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疾病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

2015-12-25 02:21曹承志
微创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细针细胞学良性

卢 芳 曹承志 施 维 游 涛

(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咸宁市 437000)

目前,甲状腺疾病主要为甲状腺腺瘤、良性及恶性结节等甲状腺结节疾病,而甲状腺结节为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块,局部组织硬度、结构不同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据相关研究[1]报道,甲状腺结节疾病多发于女性,其发生率与年龄呈相关性。甲状腺结节中,2.7% ~17%为恶性病变,大部分为良性[2]。恶性病变临床预后差,其与良性病变发展差异巨大,后果较为严重。因此,临床正确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对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医疗理念快速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临床有多种方式可选择用于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如超声、CT/核素扫描、MRI,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基因检测等;但各有其利弊,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学检查判断甲状腺结节疾病,以助于指导术式选择,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入选本研究,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60例患者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20~65岁,平均(46.3±7.3)岁,治疗前病程 1~37个月,平均(16.7±5.6)个月,均未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严重颅内损伤、纵隔肿瘤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均可耐受麻醉及手术。

1.2 方法

1.2.1 常规超声检查 嘱患者仰卧位、垫肩,于超声下观察甲状腺结节图像,判断良恶性。

1.2.2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 患者仰卧并垫肩,颈部后仰,甲状腺暴露充分。检查者选择探头频率为5~10 MHz超声仪,判断甲状腺结节位置,然后选择20 mL针筒及0.6 mm穿刺针行穿刺,首先于颈前区常规消毒,检查者以左手固定所确定的甲状腺结节,穿刺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甲状腺结节内,保持负压抽吸5 mL,再选择不同方向穿刺2~3次,固定针头,拔除针筒消除负压,然后连接针头一起拔出。于穿刺部位棉球压迫10 min。将抽吸出物质涂片送检。根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并将US-FNA细胞学检查结果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对比,评估诊断结果一致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合,以判定两种检查甲状腺癌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经超声检测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甲状腺结节33例,恶性甲状腺结节27例。

2.2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检查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甲状腺结节35例,恶性甲状腺结节25例。

2.3 手术方式选择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检查结果为良性患者中,有35例采取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结果为恶性的患者中,有23例采取开放手术进行甲状腺全切,有2例患者要求进行甲状腺半切。

2.4 术后组织病理结果 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发现良性36例占60.0%,恶性24例占40.0%。

2.5 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36例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甲状腺结节中,经超声确诊为良性26例,恶性10例;24例恶性甲状腺结节中,经超声确诊为良性7例,恶性17例。经组织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良性的甲状腺结节中,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学检查良性32例,恶性4例;24例确诊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中,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学检查良性3例,恶性21例。经超声引导针刺细胞学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检测正确率均优于超声检查(P <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3 讨论

研究[3~5]表明,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日益升高,目前已成为内分泌系统内第二大疾病,已有超过3亿人群患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高,若为恶性,则对患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部分良性结节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大,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发展为恶性,给患者带来致命性打击。可见,早期正确诊断对甲状腺结节的预后具有极为重要意义[6,7]。随着相关仪器、理念等的改变,临床已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超声、CT、MRI、核素扫描法,以及PET显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均在检查甲状腺结节中有一定作用。以往,超声为临床检查重要方式,有多方面优势,如价格低廉、无放射性、方便、无创等,还可明确肿块数量、大小,以及囊是否实性,并可观察包膜是否完整,以及与甲状腺周围组织是否粘连、侵入等关系,已成为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应用最为频繁的检查方式。部分体格检查时未能触及的肿块,超声检查可探测,对肿瘤早期发现具有一定重要作用,可作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促进预后[8]。而细针穿刺学检查为经典技术,应用广泛,主要指使用细针吸取微量细胞,然后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以助于诊断。

随着技术发展,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已成为临床甲状腺结节诊断的首选方式。相关研究[9]表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对临床触诊为阴性的甲状腺结节诊断正确率较高。甲状腺体积越小,穿刺定位更加苦难,因此单纯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尤为困难,抽吸正常组织进行组织病检,得出错误诊断。而超声引导下即大大增加了穿刺成功率。虽然超声对于直径小于5 mm的结节定位较为困难,但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直径小于5 mm的结节多为扩张滤泡,临床意义较低。相关研究[10]表明,无论甲状腺结节为良性疾病或者恶性疾病,结节内部均有不同程度囊性的可能,良性结节约25%存在液化,恶性结节约10%存在液化现象。超声引导下可直接穿刺至囊壁或实质部分,提高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

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但良性疾病、恶性结节手术方式并不一致。对于良性的甲状腺结节来讲,一般不建议进行手术切除,因为进行手术的创伤性较大,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对于恶性疾病的患者来讲,则当及时采取手术切除,因为甲状腺癌会给人体带来较大的危害,而且若不及时进行切除,还会有恶性细胞发生转移的可能性。根据2009ATA指南A级建议等级,对于甲状腺FNA细胞学结果为可疑恶性或者恶性病例来说,则应当及时采取手术切除。由于手术方式、术中切除范围对患者意义重大,为预后、复发甚至恶变的重要相关因素。因此,临床正确诊断极为重要,对临床术式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分别对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以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指导术式选择,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对比后发现,经超声引导针刺细胞学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检测正确率均优于超声检查(P<0.05),并且发现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检查对甲状腺疾病良恶性诊断正确率较高(达87.5%),术后组织病理确定恶性占 91.3%(21/23)。超声引导下行细胞穿刺学检查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以辅助甲状腺疾病的术式选择。

总之,术前良恶性结节的正确判断,对术中切除病灶及是否切除周围组织及淋巴结意义重大,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引导下行细胞穿刺学检查诊断正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王建红,刘韶平,李 萍,等.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7):595 -598.

[2] 周黎光,张华伟,梁 波.甲状腺髓样癌的超声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2):1897 -1900.

[3] 刘影敏.甲状腺超声检查在成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体现[J].苏州医学,2012,35(2):51 -53.

[4] 张少波,何 谦,杜振双.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检查方法的价值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13 -15.

[5] 张 颖,马泓智,朱 强,等.二维超声在甲状腺细针穿刺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2,39(6):380-383.

[6] 乔菊红,祝宏伟,张宁妹,等.38例微小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2):184 -186,封4.

[7] 王 涛,郑 伟,李 琚.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实性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2938 -2939.

[8] 谷伟军,赵 玲,朱笑笑,等.甲状腺恶性结节超声危险因素探讨:2453例甲状腺结节超声特点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7):548 -552.

[9] 张天义,陈东风,李开智,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癌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10):735 -736.

[10] 李俊来.超声在老年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3,6(2):38 -42,53.

猜你喜欢
细针细胞学良性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36例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