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建设研究

2015-12-24 06:07陈凯泉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研讨英语课程新生

柏 杰 陈凯泉

(1.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山东青岛266100)

大学英语正经历一个重要转型期,或称后大学英语时代(蔡基刚2012),如何从课程出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具有批判、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的人才,是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生研讨课,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的特色课程,作为一种有效教学范式,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就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中国知网仅检索出龙梅芬等(2013:131-133)和辜贤禹等(2014:53-55)两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地方高校的课程建构。笔者所在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定位,于2013年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选修课,其中有课程名为《大学生英语实践应用》的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本文拟根据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在我校的实践及初步成效,探讨尤其是在研究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中,用新生研讨课替代基础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一、新生研讨课的缘起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一新生,以研究讨论为主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它以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小组研讨、探索学习为特点,以培养认知与研究能力为目的(沈蓓绯2013:536-541)。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重视有准备、有引导、有评价的研讨,强调课堂表达,向新生提供检验自己想法,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设计围绕培养批判性思维、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角度展开,它使得整个教学以学生自主型、主动型学习为主;具有使学科课程深化和拓展、扩大阅读范围和提高阅读水平的功能(马启民2003:20-23)。自1959年哈佛大学成功开设旨在培养新生学术素养的新生研讨课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效仿,其中最著名的是排名“美国高校中最有效的项目”第一位的南卡罗莱纳大学“大学101”课程(林冬华2011:33-36)。在课程大框架中,它一般分为学术性转换课程和适应性转换课程,其目标是形成学术技巧、让学生适应学校资源与服务,其价值包括启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选择,促进教学改革和师生关系和谐,营造学术氛围,注重探索精神的培养等(陈荦等2014:76-79)。为培养创新型、研究性人才,我国高校在效仿美国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校情实际,开始了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开设实践,这一课程改革方面的新举措始于2003年清华大学。目前,我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分为专业认知类、学术研究类、通识教育类(王辉&潘敏2013:57-60)。研讨课因师生互动、问题导向、合作探究等新教学模式让新生初次体验学术研究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乐趣(孙志凤等2010:119-124)。

二、大学英语学习者特征及新生研讨课建设意义

1.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征

我们于2015年春季学期开学初对笔者的大英二级(大一下学期)选课学生发放问卷292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有效问卷的填答者大英一级(大一上学期)时的选课老师涉及所有18位该课程教师,因此数据反应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调查显示: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新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减退、功利性明显、自主学习能力差导致学习信心受挫等问题。

图1

第一,进入大学后英语学习动机明显减退。从两个侧面剖析原因:一是教师,在目前以教材为中心的现实中,教学与考试的重点依然是语篇和词汇,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偏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普遍,学生只靠机械记忆,便能短期内应付教师的背诵式考试,但这种不能对学生智力产生挑战性的教学,使得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逐年减退。二是学生,图1就说明了学生对目前英语学习对未来人生产生影响的一种潜在态度,认为学英语无用或仅在娱乐时会用到的学生占20.7%。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生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国际化视野,或是教师未有效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价值。

第二,短期、功利性英语学习动机依然很强。图2数据显示,有意识将英语学习与未来专业或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学生并不多,仅占26.4%。可见,我们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定位在教学现实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动,至少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看出,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图2

第三,自主学习能力差。有相当部分习惯于高中语言知识灌输式学习的学生,面对大学英语重视听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交流想法等新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感,表现为自学效率低、输入与输出严重负相关、课堂沉默等,运用英语的自信心严重受挫。

因此,针对高中英语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性特点,从更加贴近语言学习认知建构和智力发展的角度,寻找有效的教学、学习模式及方法,解决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遗留问题,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应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理论探讨和课程实践中的重中之重。

2.建设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的意义

首先,从学习理念层面看,研讨课能有效帮助学生转变和认识自己的学习主体身份,变被动为主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通过体悟式的学习方式认识语言学习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和语言知识的建构性;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同伴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探究式学习新理念。

其次,从学生的学习动机看,基于建构主义情景观的研讨课,通过设计语言使用的模拟情景,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英语世界,认识到外语学习多层次意义,尤其是更高层级意义,比如使中国获得国际社会更多的话语权等,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外语学习的目标,并在后续课程体系中寻找自身提高的方向,即建立目标意识。

再次,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看,大英新生研讨课关注的是如何学的问题,而不是如何教,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学习过程,分析问题所在,探索并实践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构建适应全方位大学英语学习的能力框架。

最后,在大英课程体系框架下建设新生研讨课,是大英课程重新定位、体系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外语教育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桥梁。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教育部对大英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也将为整个课程体系建设和英语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我校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实践探索

1.新生研讨课课程设计

我校的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是一门集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实践、体悟式提高的课程,由一位有过美国留学经历的教授开设。开课前,开课老师结合美国高校此类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我校对新生研讨课的教师培训,设计的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如下图所示。

2.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成效

我校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已初见成效。第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大量真实情景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词汇复现率高,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提高,“在听和说时,回忆一个已知词汇或表达的时间明显缩短,表达更流畅了,也更地道了”(摘自第一轮学生的反思报告,下同)。通过对第一轮选课学生的跟踪访谈,我们了解到他们都是后续大英课程中课堂讨论的主要参与者。第二,改变了学生原有功利性的语言学习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学生“以前认为相对于其它,我阅读能力还算强,现在看来这是多么荒谬,我所擅长的只是选择和填空,阅读是一生积累的过程,阅读要能抓住信息的本质,要有广度和深度的思考,以此拓展我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选课方面的体现是,第一批学生在大英拓展课程选课时,有三分之二选修了人文、文化类课程,而非语言技能或职业技能类课程。第三,唤起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术意识。“本来以为看美剧等娱乐中学习英语是好的方法,现在认识到英语学习并非轻松的事情,需要大量的阅读,搜集与整理,并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英语学习要与专业学习结合才有意义”。选课方面,第一批学生近一半选修了我校选课人数较少的学术英语课程。第四,合作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小组互动中,我们对同一材料的理解是那么的不同,他们给了我很多新奇的想法,大家不同的建构太神奇了”。

四、结论:语言学习专题新生研讨课替代基础英语课程是一种理性探索

大学英语课程在经历了多年改革探索,目前进入了由粗放型向系统化发展的进程。在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小班选修试点基础上,论证并推进语言学习专题新生研讨课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班级规模拓展到小于40人、替代基础英语课程的可行性建设问题,将是课程改革的新探索。

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用语言学习专题研讨课取代新生的基础英语课程,是有其合理性的。虽然两类课程都以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或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但它们的课程模式、评价方式、内容的体系性、输入量多少、训练强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学习效果明显不同。新生研讨课采用研讨的方式展开,重视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语言。采用研讨式、探究式模式,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自我发现学习问题,自我寻求策略方法,并通过阶段性自我反思周记和学期论文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体悟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过程。主要研讨内容以听、说、读、写等为专题进行,这种专题式模式,能使学生对每一技能有高屋建瓴的认识。课外的语言输入量大,类型多样,且难度和学习策略都要求循序渐进,每天定量,不能突击,这种集中、体系化的训练,能有效帮助学生在体悟自我学习变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发展语言能力,发现某一技能对不同类型输入材料时的认知处理过程及侧重点,对学生后续大英课程的自主学习能起到“利其器”的作用。而基础英语教学以打好语言基础为目的,沿用灌输语言知识的模式,听、说、读、写只是手段,评价手段依然是四、六级模式。学习内容具有片段、碎片式特点,输入量严重不足,每次综合英语课围绕一、两篇文章,听、说、读、写大都有所涉及,面面俱到,广而不深,略显拖沓,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建构没有实质性意义。

因此,基于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在我校建设的实践及初步成效,用语言学习专题新生研讨课替代基础英语课程,尤其是在研究型高校,是一种理性探索。鉴于教学对象语言基础的差异性,可以从分级高起点新生中开设,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论证课程的有效性,并对低起点新生做需求分析,继而推广到低起点新生群体。

五、对推进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建设的思考

1.课程建设要适应性转换和学术性转换并举

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的设计初衷应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两个过渡:一是更好的完成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过渡,二是更好的完成英语学习者由语言学习型向语言应用、研究型的过渡。因此,课程设计应兼顾适应性转换和学术性转换两个维度,目的是为了提高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研究能力。从课程内容来看,适应性转换模块重点解决新生顺利过渡和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的问题,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课程评估、课程资源及利用、探讨语言学习中合理的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探讨如何规划未来的英语学习与职业发展,通过前景展示的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大学英语的价值及其对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意义。学术性转换模块重点以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提高为导向,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多文体、多领域的语言材料,并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英文网站专业信息搜索与整合能力,以提高外语学科对学校的整体学科贡献率。

2.以多元模式提高大班研讨效率

在40人为上限的大班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模式,这是该课程改革来自学生层面的挑战。2011年在美国兴起的“翻转课堂”做出了有效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到学,转变为技术支持下的学到教,在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认知环节做了优化。实践证明,翻转课堂使师生、学生同伴之间能够开展深度学习和深层次的互动探索,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姜永玲等2014:18-21)。文秋芳教授(2014:3-12)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课堂教学理论,也对我们的研讨课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以应对课时少、人数多等现实问题,从而确保研讨的效果。另外,将自我体悟式反思引入课程评价环节,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学习过程,将学习过程与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学习变为有意义的自我提高过程。因此,将“翻转课堂”、“以输出为驱动”、自我反思等模式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大班研讨的效率。

3.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将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小班试点推广到广大新生的必修课,需要大量的师资,或者说需要以往基础英语教学的教师的转型。课程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广大英语教师的理念、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文秋芳2014:1-8),在教师中建立全新的教育观是根本。教师应逐渐转变观念,视教学为学习的科学,心存思辨,并不断自我反思。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支撑,从学习者的角度认识教学,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4.健全配套的支持制度是课程建设的保障

新生研讨课的有效性,除了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学生评价方式等设计合理之外,还要有健全配套的支持制度,要有丰富的教学促进资源和教学技能培训。学校的教学支持部门必须对开课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们对新生研讨课的性质和定位充分认识到位,这是教师选择研讨的内容、形式及组织好研讨的基础。此外,研究表明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对新生研讨课的适应性更强(武晓军2012)。因此,如果有条件,学校可以将教师培训渠道拓展到国外成功开设此类项目的高校,为新生研讨课的师资储备力量。为提高研讨效率,借鉴哈佛经验,选拔培训研究生助教参与课堂研讨,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师资拓展的有效手段。

蔡基刚(2012).中国大学英语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陈荦等(2014).基于建构主义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4)。

辜贤禹,覃玉荣,唐庆华(2014).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理论与体系建构[J].广西教育(10)。

姜永玲,宋文红,陈凯泉,陈云霞(2014).我国高校MOOCs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11)。

林冬华(2011).美国新生研讨课全国调查20年:背景、发展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11)。

龙梅芬,覃玉荣(2013)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12)。

马启民(2003).“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

沈蓓绯(2013).哈佛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孙志凤,张红霞,郑昱(2010).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6)。

王辉,潘敏(2013).新生研讨课发展历程及中美新生研讨课类型划分[J].教学研究(6)。

文秋芳(2014).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

文秋芳(2014).“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

猜你喜欢
研讨英语课程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