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生活 放飞童心

2015-12-25 03:04马培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品德课程标准道德

马培

【摘 要】学生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在小学直至初中的品德课程中,我们的课程目标是要培养“有道德行为”的人,而不仅仅是“有道德知识”的人。

【关键词】品德课程  生活化

小学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品德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品德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来提升学生的生活。换句话来说,学生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品德课程无论是在哪个年段,乃至初中的品德课程,我们的课程目标是要培养“有道德行为”的人,而不仅仅是“有道德知识”的人。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理解课程理念,把握教材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确立课程的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心中有“规则”》这课,教师可以跳开书本上的“非典”这一话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找出身边的事例,例如:出门时,在马路上行走、乘车、去商场购物、去公园游玩、去影剧院看电影……在这些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事情上应该如何遵守规则?让学生讨论并举出生活中实际所见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从而引导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时间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生活服务社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策划相应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执行“规则”。

二、身边的理应是生活的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同学之间》一课,这是一个相当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题材。在处理这样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更应该紧扣“生活”的理念,做足“生活”的文章,让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事例成为教学的资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处理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把教材上死板的图片,改换成了生动的校园生活录像,让学生再次回忆起美好的生活,再让学生说一说集体中美好的事情,使学生们重温同学之间那浓浓的友情。其次,教材中所提供的情境图,我在教学时也作了大胆的取舍,课堂上并没有一幅一幅生硬地去分析讨论,而是灵活地选择了班级中,同学间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明白同学之间相处的道理。所谓“生活即教育”,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融,才能真正起到以理导行的作用。以学生身上所发生的真实、典型的事例作为明理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教材学习延伸到自己的实际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产生心灵的体悟,从而让事件所揭示的道理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言行中去。

三、要生活,更要快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因此,愉快、积极地生活不但是品德课程基本框架的重要方面,更是当今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内在需求,它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自主认识、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抉择、自主实践,从而在课程中、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表达,促进学生在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下生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唤起自身的愉悦之情。最后,教师还不应忘记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和父母一起去大自然中放风筝、野餐等,好好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总之,要让品德课程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要强调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就应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实际地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愉快、积极地生活。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课程标准.

[2]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程标准道德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