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角度下“中性”新闻的意识形态浅析——以中美英媒对MH370客机失联的两篇报道为例*

2015-12-24 06:07龚文静李红霞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失联客机中性

龚 旻 龚文静 李红霞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

一、引言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一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不同于传统话语分析的是,批评性话语分析并不将研究目标停留在对语言内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上,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的剖析反映现实生活中种种的权力问题,如意识形态、种族歧视、女权运动、同性恋权益、人权问题等。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及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话语是在政治经济中产生和运用的,因而话语生成并反映那些领域中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同时,它也汲取了福柯(M.Foucault)、德里达(J.Derrida)等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的观点,认为话语并不仅仅反映社会现实,还能够有效地建构、调节并控制知识、社会关系及结构,具有建构人的社会性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揭示新闻报道中体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大多数研究都选用政治新闻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却很少有人研究灾难性新闻等所谓“中性”新闻中隐藏的政治、文化观点。本文以中美主要英文媒体对2014年震惊中外的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两篇新闻报道的语言作批判性的分析,以揭示暗含在新闻语言中体现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并对相关的翻译策略给出简单的建议。

二、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费尔克拉夫(N.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three-dimensional model)作为理论框架,在其指导下使用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作为分析工具对新闻文本进行分析与解读。

Fairclough在其1992年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模式中,将语篇看作是交际过程或话语实践的产物,这个过程包括语篇的生产、传播和接受,各个环节均由特定的社会实践条件决定。在此基础上,他(1995:98)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个阶段,也被称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分析模式,即关注语篇形式结构的描述阶段(description)、关注语篇和交际过程关系的阐释阶段(interpretation)和关注交际过程与社会语境之间关联的解释阶段(explanation)。

在其系统功能语法中,Halliday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功能,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指的是语言表达说话者内部经验世界及其各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和语态来实现。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指语言建立和维护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主要由情态系统来实现。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指语言将语言本身与语言使用者所处情境相关联的功能,主要由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来实现(Halliday 1985)。运用Halliday的语言三大功能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语言内部形式与结构中所传达的信息,使我们更好地挖掘语言的含义。

针对马航MH370失联事件,文章选取了中美主要英文媒体《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CNN发自同一天针对相同题材的报道,从及物性、词汇选择、转换及主述位角度对报道语言进行深入剖析,旨在通过对语言表面的描述阐释、解释两篇报道中所隐藏的不同的意识形态,进而为相应的翻译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三、语篇分析与讨论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与一架载有239人的客机失去联系。该航班于当日00:27分从吉隆坡起飞飞往北京,01:20分在越南胡志明市管制区附近失联。据马航公布的失联乘客名单,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乘客、4名美国乘客及其他各国乘客数名。在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发生后,各方对失联原因作了种种猜测,并在可能发现失联客机的区域进行搜救,至今飞机下落仍不明。

本文选取了2014年8月6日《中国日报》(下简称CD)及CNN的网络版就荷兰海事搜救公司加入搜寻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CD的报道题目为《参与深海搜寻MH370客机的海事公司今日公布》(“Contractor to conduct deep water search for MH370 announced”)(China Daily http://europe.chinadaily.com.cn/world/2014-08/06/content_18258343.htm),CNN的报道题目为《MH370后续报道:下阶段水下搜寻工作澳方决定由荷兰公司负责》(“MH370:Australia picks Dutch company for next phase of undersea search”)(Molko& Mullen http://edition.cnn.com/2014/08/05/world/asia/australia-malaysia-airlines-mh370/index.html)。由于 CNN 的报道篇幅过长,文章节选报道的前两节作为研究对象。

基于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下文将首先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从语言的结构和特征上对两篇新闻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语言表面下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因素,从而最终得出针对其翻译的几点策略。

1.从描写方面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功能可以大致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据此,本文欲从及物性、词汇、转换及主述位等层面对两篇报道的语言进行剖析,以揭示文字背后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

1)及物性比较

及物性(Transitivity)是概念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用来描述人们在世界上“所见所闻、所作所为”(胡壮麟,朱永生等2008:75)的过程。韩礼德将及物系统细分为六个过程,分别是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根据研究文本的题材特点,文章将重点对其中的前两个过程进行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篇幅相近的两篇报道中,CNN描述的心理过程比例更大,主观性更强,而CD采用的物质过程更多,显得更加客观。韩礼德认为,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a process of doing),常由动态动词来表示,既可以表现具体的动作也可以反映抽象的行为;而心理过程则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a process of sensing)(胡壮麟,朱永生等2008:75,76)。由此我们看出,物质过程描述客观世界,心理过程描述主观世界。在CD的报道中,全篇共描述了33个物质过程,占总过程数的75%,而且其中多是像carry、locate、arrive这样的描述具体动作的动词,体现了CD媒体更加关注荷兰海事公司具体将如何介入搜救的细节。而CNN这篇报道使用了更多的心理过程描写,其中不乏believe、agree和indicate这样直接反应媒体观点的过程动词,体现了较强的主观性。另外,在CNN所描写的物质过程中,多有use、develop、do等反映抽象行为的动词,说明该媒体不是真正关心失联客机搜寻的进展,而意图借此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1 两篇报道的物质过程及心理过程数量统计

2)词汇选择比较

词汇选择(choice of vocabulary)作为概念功能的又一重要方面,直接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意图、观点及意识形态。下面列出了两篇新闻报道中具有典型性的一些词语:

表2 两篇报道的词汇选择比较

从表中所列举的词语可以看出,CNN对马航客机失联及相关搜救的态度是消极的、冷漠的,而CD对此的态度则非常积极、不失希望。同是对于澳方敲定新一轮海事搜救公司消息的报道,CNN使用的是pick一词,翻译过来是“澳方选择荷兰公司进行下一阶段的搜寻工作”,是一种无立场、冷淡的描述。而CD对此则用到了award和win二词。Award有“授予、奖励”的意思,原文中使用此词表达出各方特别是失联客机上载有最多乘客的中方对新合作方的嘱托,希望该公司能够早日找到失联客机的下落,让乘客家人以安心。联同win一词,CD也暗示了荷兰公司是经过一系列投标而最终胜出的搜救方,体现了世界各国对失联客机搜寻的积极参与态度,也表明所选择的荷兰公司是搜寻能力最强的、最值得信赖的公司,以安抚乘客家人一直以来的担心。

从另外几个词的选择上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两国媒体对失联客机搜寻的不同态度。在CNN的报道中,前后提到了wreckage和debris的说法,说明美媒对乘客的生还可能持非常消极的态度。虽然报道的时间距离客机失联已经过去了5个月的时间,机上乘客的幸存几率微乎其微,但在客机下落不明之前就使用“残骸”的说法,清楚地表明了美媒的消极态度。反观CD的报道对此避而不提,在形容失联客机时只是用了missing,仍对发现客机的下落抱有一线希望。不仅如此,CNN的报道对客机搜寻工作所持的立场也是观望的,在描述下一阶段搜寻工作时只是轻描淡写地用play out(带有戏剧性地展开)短语带过,不免有一种看热闹的意味。而CD则用了大量描述各方合作、积极开展搜救的词语,如joint、effort和support等,体现了各方积极支援的态度和所做出的努力,也坚信飞机的下落最终会水落石出。

3)转换比较

被动化(passivization)是转换(transformation)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在被动句中,动作的施动者(agent)不出现句子也是完整的,因此被动语态常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使报道者自身或其代表的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有机会得以隐藏。”(胡婷婷2010:79)在所选两则报道中均出现了被动化的现象,但所起的作用和传达的信息却不尽相同。

(2)When asked if China,which ha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assengers on board the flight,would contribute financially to the next phase ...(CNN)

(3)...will be mobilized when the bathymetry workis completed in mid-September.(CD)

(4)Two vessels equipped with side scan sonar and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overall capability ...(CD)

(1)...in 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where the Malaysian plane is believed to have gone down after it flew off course and dropped off radar.(CNN)

例(1)至例(4)中的划线部分均采用了被动形式,前两例摘自CNN的报道,后两例摘自CD,两媒体运用被动形式的方法和意图确是有差异的。从及物性的角度来看,例(1)中的被动句为心理过程,例(2)中的被动式为言语过程,而后两例中的被动形式均为物质过程。显然,不管是心理过程还是言语过程都体现了报道者所言、所想的主观内容。相信客机坠落的正是报道者及其所代表的对搜救持消极态度的人。例(2)更好地掩饰了媒体的意识形态。以被动式做状语,句中只保留了过去分词,但如果我们细想,是谁在追问这个问题呢?同样是对搜救持观望且在一旁说三道四的美国主流媒体。而在CD的报道中,出力搜救的各方却做了无名英雄。例(3)和例(4)通过介绍一系列物质过程详细描述了接下来的搜寻计划,但我们却没有看到这些工作都是由谁来做的。参与搜救的各方为了不让乘客家属担心,特意强调了搜救过程本身而隐藏了实施救援的参与者。正是这种行动重于言语的做法才能使救援工作真正获得进展,早日给担心的家人一个答案。

4)主述位比较

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是语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韩礼德认为,任何句子或话语从交际功能角度出发,都可以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一般来说,“主位通常传递交际双方已经熟悉,或有所闻的内容,即已知信息(Given),述位则通常传达受话者未知的内容,即新信息(New)。”(黄国文2001:74)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话语的核心内容。在话语或语篇中,特别是书面语篇中,典型的信息结构是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篇报道的标题:

从上面的标注我们可以看出,两国媒体的新闻标题的主述位长短是颠倒的。CNN的标题除首词是主位外,其余均为述位部分;而CD标题只有尾词是述位。而这正悄然说明了两国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迥异态度。CNN标题的主位只有“澳方”一个词,说明西方媒体对马航客机失联在过去5个月后已经不再重视,因而许久未提及的这一话题大众的已知信息自然很少。绝大部分内容全部作为述位充当了句子的新信息。相反,由于中方媒体一直关注失联客机的搜寻进展,CD媒体的大部分读者已经了解将有新的海事公司投入下一轮搜寻工作。因而CD报道的标题为了表意清楚,采用句项主位(clause theme)描述已知事件,而把事件的最新进展“公布”单独作为述位,清晰醒目,便于读者跟进。从两篇报道标题的主述位长短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西方媒体对灾难事件的人道关怀只是流于形式,对于无关自身利益的消息只是漠然视之。

2.从阐释和解释方面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中美两国媒体在马航MH370客机失联数月后,新海事公司加入搜寻事件关注的不同侧重点及所持态度。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首的西方媒体,针对这场主要影响亚洲各国的灾难新闻主要持观望的态度,在对搜救进展关注冷漠的同时不忘对中国政府含沙射影地责难,借题发挥。而以《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为代表的中国媒体对马航客机失联相关事件一直保有较高的关注度,弱化搜救各方的角色,突出搜救的进展,并对客机的下落不放弃积极的态度。两国媒体的观点、看法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呢?

美国大多数媒体都是私有的,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些带有敏感性标题的负面新闻”(胡婷婷2010:81)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针对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机上的美籍乘客为4人,美国人在此事件中更关心的是失联客机的制造商——美国波音公司是否受影响(翁梦晨2014:42)。相关报道其后排除了飞机故障的原因,因而对此事件美方失去了最大的关注点。而面对中国近年在经济及国际地位等多方面取得的惊人成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强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失去兴趣但又不得不报道的新闻中,美国媒体不忘对正在崛起的“假想敌”中国暗施冷箭,竭尽全力贬低、忽视中国政府在此次事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比之下,失联客机上的中国乘客有154人,占到总人数的65%,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所流露的焦急之情充斥于字里行间。这种对同胞的关心之情也是受中国长久以来的儒家文化所影响的。而中国主张“和平崛起”,在重大国际性灾难面前,中国政府勇于担当重任,先后向客机可能出现的海域派遣舰艇协助搜寻。但通过对原文的分析,我们却发现积极参与救援的中国政府选择做好事不留名,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以及中华文化所看重的中庸之道。

3.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由于各国的意识形态及历史文化因素各有差异,涉及某一问题的民族情感与倾向也不同,为了促进读者的理解,译者在编译外国新闻时需发挥其主体性,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更好地传达新闻所蕴含的信息,使目的语读者更易于接受。针对本文所提到的美媒CNN的报道,下面给出几点简单的翻译建议。

1)偏激表达的柔和化

对于外媒报道中使用偏颇或不符合事实的字眼,译者可以采取转译或意译的柔化处理。前文对CNN报道中所使用的一些偏颇的词汇作了梳理,下面对其中一处的翻译方式进行分析:

...and if it successfully locates it,to positively identify and map the wreckage.

译文一:如果舰只成功定位到失联客机的残骸,可以进一步核实并确定其准确位置。

译文二:如果舰只成功定位到失联客机可能的残骸,可以进一步核实并确定其准确位置。

由于CNN对客机搜寻持较消极、悲观的态度,报道中过早断言了失联客机失事的可能,不符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因而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以事实为准,并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角度,采取译文二的方式更加妥当。

2)句子主语的主题化

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特征上具有差异,英语语言更强调主语的作用,而汉语更强调主题的作用,所以在英汉翻译时,将英语句子的“主语-谓语”结构转换成汉语的“主题-评论”模式会更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便于读者理解(冯庆华、穆雷等2008:11-12)。下面对CNN报道的标题翻译方式做一简单分析:

MH370:Australia picks Dutch company for next phase of undersea search

译文一:MH370后续报道:澳方选择荷兰公司进行下阶段的水下搜寻工作

译文二:MH370后续报道:下阶段水下搜寻工作澳方决定由荷兰公司负责

译文一按照原文结构采用的“主语-谓语”结构,而译文二按照中文语言特征选用的“主题-评论”模式,较译文一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又如前文分析,由于美媒对失联客机后续报道的冷漠态度,报道标题选择了主位较短、述位较长的形式;在翻译这篇报道的标题时,我们应考虑到目的读者对相关新闻的了解程度,因而采取突出述位内容的翻译方式也是更加合适的。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中性”新闻在语言表达及所隐藏的意识形态上并不是“中性”的,报道内容的字里行间透露着报道者及媒体所代表的权力阶层的历史文化特征和意识形态导向。作为具有批判能力的读者,在阅读任何一篇新闻报道时,都应敏锐地分辨出作者的主观导向,以更好地接近事实真相。而作为新闻的译者,更应该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在察觉原文的文化、政治因素之后,选择恰当的翻译手段,通过与目的语读者思维范式及语言习惯保持一致,使译文更方便读者对新闻事件本身的理解。

Contractor to conduct deep water search for MH370 announced[N/OL].China Daily,Europe Edition.11:12,Aug.6,2014(Sept.27,2014).

Fairclough,N.(1995).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Longman.

Halliday,M.A.K.(1985).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

Molko,D.& Mullen,J.MH370:Australia picks Dutch company for next phase of undersea search[N/OL].CNN.04:16 GMT(12:16 HKT),Aug.6,2014(Sept.27,2014).

冯庆华,穆雷等(2008).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婷婷(2010).从批评视角看“中性”新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等(2008).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国文(2001).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翁梦晨(2014).新闻标题的意识形态——六国媒体对马航MH370客机失踪报道标题的对比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

猜你喜欢
失联客机中性
东航失事客机第二部黑匣子抵京
客机变货机
英文的中性TA
怀念一台机器人:2月12日,“机遇号”火星探测器被宣布永久失联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欧俄探测器抵达火星,着陆器失联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媒体对女大学生群体形象的偏构:以女大学生遇害失联的报道为例
失联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