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语境下的舞台光影空间

2015-12-23 05:26
艺术评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布景舞台灯光灯光

沈 倩

数字艺术语境下的舞台光影空间

沈 倩

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舞台美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数字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运用,更为舞美艺术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在大量融入艺术创造的同时,给舞台灯光艺术赋予了新的能量,使舞台灯光变得几乎无所不能,让舞台艺术真正走进了“光景时代”。

舞台是空间的构成、材质的构成,也是光的构成。光看得见,摸不着,却有着一种令人感动的魅力。舞台空间和舞台灯光的结合,就是利用舞台设计的空间构筑,以灯光为媒介,通过光在空间被遮挡、限制、反射而产生的不同大小、形状各异的光效加以利用,让光线与阴翳在空间中参与点、线、面的构成组合,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去年德奥音乐剧《伊丽莎白》在上海文化广场的演出,就彰显了数字艺术为舞台带来的光影传奇。整场演出的舞台空间设计非常简约,运用了“三面墙”配合投影的形式。这种灵活、中性的空间样式可以表现任何剧中所指示的环境——城堡、宫殿、花园、海边……对于一部需要表现大量不同表演空间的舞台剧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智慧又经济的设计。影像和演员表演的配合也十分到位,伊丽莎白和皇帝初次见面后坠入爱河的那段戏里,舞台中央降下一个大大的双头鹰摩天轮厢座,两个一见钟情的年轻人相拥站在厢座上,厢座随着悠扬美好的音乐缓缓升起,背后的影像是一个巨大的摩天轮,两人仿佛随着摩天轮的转动缓缓升上天空(图1);而在另一段表现“索菲皇太后的沙龙”的戏中,导演选择了黑白棋盘格作为背景影像,参加沙龙的客人包括皇太后自己都被造型成骑士的模样。随着略带幽默的轻快音乐,所有人在皇太后的带领下,跳着有节奏的舞蹈,每个人都是棋盘上的棋子。

尽管在这次的演出中,可能为了简化设备,这场戏的棋盘格投影在后墙上作为演员表演的背景(图2),使影像和表演的融合感比原来略逊一筹(在原本的演出中,这场戏的棋盘格是投影在地面上的,所有的人都仿佛踩在棋盘上跳舞一样,寓意宫廷的生活就是一场棋局,戏剧效果会更强烈),但舞台效果依然很有趣味,让观众充满新奇感。

舞台灯光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形式。和绘画相比,舞台灯光是直接用“光”在舞台空间作画的艺术。艺术史上运用“光”最著名的是印象派的绘画大师们,他们用色与光抓住瞬间的美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将瞬间化为永恒。莫奈是善于捕捉光的代表人物,我们在他的画笔下看到了和自己眼里决然不同的世界,无论是高耸严肃的教堂,亦或是杂乱平实的草堆,那些司空见惯的物体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融融生机。这是莫奈的魔力,或者也可以说是光的魔力。

从文艺复兴开始,戏剧进入室内,人们在使用蜡烛和油灯作为基本照明的同时,逐步发展出了布景和灯光的组合使用,人们还利用装有彩色液体的瓶子投射出最早的色光,模拟出太阳、月亮、闪电。这是现代舞台灯光艺术最早的萌芽。17世纪进入剧场繁荣时期,人们开始寻求调节灯光亮度的方法,尝试用灯光创造气氛。18世纪中后期,新的灯具诞生,出现了煤气灯、石灰灯、碳弧灯,简易的调光设备也开始逐步完善,人们可以创造出更丰富的灯光效果来配合日益复杂的舞台布景和舞台机械。从19世纪后期开始,电灯被广泛使用到舞台上,由此拉开了现代舞台灯光艺术的序幕。特别是20世纪后期,智能化舞台灯具的诞生,使戏剧演出的舞台美术从写实发展到非写实。1968年,捷克的戏剧大师约瑟夫·斯沃博达将投影实验运用于舞台戏剧艺术演出(如演出的《普罗米修斯》等)。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投影机越来越数字化,摆脱了静止的画面,亮度上也越来越高。素材上也开始运用先进的3D素材等,在表现形式上越来越丰富。数字投影成为舞台美术的一个新潮,不断地作为舞台布景所使用。至此,舞台灯光的功能不再是一味地再现环境氛围,而是通过“光”传递戏剧的内涵,将戏剧的内在情感表达出来,“光”被赋予了抒发艺术情感的功能。

舞台美术这种独特的空间艺术,时常能打动我们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千变万化的生气与灵动之美。光赋予万物形貌,也销蚀其形体。漆黑的舞台空间因为有了灯光而显得流光溢彩,直抵我们的精神深处。灯光在舞台空间上具有一种领导力,它可以将散乱的局面归并,也可以将整体的景象拆分,起到统筹大局的作用。在现有空间中营造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这是灯光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功能性。它除了可以创造戏剧环境的氛围,还可以根据戏剧内容来表现戏剧内涵、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在空间塑造上,灯光可以代替布景组织戏剧动作空间,结合剧情的需要制造空间。灯光设计可以运用光的可控性与可塑性,表现出变化万千的空间气氛,创造出丰富多彩、光彩绚丽的视觉形象。

当技术已经无法阻挡我们的思想的今天,舞台灯光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实现二维到三维,甚至四维之间的转换呢?笔者总结出“加”、“减”、“借”、“变”、“造”五种基本方法,它们都有其适合使用的范围,但是均能起到丰富空间视觉变化的作用,体现了灯光在表现、改造空间视觉效果中的无穷魅力。

1.无中生有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留白”,在当代的戏曲创作中,很多舞台美术家都非常注重对“留白”的运用。纯净、简约的背景给舞台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浪漫情怀,但简约的布景也给灯光设计带来了考验,如何利用灯光的手段给留白的场景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呢?昆曲《续琵琶》的尝试是可取的。面对相同的场景,要纯粹依靠现有的内容以灯光手法去革新视觉体验,难免会走入运用颜色、角度的惯式中。昆曲《续琵琶》中黑色背景上的冷白色闪电(图3),蓝色天空中皎洁的明月(图4),都不失为在有大片空白的简洁场景中巧妙利用“无中生有”的加法思维去改造画面、丰富空间与视觉的好方法。

又如著名德国导演罗伯特·威尔森的作品《HAPPY DAYS》中的三个场景画面,舞台布景基本不变,由天幕、山片和人物三个元素组成的,但三种不同的灯光处理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意味:其一,天幕、山片和人物三者处理在不同明度的统一色调下,形体完整、色调干练简朴、相得益彰。其二,改变了三者的关系,布景成为剪影,棱角分明,与底幕产生强烈的对比,将画面在视觉上一分为二,人物则处于两个色块的交界处。同时,设计师在山峰后的天幕上加入了一个柔和的光斑,就像升到山顶的太阳,将人物罩在其中,突出人物的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和背景之间的空间感。其三,在犹如黑夜般的天幕上增添了一条闪电形的光线,丰富了画面的趣味性,人物处在黑色山峰和深蓝天幕之间,灯光对人物的照射完全局限在头部,冷白色的光线使角色的恐惧感与孤独感彰显无遗。

“无中生有”的方法还有很多。随着灯光艺术的发展,光束的形态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特殊灯具产生的强烈光柱加上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画面效果。在音乐剧《King Kong Live On Stage》的演出中,灯光设计使用了大量的光束错综杂乱地投射在舞台上,演员有如处在光的网络中;而运用灯具产生的细而亮的光束投射在金刚身上时,则如同上千把利剑刺入金刚的体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2.化繁为简

“无中生有”是一种“加法”的思维;“化繁为简”则是“减法”的手段。对于复杂的舞台空间,好的减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需要设计师“概括”的智慧与“取舍”的勇气。在保留原始结构的同时,将观众视线人为得给予明确指向性,强调观察对象,简化色彩基调。

“化繁为简”的极致便是剪影,有舞台形象的细节都被黑暗抹去,以一种平面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亦能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刺激和美感,比如京剧《原野》(图5)。

当舞台原有的复杂框架结构在灯光的作用下被完全隐去后,暗黑的底幕带来了极大的空间延伸感。人物明显占据了画面中的主要地位,黯淡的环境光使整个空间隐没在黑暗里,仅有少数局部被有选择性地揭露出来。这种“减法”原本是减去了画面的内容,却恰恰增加了空间的表现力,突出了最重要的元素,给舞台空间带来了新生,是掌控观众注意力最重要的灯光要素。

3.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即借助布景的结构、材质等元素,通过对场景的不同布光方式来进行灯光的再创造,使相同的场景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利用视觉假象来减少场景的重复性。

在Peter Mumford设计的《werther》中,其中有些场景,在大的空间环境不变的前提下,仅仅在局部做了一些小道具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舞台灯光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变舞台效果的手段。(图6)中,天幕的缺失让观众把视线完全集中在室内,吊灯明亮的点状灯泡更是强调了这一视觉中心;(图7)则将画面的视觉中心转移到下场门区域,暖色的天幕和顶部半开凿的空间作为拟定的光源投射方向,让人对于顶部空间产生遐想;(图8)仍然表现一个室内空间,与(图6)不同,黯红色的天空扩大了舞台的纵深感,吊灯不再作为室内光源的主体,而是变为右侧门中透出的光线;(图9)是一个夜晚的场景,远处的天空仍然是缺失的,但深紫色的环境光配合月亮形状的灯箱使场景更加具有梦幻的感觉。

由此可见,在相同的场景中,当我们改变布光的方式,并根据剧情走向为其选定合适的色彩搭配。要使同一场景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化,并非无从下手的事情。

除了结构以外,布景的材质也是灯光设计可以大肆利用的切入点。

镜面材质对光的反射能起到在小空间内创造大空间的延伸作用,是很多设计师都试图尝试的视觉魔术。通过镜面我们不仅可以创造大的空间深度,也可以通过有选择性的照亮来限制深度。

话剧《茶花女》在舞台后区竖起的高大镜子,以灯光的照亮为首要前提,通过调整镜子的角度将舞台地板上的绘景成像于镜面中,演员踩在舞台上的同时又被投影在镜子中,在表演的同时又成为表演的背景,使简单的实体空间显得丰富绚烂。当镜面的角度被改变了,镜中成像的区域也发生了变化。灯光设计通过改变光对人与景物的照亮程度,区别视觉中心与边缘的处理,使镜中成像的亮度、虚实也各有不同。丰富演出空间的同时,又不会杂乱无章。

纱也是舞台上常用的材质,透光的特性带来了视觉上的无限可能,只需改变投光的角度,就可以给舞台空间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4.以光为景

在某些演出中,为了强调演员形体或戏剧本身,舞台空间有时甚至是缺失的,即一个“空的空间”。

在这种类型的舞台上,没有舞台布景来表现门、窗、树等实体形象,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灯光代替布景创造一个空间,表现人物活动的环境。比如,戏剧场景设定在一片树林里,我们可以用特定灯具制造出树林的光影效果,将树影投射在舞台地板、幕布或是建筑墙体上,创造树林的演出环境。

灯光也可以在舞台空间上创造演员行动的路径和支点。路径是指演员在舞台上位移的方向和路线,舞台上常常会通过舞台布景的放置来控制、配合、引导演员在舞台上的位移以及演员的上下场。灯光的光斑和光束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演员行走的路径。

我们可以用一个灯或多个灯在舞台地板上切成一条光带状的可视形象,这条光带对演员起到照明的作用的同时规定了演员的行动路线(图10)。我们也可以用多个光斑的互相连接在舞台上铺出一条光路,甚至可以加入光的运动性,随着演员的行走一个接一个地将灯开起,或是当演员走过后将灯一个一个收掉,使这条光的路线更生动,更贴合表演(图11)。

在既定的舞台空间中,将灯具本身作为舞台的“景”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我们将舞台理解成一个画面,在一般的演出中将舞台布景、灯光、道具、服化这些元素作为画笔来呈现舞台画面,在这样的视觉画面中,人们看到的只是利用光线照亮物体并以此将物体的美丽表现出来,但在“空的空间”这样的演出环境中,我们可以利用灯具本身通过灯具在舞台上不同的排列组合,使之成为舞台的“景”来填满这个画面。

德国的设计师Tina Kitzing 设计的舞剧《MeinRavel-Wohin Er Auch blickt》中,设计师一共运用了八块由灯具组成的矩阵,每一块矩阵都可以为演员进行照明(图12—15)。

四块矩阵灯被悬挂在空中,另外四块竖立在舞台上。通过舞台机械技术的支持,被悬挂在空中的四块矩阵可以根据演出需要调整角度。可平放、可倾斜,矩阵与矩阵之间还可以上下前后交错。放置在舞台上的四块矩阵也可以移动位置。它们即是舞台装饰,为这出舞剧创造出不同的演出空间造型;又是舞台灯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演员进行投射,稍加改动就可以完全改变舞台的空间陈设。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性思维的提升,对于舞台灯光艺术性的挖掘会不断向纵深拓展。在舞台空间中交织着的光线,就如同一支附有灵性的画笔一般,可根据剧情的需要,或用线条在空间留下绚丽的一笔,或将线条融入画面中,根据戏剧情节呈现可繁可简的画面。在数字技术与艺术灵感的支撑下,灯光既能创造一个虚幻的空间,又能创造具有真实感的空间。它甚至还可以充当剧中的“角色”与演员融合在舞台上参与表演,与观众直接交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灯光能在空中被“切断”,亦或是能像固态、液态的物体一样被把玩于股掌之中。我们期许灯光能在各种艺术领域内得到更大限度的运用,为人们增添更多的乐趣.

沈倩: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讲师

责任编辑:郭翠君

猜你喜欢
布景舞台灯光灯光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怎样将舞台灯光的情感色彩融入剧情之中
舞美布景设计制作流程优化与应用
——以国家大剧院舞美布景设计制作为例
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艺术效果的作用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舞台布景模块化
天凉了下来
论舞台灯光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舞台灯光发展新趋势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