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润目汤结合针刺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2015-12-24 12:24周荣林罗燕燕洪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3期
关键词:养阴润干眼症泪液

周荣林 罗燕燕 洪亮

(1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医院眼科 景德镇333000;2江西省中医院眼科 南昌330006)

干眼症又称角膜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sicca,KCS),是一类常见的眼表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尤以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干眼症患者常感觉视疲劳、干涩不适、异物感、烧灼感、眼痛、畏光、流泪,甚至引起视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为局部点用人工泪液,虽可缓解部分症状,但停药后不适症状往往又出现,甚至加重。笔者以养阴润目汤及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干眼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为2012年9月~2014年4月在景德镇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的干眼症患者60例(120眼),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30例(60眼)。治疗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4.70±10.142)岁;平均病程(9.3±1.537)个月;泪液分泌量为(5.12±2.337)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为(6.07±1.593) s; 角 膜 荧 光 素 染 色(corneal fluorescent staining,FL)为(6.38±3.258)分;症状积分为(7.64±2.330)分。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93±11.239)岁;平均病程(8.9±1.225)个月;泪液分泌量为(5.13±2.198)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为(6.20±1.624)s;角膜荧光素染色为(6.80±3.404)分;症状积分为(7.83±2.370)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症状积分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本研究所涉及的全部研究方法均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1~2](1)主观症状(具有其中1项或1项以上症状):视疲劳、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2)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10 mm/5 min;(3)BUT<10 s;(4)FL阳性(将角膜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染色分为无、轻、中及重,分别为0~3分,则整个角膜的染色评分为 0~12分)。干眼症状阳性加(2)、(3)、(4)3项检查中任何2项阳性者可确诊为干眼症;如(2)、(3)、(4)3项检查中仅1项阳性者为可疑,可检测泪液乳铁蛋白,若<100 mg亦可确诊。

1.3 排除标准 (1)症状不明显;(2)角膜染色阴性,BUT>10 s,SIT>10 mm/5 min;(3)结膜瘢痕化、泪腺开口部闭锁或副泪腺完全萎缩者;(4)合并有其他结膜、角膜和虹膜明显病变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有全身疾病史及抗高血压和抗抑郁药物服用史。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4次/d,每次1~2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阴润目汤及针刺治疗,养阴润目汤:北沙参10 g、麦冬 10 g、白扁豆 10 g、桑叶 15 g、玉竹 15 g、天花粉 10 g、茯苓 10 g、生地 10 g、赤芍 15 g、菊花 15 g、刺蒺藜15 g、桔梗6 g、甘草3 g。上药加水300 ml,浸泡15 min,煎煮至150 ml,将药液倒出,再加水200 ml,煎煮至150 ml,倒出药液,将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服药间隔时间10 h。针刺:主穴:百会、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风池、四白;配穴:合谷、瞳子髎、阳白、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方法:足三里用补法,其余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两组均治疗8周。

1.5 疗效标准[3]治愈:临床症状消失,FL阴性(即0分),BUT≥10 s,SIT≥10 mm/5 min;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0 s>BUT≥5 s,10 mm/5 min>SIT≥5 mm/5 min,FL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SIT较治疗前增多,但<5 mm/5 min,BUT较治疗前延长,但<5 s,FL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SIT、BUT及FL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T-Test),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判定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SIT、BUT、FL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IT、BUT、FL及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IT、BUT、角膜FL及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IT、BUT、角膜FL及症状积分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治疗组对照组SIT(mm/5 min)BUT(s)FL(分)症状积分(分)SIT(mm/5 min)BUT(s)FL(分)症状积分(分)5.12±2.337 6.07±1.593 6.38±3.258 7.64±2.330 5.13±2.198 6.20±1.624 6.80±3.404 7.83±2.370 10.07±2.544 9.70±2.277 2.05±2.473 2.50±0.890 8.85±2.261 7.68±1.961 4.17±2.947 4.42±2.390<0.01<0.01<0.01<0.01<0.05<0.05<0.05<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病,属中医“白涩症、神水将枯”范畴。近年来,随着空气环境的污染、计算机及手机的长时间使用、角膜接触镜配戴者的增多,尤其是眼部屈光手术的普及,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常感觉一系列不适症状,从而影响工作,降低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局部点用人工泪液对症治疗为主,虽能缓解部分症状,但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一旦停用药物,干眼症状又出现,甚至症状加重。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虽是眼表疾病,但与全身情况密切相关。《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五脏充和,化生有源,津液在目化为神水,润泽目珠,濡养眼球。阴液亏乏,则泪液生化之源不足,泪液生成减少,目失泪水濡润而生燥,导致干眼症的发生。《证治准绳》则认为本病病因为郁火蒸灼,津液亏虚致目珠失润。阴液不足,则虚热内生,故治疗当以养阴润燥为主。养阴润目汤中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白扁豆、生地养阴清热、生津润燥;茯苓益气健脾以行津液;桔梗宣肺气以利津液敷布;赤芍凉血,菊花清肝明目,合桑叶、刺蒺藜共奏清内热之效;甘草调和诸药。针刺眼周穴位可以促进泪液的主动分泌,动物实验[4]表明针刺眼周穴位可以改善兔泪液分泌和排泄。针刺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改善眼周的血液循环,因而干眼症患者取穴主要以眼周为主,配合四肢穴位。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针刺治疗干眼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针药结合可从根本上调理人体体质,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干眼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刘祖国.干眼的诊断[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318-320

[2]葛坚.眼科学[M].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7-14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103

[4]Gong L,Sun X.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dry eyes:tear secretion increase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lacrimal gland of rabbit after acupuncture[J].Acupunct Electrother Res,2007,32(3-4):223-233

猜你喜欢
养阴润干眼症泪液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白露
——勿露身 防“燥”伤人
药膳调理干眼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吃梨润燥分生熟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养阴润燥话玉竹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这样煮梨止咳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