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阅读灵性,成就课堂精彩

2015-12-24 10:49王涵汐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50期
关键词:诗歌文本课文

王涵汐

中国文学在创作上崇尚委婉、隐秀,《周易》有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南宋诗人严羽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说法,“弦外之音、话里有话”等说法也自古有之,“言不尽意”至今还影响着作家的文学创作。然而这里的“言不尽意”,不是忘言,更不是无言,而是没法言说,因为“言”还不如“不言而体会其意境”。

文学作品的这种“言不尽意”为文本解读打开了一扇窗,也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空白”。教师只有把作者“言不尽意”的“空白”地方挖掘出来,进行“补白”,才能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课文中流溢出来的那种无穷无尽的美。这里所说的“补白”,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紧紧抓住课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反复玩味,让学生用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来填补、解释、说明课文中的“空白”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排除阅读障碍,使学生能更深入、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核。

“补白”可以用书面文字、师生语言,也可以用图像、网络资料。“补白”要达到的目的可以总结为三种:(1)具体化。(2)体悟性。(3)多义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用“补白”,达到上述三个目标,相信阅读课堂定会无限精彩。结合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补白”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背景补白,深化主旨

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单一,学生对文本知识、作者情感等的理解也就浅薄单一。此时,若能把作者经历或者本文的写作背景对学生做一个介绍,那么就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是通讯稿,虽然新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新闻这种体裁接触很少。因此,在上课前要对学生进行一个知识补充,让学生对这一体裁有个了解,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作者描述英方撤离而反映香港回归的稿件。因为初二的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香港回归这一举国欢庆的时刻,所以体会不了这篇文章中以庄重而含蓄的语言所表达的激动喜悦的心情。因此,在导入的时候,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回顾,并且展示了大量关于香港的图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情绪高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将爱国的情感引发,最终达到情感的高潮。

背景补白在诗歌赏析中的作用尤显重要,诗歌作品往往是文人失意之时或欣喜之刻所作,感情又常常寄托在意象之中,含蓄而深沉。短短一首诗歌,仅有几十个字,所以需要了解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单靠对文本的理解,只会让学生机械地记背。所以,在赏析诗歌开始,就要给学生展示背景资料: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在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杜甫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襟。

二、音乐补白,情感共鸣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音乐补白,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帮助他们进入课堂氛围中,使教学达到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在《山米与白鹤》这篇课文中,“爱”是小说的主题,小说围绕着厌恶、接近、理解、深爱这一条情感线索展开。“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它存在于身边,却又难以言明。如果这篇文章仅仅只从文本讲解出发,是非常空洞的,学生学起来也会缺乏激情。为了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因此在导入的时候可以播放一首《让世界充满爱》,并要求全班学生大声齐唱。在课文结束的时候,又要求大家带着感情重温一遍这首歌。美妙的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感人的歌词触碰学生的情感,而首尾相连的歌曲播放,让整堂课以圆形的结构环环相扣,同时也让整堂课的氛围异常活跃。

三、视频补白,活跃课堂

祖国的锦绣河山美景颇多,因此在文人墨客笔下诞生了大量游记,而游记类文章是初二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但是游记中的景点绝大部分是学生都没有去过的,因此只靠文字的描绘,学生是很难理解到文中所描写的美景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这时,就需要插入一段对景点的视频介绍,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在惊叹美景之后就能更好地学习文章、体会作者的感情了。所以,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可以从网上找到与课文描写景点相关的介绍以及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起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补白”,是对课文本身的发展和超越,是对教材的延伸和再创造。不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还能在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之间,为学生搭起一座智慧的桥梁,成就阅读课堂的无限精彩,展现阅读教学的灵性与活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猜你喜欢
诗歌文本课文
诗歌不除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