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育德,培养少年君子

2015-12-25 17:25苏苑勋
中小学德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礼仪君子师生

苏苑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华民族历来尚竹、赞竹,乃至在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把竹子的生物特性类比为人的道德伦理标准。可以说,竹在中华文化中,已经成为承载人类文明内涵的美好载体。近年来,广州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借助竹之品性,挖掘其中的教育蕴含,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从竹品中提炼育人精神

竹在中华文化中早已被人格化,人民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白居易在《养竹记》中,从本固、竹直、心虚、节贞四个方面概括了竹的高尚品格: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心;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将竹比作贤人君子。

“君子”是个古老的概念,在周代就有“君子”一词。最初,君子就是贵族的意思。后来,孔子对“君子”的内涵进行了转换:一个人虽为平民,但只要具有德行者,即为君子。因此,人人皆可成君子,而成为君子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做人的理想。为此,学校以培养素养崇高、道德完善、有社会责任感、刚毅进取的未来社会建设者为目标,推行少年君子教育。

按孔子的君子论,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在古文化中,竹品有“十德”,即正直、奋进、谦逊、质朴、奉献、卓尔、善群、性坚、操守、担当,这几乎包含了所有关乎“君子”的主要特质,而其中的每一“德”都是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的品行修养,每一“德”都是构建“现代少年君子”教育系统的最好元素。为此,学校不断深入挖掘“竹品”内涵,寻找“竹品”和“人品”之间的教育关联,并围绕培养少年君子这一育人目标,从竹文化中提炼出“谦、和、刚、进”四字作为校训核心词。

谦——虚心,不自满。“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以此教导师生待人要谦恭,求学要谦虚,处事要谦慎。

和——相安,谐调。竹子逐群而生,是现代团队精神的最佳诠释。以此引导师生学会团结协作,与人相处和洽,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刚——正直,坚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竹子坚韧、挺拔、顽强不屈的气节值得在校园弘扬。以此勉励师生不畏困难,炼刚健体格,铸刚强意志,修刚正品行。

进——向前、向上发展。竹子节节奋进的精神能鼓励人不断进取,勇于突破。以此激励师生勇于进取,大胆创新,努力追求进步。

四字校训熔炼了竹的精神品质,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从竹品中提炼育人精神,对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格大为有益。

二、从竹品中挖掘德育内容

为了弘扬竹之精神,培养少年君子,在校园内形成“谦虚、正直,坚韧、向上”的人文精神,学校充分发掘竹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元素,以“竹”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格。比如,组织开展“咏竹”诗歌大赛、“赏竹”作文比赛、“颂竹”演讲比赛、“赞竹”故事赛、 “画竹”书画赛、“品竹”手抄报制作、“竹工艺”创新大赛等等。正可谓竹德处处在,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身言行,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实践中人们发现,在竹的品格精神中,有两点是独特于其它植物的,一是它的“虚心”,二是它的“有节”。富有意味的是,虚心与有节都与儒家文化中的“礼”相对应。礼是君子与人交往之道,“礼”与“德”相互依托, 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向学生提出在待人接物中做到有礼有节,遵守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不妨碍他人,对他人表示尊重,做人不卑不亢,有礼貌,懂人情。据此,我们还以礼为主题,在校园内开展了“学礼仪,养品行”教育活动,如开展“学文明礼仪,做谦谦君子”“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文明有礼,友善待人”“争做有道德人”“学餐桌礼仪”等一系列德育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礼仪、课堂礼仪、交往礼仪、家庭礼仪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少年君子之风范。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竹在文学、书画、音乐、民俗、造景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这些元素都非常适合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此,我们在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方面做出相应行动,各学科教师都自觉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竹”文化元素,使学校的特色主题融入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

如把竹文化渗透在美术教育中。画竹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地位,为此我们除了组织学生观察竹之形态,用手中的画笔作画外,还引导学生用竹叶、竹枝、竹皮等材料制作成贴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此外还组织学生观赏古今大师画竹的作品,丰富他们的艺术审美体验。

竹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佳作,创造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如《诗经》中就有大量竹诗;而清代画家郑板桥创作的七言绝句《竹石》,更是赞颂了竹的刚毅。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与竹相关的文学作品时,不单让其更深入地了解竹品,增长知识,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当学生尝试以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时,也提升了写作水平。

又如把竹文化渗透在自然科学教育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寻竹之旅”的专题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竹的种类、生长习性、用途以及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再如把竹文化渗透在音乐教育中。利用音乐课让学生欣赏有关竹的曲目,并在学习吹奏竹笛、葫芦丝等乐器的过程中,了解古今竹制的乐器,如“笛”“萧”“笙”“筝”“竽”等等。

三、以竹为主题构建校园文化环境

竹四季常青、姿态优美,具有声、影、意、形等“四趣”,将之运用于学校环境文化建设非常方便且适宜。因此,我们不断对校园环境进行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整体设计和改造,形成了以“品竹园”为代表的竹文化校园景观,包括有校训文化墙、竹德文化柱、竹之“茁壮”文化石等,其中还建造了种植达二十多个品种的竹园,起名为“品竹园”,其寓意一是希望师生在竹园中欣赏到竹的形状与姿态,二是希望当师生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能习行竹的品质与修养。同时,我们还在学校走廊上悬挂各种竹制中国传统乐器,如排箫、竹笛、葫芦丝、二胡、快板等等,以此构建具有浓厚竹韵的校园育人环境。

在开展校园竹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紧紧围绕竹文化主题,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比如,师生们共同设计以竹文化为主题的中队名,如君子竹中队、方竹中队、琴丝竹中队、佛肚竹中队、刚竹中队、慈竹中队等等;在竹品竹德中提炼出各班的班训、班规与努力目标;在班内墙壁上悬挂古今名人颂竹的诗句。这样通过不断优化班级文化环境,校园内逐渐形成了浓郁并富有特色的班级竹韵文化。

近年来,学校在以“品竹内涵,养竹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工作中,不断探索以竹养德的有效途径,通过“竹文化”活动形成竹韵书香的校园文化特色,使学生成长为有爱、有德、有礼、有才、有艺的少年君子,日后必能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繁荣祖国的重任。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160 )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礼仪君子师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筷子礼仪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礼仪篇(下)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