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题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2015-12-24 10:49陈晓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50期
关键词:乌衣巷咏物诗诗题

陈晓南

从2002年开始,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由客观题转为主观题,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要求考生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鉴赏评价: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新的考试说明又增加了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一点,考查面更广泛。因此,注重平时积累,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对于学生越来越重要。而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等,就显得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对提高鉴赏诗歌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一、借助诗歌的题目,初步判断诗歌的类型,明确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作者拟题往往绞尽脑汁。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只要细加分析,就能基本分清诗歌的类型,大体上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一些以事物命题的诗很可能就是咏物诗,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事物命题,可以初步判断为咏物诗,而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虞世南的《咏风》、贺知章的《咏柳》、于谦的《石灰吟》等,便是如此。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和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从标题就可以推断出这首诗为边塞诗,表现手法多为写景、叙述、抒情相结合。又如,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一看便可以断定为写景诗,其基本表现手法必定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象这样的诗,还有杜甫的《江村》、张旭的《桃花溪》等。

二、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

诗歌的诗意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地鉴赏诗歌。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含着“意”(主观思想)和“象”(客观景物)两个方面,意境就是由这两方面自然而有机融合而成的。很多诗歌的标题本身就直接用诗歌的意象命题,有的诗歌甚至在意象前直接加上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这都有利于学生借助诗歌的标题从大体上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如,陆畅的《惊雪》:“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诗题的“雪”就是诗歌的意象,即思想感情的载体。“惊”,惊讶,惊叹,借雪花飞舞的冬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乌衣巷”今昔的巨大变化,写出历史的变迁和豪门贵族的兴衰。

三、借助诗歌的题目,推断诗歌的主题思想

古诗的写作往往有些传统的写法,同一类型的诗歌往往有几类大体相似的主题。根据这个规律,学生就可以直接通过诗歌的标题推断诗歌的主题。如,望月就可能思乡怀远,寄某某就可能表达对某某的怀念之情,登高就可能是思亲,见流水则可能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可能表达凄楚悲凉,等等。更何况有些诗歌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基本态度,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写的就是离别的思念,即对亡妻的忠贞和怀念之情。

四、注意诗歌的题目,了解诗歌的作者,知人论诗,以察诗情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学生应该了解掌握他们的经历、风格,通过了解作者的情况,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譬如说杜甫,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又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再如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气势雄壮的主调,壮志未酬的遗憾。再如王维,含蓄生动,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表达思乡、反战、建功立业等主题。

猜你喜欢
乌衣巷咏物诗诗题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乌衣巷
过乌衣巷
侧面
体物尽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咏物诗《房兵曹胡马》赏析
诗题漫议
咏物诗的一种写法
明诗制题之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