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12-25 02:21蒙秋平
微创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盆腔肌瘤复发率

蒙秋平

(广西灵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灵山县 535400)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人群发病率在20.0%左右[1],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经量增加,甚至不孕,在治疗中需根据患者肌瘤位置、大小以及个数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尽量保留其生育功能,按照手术途径可以分为开腹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几年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为分析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6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均小于55岁,均符合子宫肌瘤疾病临床诊断标准[2],肌瘤直径在3~5 cm,依照手术途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4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38.6±7.8)岁,37例有腹部手术史;156例子宫肌瘤在浆膜下,278例在肌壁间;294例患者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140例采取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6.7±6.5)岁,42例存在腹部手术史,145例子宫肌瘤在浆膜下。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工作,排除宫颈恶性病变,经B超检查确定子宫肌瘤大小、数目以及形状等,术前常规口服导泻剂,擦拭阴道。

1.2.1 研究组 研究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其中294例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140例采取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脐部穿刺,进入腹腔,置入腹腔镜,充气体形成气腹,注意观察盆腔、附件以及盆腔粘结情况,在左下腹壁外侧置入10 mm trocar,在右下腹壁外侧置入5 mm trocar,在子宫肌层置入20 U缩宫素或者6 U垂体后叶素,在突出浆膜层做切口,将切口边缘向外拉齐,钝性分离瘤体和周围组织,沿穿刺孔置入子宫旋切器,取出瘤体,检查渗血情况,放出残留气体。①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放置举宫器,偏向一侧,离断左侧圆韧带内1/3交界处,切断骨盆漏斗韧带清除附件,平局上推子宫,单级铲分离子宫膀胱间隙,暴露双侧子宫动静脉,凝断双侧子宫血管,在子宫峡部下方套扎,去除旋切器。电凝残余宫颈管,观察创面出血情况,缝合后腹膜和腹膜,放出残余气体。②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放置举宫器,处理双侧子宫圆韧带、输卵管,下推膀胱,电凝切断双侧子宫动静脉,上推自用,凝断主韧带,电机澶环切引导穹窿,离断子宫并去除,冲洗盆腔,观察是否存在出血,放出残余气体。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术治疗,268例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166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取腹部正中切口,行开腹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误工时间以及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随访结果等,患者均行常规盆腔B超检查,了解月经情况和复发情况;有妊娠要求患者,观察妊娠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等。

1.4 评价标准 ①显效: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子宫肌瘤缩小超过40.0%;有效:术后症状改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到25.0%;无效: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子宫肌瘤体积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评价卫生经济学指标[3]。评价患者直接医疗费用、非医疗费用、误工费等费用。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和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误工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中和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2.2 术后随访 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平均12.6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月经正常,无压痛;研究组复发42例,复发率为9.7%,对照组复发36例,复发率为8.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盆腔脓肿,出血、感染等,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n)

2.3 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619 6,P=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4 卫生指标比较 研究组误工费、非医疗费用和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卫生指标比较 (元)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临床多无明显症状,一般认为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分泌有关,多为更年期、精神抑郁患者。目前治疗方式仍首选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通过西药药理作用抑制卵巢机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停药后易复发。

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治疗效果不佳,且可能对人体卵巢功能带来负面影响,子宫肌瘤复发率较高,且不适合在子宫肌瘤严重患者中使用。因此,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为子宫肌瘤治疗提供新方法,以腹腔镜和阴式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创伤小、恢复快,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比较高,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微创技术治疗率已经达到60%以上[4]。微创技术的优点已经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证明,对子宫肌瘤患者盆腔干扰小,创伤小,同时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误工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采用微创手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常规开腹治疗相比,具有很大优势。这可能因为微创技术在使用中采用头低足高体位,能够显著降低盆腔血供;采用分离剖析层次方法正确,有利于快速止血,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简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微创手术在操作中创造一个相比封闭的盆腔环境,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性,对患者腹腔感染小,术后恢复快,因此能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误工时间。

王宝菊[5]报道,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以及手术设备存在紧密联系。随着手术操作难度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微创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开腹手术[6],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均成功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平均12.6月,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研究组复发42例,复发率为9.7%,对照组复发36例,复发率为8.2%,研究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盆腔脓肿、出血、感染等,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出现皮下气肿2例,因术中穿刺针损伤腹壁血管导致;出现喷浆囊肿4例,推测与肌瘤位置有关。因此,在微创手术操作中,需要注意严格规范手术操作,注意适用症。在经济学卫生指标中,研究组误工费、非医疗费用和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能够减少医疗费用和误工天数。

总之,在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在采取微创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适应证,单发子宫浆膜下肌瘤更加适合采用微创技术治疗。

[1] 于广山.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42-143.

[2] 迟新红,贾桂英.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两种微创术式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3):2128 -2129.

[3] 黄圣洁,杨 舸,周 俊,等.基于微创技术下对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的思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5):367-369.

[4] 贡兆欣.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9):70 -71.

[5] 王宝菊.不同微创术式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23 -24.

[6] 熊宏伟.子宫肌瘤临床微创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40 -42.

猜你喜欢
盆腔肌瘤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