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

2015-12-24 06:07彭志钧王嫦丽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

杨 玉 彭志钧 王嫦丽 闫 锋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以及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作为云南省第一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昆明理工大学自2012级开始招收卓越工程师专业学生,到2015年,我校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冶金工程、通信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等12个专业列入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名单,每年计划招生390人,其中冶金工程专业已经开始卓越工程师硕士培养。

立足于我校理工学科背景和特色,我校“卓越计划”专业在培养目标、办学思路、专业培养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以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为目标,从课程设置、校外实习等层面进行改革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实现专业培养标准。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过程中,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是衡量卓越计划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基于卓越计划的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层面梳理我校近三年来的卓越计划大学英语改革措施,为今后的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启示和参考。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2011)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卓越计划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

的国际化工程师。与一般的大学本科公共外语教学相比,“卓越工程师”的外语培养要考虑国际化培养要求与行业化特殊要求两大特点(庄起敏2012)。基于以上背景及我校卓越计划学科的特点,我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具体地说,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根据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在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方面有不同的导向。以冶金工程专业为例,有多年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历史,卓越计划的学生还可以申请交流互换到美国学习,为此,该专业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而环境工程专业则多以请进来的方式,长期聘请国外专家来我校讲学,同时引进大量国外机器设备,为此,该专业学生的英语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更为重要。

2.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异域文化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其国际化视野,为今后的参与国际化交流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

3.提升学生自己专业领域的的学术英语能力。具体地说,提升学生自己专业领域的学术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或研究生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英语基础。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我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基础英语类课程、文化类英语课程和学术英语类课程。具体见下表:

我校卓越大学英语不同的课程体系定位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基础英语类课程:结合我校生源英语整体水平,卓越班英语教学以“先基础,后专业化”为目标,第一学年,卓越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基础英语类课程的教学。即: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基础技能课I和II。

其中,综合英语为必修课程,主要采取“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英语口头汇报的技能,同时提升学生团队协作及对英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在课前任务阶段,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小组预习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及时下载预习任务;在执行任务阶段,学生们开始构思执行预习任务,并撰写预习报告及PPT制作方案,提交给教师审核批准后,学生准备按小组以PPT形式进行英语口头汇报;在后任务阶段,学生小组汇报分享PPT作品,教师则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分发评分表要求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做”中“学”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目前已建立了丰富的学生PPT作品库,同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卓越工程师班PPT展示大赛(杨玉、万桂华2015)。

英语视听说英语主要以“课外自主学习+课内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提前通过我校自主学习平台发布英语视听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指定任务,教师课堂内将检查学生的课外听力作业,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与听力主题相关的口语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价诊断,并能搜索查找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以提升其英语水平。

此外,在第一学年,还为学生开设了英语基础技能课I和II,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同时对学生的英语听、读、写、译基础技能进行强化性训练和技巧指导。该类课程为我校拓展选修课,由专门任课教师团队采用专题授课的方式,对听、读、写、译基础技能进行讲解和介绍。

2.英语文化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在大学第二学年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开设,为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文化英语》、《跨文化交际》和《东南亚国家文化》等课程。这类课程已经初步建设了基于校本网络的教育在线课程群,主要采用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的方式,要求学生课前学习部分教师上传的含视频、音频及文本阅读等资源资料,课堂内教师将组织话题讨论,并进行课堂内学习测试等。其中《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周期历时5年,已搜集了大量资源,教师也开始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后续教学中将继续探究该模式的有效性。

3.学术英语类课程:结合我校12个卓越工程师计划招生专业发展需求现状,立足于我校理科和工科的学科背景,开设了《理工学术英语》课程,该课程为必修课,该课程采用教材为我校自编的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上册题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药学五个主题,下册涉及矿物加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冶金工程、通信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主要采用基于项目(Project-based)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工科和理科背景的词汇,同时具备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的能力,并能以小组的方式,对某主题进行基于项目的研究型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细化研究主题,设定自己小组的研究项目,查找搜集资料,并对小组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最后再教师指导下和全班同学分享小组的发现和成果。此外,还开设了《学术英语写作》、《学术交流英语》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撰写本学科相关论文的能力,并掌握本学科学术论文撰写的规范以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的基本句型。这些都为卓越专业学生选择出国交流或者进一步攻读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三、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方式

在不同类课程实施不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采用过程为导向的形成性教学评估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和方式都呈现多元化层次。

1.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形成性成绩两部分构成,第一学年期末成绩占60%,形成性成绩占40%,其中形成性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考勤、课堂表现、PPT小组陈述、阶段性测试、大赛参与、课外自主学习等内容。第二学年期末成绩和形成性成绩各占50%,其中形成性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考勤、课堂表现、文献分享、翻译实践、项目完成、大赛参与等内容。

2.多元化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核算学生形成性成绩过程中,有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三个环节。其中教师评价占70%的权重,对学生考勤、课堂表现、项目完成或PPT小组陈述及课外自主学习等进行评价,小组互评占15%,主要是针对学生项目完成或PPT小组陈述的情况进行打分,为了实现小组互评的公平性,教师制定了专门的小组互评评分表,对内容、语言、PPT设计、参考文献及小组协作等情况进行了不同分值的设置,并对学生如何评价其他小组进行培训。最后15%为学生自评,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一学期到课率、上课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贡献度以及课外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除了给自己一个分数评价外,还需要以反思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教师以佐证自我评价的有效性。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地方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尝试三年,期间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学生在英语各类大赛(如:NECCS大赛、英语写作大赛以及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等)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年都有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教师团队也成功申报了不同级别的教学改革项目和课题,构建了稳定的卓越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编撰了有校本特色的卓越大学英语教材,并形成了有连续性和延续性的卓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但是,由于我校卓越工程师班级生源以云南省居多,部分来自省外。相比之下,省内生源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如此一来,我校卓越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挑战,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提升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

同时,我校卓越工程师专业建设和对外合作交流发展存在专业差异,如何能结合学院专业建设实际发展需求,更好地培养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加强和卓越专业涉及院系的交流和合作,尤其要注重和专业教师的协同发展,为深化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或行业化转向提供新的契机。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

杨玉,万桂华(2015).基于教育在线网络平台的理工院校大学英语E-learning体系构建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6)。

庄起敏(2012).“卓越工程师”英语教学方案研究——以电力能源行业工程师培养为例[J].时代教育(8)。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