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体系设计与研究

2015-12-27 08:48原顺梅李维翠
科学与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山东省监测

李 潇 ,原顺梅,李维翠,唐 飞

(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济南 250101)

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体系设计与研究

李 潇 ,原顺梅,李维翠,唐 飞

(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济南 25010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是动态监测科技创新活动,反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状况的有力支撑。本文在充分认识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概况,从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出发,以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设计了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的指标体系,并为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监测;指标体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核心推动力,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的监测和评价主要是利用现有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统计基础数据,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1],反映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找出差距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实现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开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其出版了《弗拉斯卡蒂系列手册》[7],随后又有很多机构针对不同的创新活动主体开展评价研究[8][9]10],例如《洛桑年鉴》[11]、《欧洲创新记分卡》[12][13]、《全球竞争力报告》[14]等从不同角度、不同评价体系研究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全国范围内关于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研究也很多,有国家层面的《国家创新指数》[15]、《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也有区域层面的《中国区域创新报告》、各地市的创新能力报告[16-20]等,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理论基础,研究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和形成机制,建立国家或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关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多是基于年度统计数据,而针对某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时监测分析的研究则很少。本文从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入手,结合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概况,设计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的指标体系,以监测山东省各地市的科技活动水平和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状况,为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1 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概况

山东省2014年地区GDP 59426.6亿元,比上年增长8.7%,继续保持全国第三的位置。全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经济转变方式的主线,在科技、经济发展中取得重大成就。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到30.2%。

基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数据分析,山东省综合创新能力连续五年全国排名第6位,科技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日益明显。大部分监测指标都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但是政府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比例两项关键指标仍然处于全国较低的水平;能耗、工业双废排量仍然较高,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压力较大。从聚类分析的结果看,山东省属于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份,而江苏、广东两省属于创新能力强的省份;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创新理论,山东省经济发展位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阶段[21],而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已位于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按照包容性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山东省属于追赶型省份[22]。从全国来看,虽然山东省近年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山东省的科技创新体系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及时地测算各地市、各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全省的实际情况,对于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2 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的意义

2.1 建立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制度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保障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科学的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制度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及时地掌握各地市的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情况,从而获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掌握全省各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提供有效的科技保障。

2.2 建立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制度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需要

建立科技创新能力的监测制度,可以及时有效地监测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发展的优势,及时做出针对性改进,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根据山东省定期监测的实时数据,分析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地分配资金、人才、技术等重要的科技资源,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全省科技水平。

2.3 建立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制度是实现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借助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制度的建立,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各地市的科技活动状况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和监测指标的实时监测,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扶持政策,将科技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既可以利用科技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又可以通过经济社会的进步反映科技发展的作用,从而实现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 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实施定期监测科技创新能力是寻找制约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瓶颈因素的有效途径,通过设定监测的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山东省科技活动水平和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常规性、制度性监测,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利的评价和指导。

3.1 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指标构成的体系。因此,从综合评价方法和科技创新能力本身的特点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考虑到统计和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时,要遵循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科学性:监测指标的设计要能科学、客观地反应各地市的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以及科技创新产出等实际情况。

连续性:监测指标的选择要遵循各指标在动态变化中的连续性,使得该指标无论是指标数据的取得,还是变化的趋势都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

可操作性:监测指标的选择应注意资料的易得性,可通过现有资料简单加工获得,并且指标应容易量化,保证定量指标的可信度。

3.2 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是科技创新主体在一定的科技创新环境下,利用一定的创新资源,通过投入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人力、财力将科学知识以知识或经济的方式产出,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创新产出[23]。

本文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来进行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的构建。考虑到一方面,科技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其产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均通过科技创新环境或科技产出的形式反映区域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反映一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典型产业,本研究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本研究设计了由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相互联系的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监测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 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3.3 监测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差异加大,不能直接通过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SPSS19.0后,对各地市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本文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时采用效用值法,利用下公式进行

4 建议与启示

4.1 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的长效—协同机制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监测工作不仅需要科学的指标体系,更需要切实可行的工作和监督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建议设立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统筹与协调工作,各地市科技局和统计局也相应增添本区域内的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职能,形成全省网络化监测系统。另一方面,建立监测工作与资源配置、绩效考评的协同机制。将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效果与各地市绩效评价的结果密切联系,作为各地市政府年度考评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将各地市创新能力监测结果纳入科技资源的分配方案。

4.2 完善山东省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体系

科技投入和产出是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反映科技投入效果的重要表现,科技投入的多少和科技产出的效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因此,完善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体系,才能不断地提升全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从科技创新投入的角度出发,健全山东省科技投入的法律保障机制,保证政府投入科技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鼓励多元化的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机制;加大山东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另一方面,从科技创新产出的角度出发,构建市场导向的研发模式,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提升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体系;建立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市场、科技孵化器等服务机构。

4.3 优化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环境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其配套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等内容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某区域科技创新的激励与约束相联系,合理的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对于有效调节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从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入手,建立各级党政机关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优化山东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体系,完善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从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入手,整合山东省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全省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构建全省各区域的技术研发协作平台,实现企业与基础研发之间的合作,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1] 王亚伟,韩珂.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3):119-124.

[2] Cooke P.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lusters,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 [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1,10(4):945-974.

[3] 杨代刚.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6(2):199-205.

[4] Furman J.L., Porter M.E., Stern S. 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bility[J]. Research Policy, 2002,6(31):899-933.

[5] 陈敬全.欧洲创新体系的测度与评估——基于欧洲创新记分牌的指标、方法和应用情况的分析[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0, 25(12):5-18.

[6] 虞震.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 2011, (11):47-52.

[7] 王文静. 宏观和微观不同视角下的研究与开发——基于《弗拉斯卡蒂手册》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J]. 中国统计, 2014, (8):24-26.

[8] 毕亮亮.印度科技创新实力及科研优势领域概述[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4, 29(9):24-30.

[9] 张明龙.从引进技术走向自主创新——韩国科技创新路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7):58-60.

[10]黄俊.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启发与借鉴[J].农业科技管理, 2011,30(3):1-3.

[11]吴辰.从《洛桑年鉴》看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J].科技管理研究, 2004,(4):10-14.

[12]周晓阳,王钰云.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文献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14,(11):45-49.

[13]赵莉晓.《欧洲创新计分牌(EIS)2007》报告概述及其启示[J].科学学研究, 2009,26(2):532-537.

[14] 倪鹏飞,王杉.改革、可持续竞争力对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作用——基于WEF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 2014,(2):161-165.

[15]肖桂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解读[J]. 中国科技产业,2014,(4):38-41.

[16] 宋玉臣,李楠博.科技创新型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效率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5(4):38-42.

[17]赵峰,张春强,张乐萍.湖北省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设计[J].科技和产业,2010,10(10):108-110.

[18]陈运平,陈林心.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38-45.

[19] 赵希男,褚德海,贾建锋.我国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优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11):88-97.

[20]刘东丽. 北京科技创新效率研究[J].中国市场, 2014, 10(42):64-70.

[21]柳卸林, 高泰山.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 [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64.

[22] 柳卸林, 高泰山.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187.

[23]殷海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作用与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1):1-3.

(责任编辑:张 萌)

编者按:本专栏这一期仍然刊发两篇文章。王续琨教授和冯茹的《科学学科的自我认识:科学学科学》一文,涉及的是归属于理论科学学层次的科学体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科学学科学。1979年,钱学森先生著文倡导创建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技术体系学作为科学学的主干分支之一,其核心部分是科学体系学或科学知识体系学。科学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微观结构单元或基础层次,因此科学学科研究理应成为科学体系学的重要内容。1980年代后期,科学学科学在科学学科研究逐步深化的基础上进入了创生过程。该文从概述科学学科研究在中国的演进历程入手,梳理了科学学科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论题,提出推进科学学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文中所谈到的强化学科意识、借力关联学科、扩充学术队伍等问题,值得科学学研究者深入思考和讨论。

另一篇是林德明副教授和陈璐璐的《科学知识网络自相似性的实证研究》一文。科学计量学的研究都是以科学知识的自相似性作为理论假设的,尤其是科学知识图谱更是以科学文献等在空间上的自相似性为前提,因此对科学知识网络自相似性的检验与证明是必不可少的。该文应用科学计量学与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选取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平均最短路径和平均度三个特征指标,建立科学知识网络的自相似模型,并对合作网络、共词网络与共被引网络的自相似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验证了科学文献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局部与整体具有自相似。

(本栏目由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所组稿,本期组稿:侯海燕 姜春林)

Design and Research of Shandong Provincial Monitoring System about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 Xiao,YUAN Shunmei,LI Weicui,TANG Fei
(Shando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Jinan 250101)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region is the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optimize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monitoring of innovation ability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support to monitor dynamically innovation activ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flect the statu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city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is designed for Shandong province,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The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starts from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continuity and operabilit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is putted forward to ensuring the monitoring work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gional;Monitor;Index system

G322;F224

A

10.3969/j.issn1003-8256.2015.01.004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RKB02009)

李潇(1984-),女,山东菏泽人,博士,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研究和竞争情报分析,博士在读期间从事石油炼化催化剂的研究。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山东省监测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山东省即墨市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