渗透率极差即纵向非均质性,会对提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1)当层间渗透率极差为2时,储层间物性相对较为均匀,注采剖面不会出现太大尖峰状,因此提液的最佳时机是油藏整体注水见效时,会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2)当层间渗透率极差为5时,储层间物性已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层间产吸状况差别很大,这种情况下提液的最佳时机也是油藏整体注水见效时,但提液增油的效果次于极差为2的情况;(3)当层间渗透率极差继续增大到10时,根据产吸剖面可知主要的产吸层均为高渗透层,中低渗透层贡献较小,这种情况下提液对油藏开发效果的改善基本没有帮助。

图1 调剖改善层间动用程度效果图

因此,对于生产过程中因非均质性强而层间干扰严重的油水井,应适时进行调剖措施处理,以达到封堵高渗层、提高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的效果,为油井提液创造条件。

2 提液时机和方式

2.1 油藏提液时机的确定

根据油藏代表性相对渗透率曲线,可求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相等的点即平衡点对应的含水率fw1,作为提液时机的初定值。在该平衡点之前,储层中油相的相对渗透率大于水相相对渗透率,油藏整体处于有效水驱油阶段,注入水利用效率相应较高;而在平衡点之后,水相的相对渗透率大于油相相对渗透率,注入水在储层中流动速度大于原油。随着水驱油过程的持续,油藏含水率不断升高,再进行提液不会取得增油效果。因此,油藏提液时机应在平衡点确定的含水率fw1之前。

图2 提液时机理论值确定方法示意

根据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计算公式,可作出油藏无因次采油指数、无因次采液指数随油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曲线。无因次采液指数开始明显上升时对应的油藏含水率记为fw2。在fw2含水率点之后择机进行提液,能合理利用注入水能量,避免无效注水循环现象。因此,合理的油藏提液时机应为fw1-fw2之间。

表1 国内某油田不同渗透率油层压裂前后采油强度对比

2.2 提液方式优选

结合油井所在位置有效厚度、储层平均有效渗透率、井网完善程度、注水受效情况,将可提液油井进行分类处理。

对位于油藏高部位、有效厚度大、渗透率高、井网完善、注水受效好的油井,该类油井一般供液较为充足,动液面高,可换用大机型抽油机进行抽采,同时加大抽油泵泵径,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抽油机冲程冲次。存在杆管偏磨现象的油井,可更换电潜泵、螺杆泵进行采油。

对位于油藏一般位置、有效厚度小、注水受效一般的油井,该类油井一般层间渗透率极差较大,产液剖面不稳定,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不均匀,存在单层过度吸水现象,可对连通注水井进行调剖,同时结合细分注水,改善吸水剖面,提高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油井进行卡堵水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换大泵开采。

对于油藏边部的油井,该区域储层发育差油层厚度小,渗透率低,油井普遍供液不足。可对该区域油井进行酸化压裂改造处理,提高储层孔渗状况。同时,补充完善油藏边部注水,提高地层能量,增加油井生产的物质基础。

对于区域内已报废或停产停注老井,积极进行区块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找出潜力所在,适时进行报废老井侧钻来增加生产井数,从而达到区块整体提液的目的。

3 结语

3.1 酸化压裂和调剖分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使得低渗透油藏油井提液成为可能,合理组织相关措施的开展,可实现提高油藏产油量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3.2 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可得出合理的油藏提液时机为无因次采液指数开始上升的含水率fw1到相渗曲线平衡点对应含水率fw2之间。

3.3 对不同地质特征、不同开发特点的油井,应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和精细描述进行区别对待,一井一策合理开展提液工作。

[1]马功联,刘志萍,全宏等.通61断块特高水期提液技术研究与实践[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6):43-45.

[2]宋玉旺,马伟亭,司宝等.电潜泵提液采油配套技术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8,15(4):86-89.

[3]张超,郑川江,肖武等.特高含水期提液效果影响因素及提高采收率机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5):88-91.

[4]卫秀芬,刚晗.大庆油田压裂工艺技术创新发展与前景展望[J].石油规划设计,2012,23(5):1-6.

猜你喜欢
提液极差时机
断块油藏水平井提液参数优化
渤海Q油田提液井生产规律分析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稠油底水油藏提液研究
二次函数极差的规律与应用
水驱开发油藏提液稳产措施分析研究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在分位数回归中结构突变的经验极差检验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