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情小说看明人的用历风俗

2015-12-27 08:48汪小虎
科学与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西门庆金瓶梅潘金莲

汪小虎

(华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 )

从世情小说看明人的用历风俗

汪小虎

(华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 )

历书是古代人物生产生活的参考资料。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有若干回目提到历书,这是该物品在彼时代社会中重要地位的真实反映。潘金莲、吴月娘等使用历书,是为历书的纪日、择吉功能之体现。而西门庆收、送历书,涉及明代独特的送历风俗。

历书(历日);《大统历》;颁历;《金瓶梅》

历书又称历日、历头,它往往由官府编印颁发民间,是传统社会中常见的日用物品,是古人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参考资料。在社会生活史领域,官方正史记载显得不足,而“小说证史”的路径,已取得了极大成功,值得借鉴。

《金瓶梅》是明代后期著名的世情小说,该书关注现实人生层面,展现出十六世纪城市居民生活的广阔图景。前人对该书所涉及口语方言、风土人情、礼仪服饰,饮食起居等诸多方面内容进行过考察。笔者认为该书对于今人理解历书在作者生活时代的特殊意义也颇具价值。

1 《金瓶梅》中关于历书的内容

检索全书,《金瓶梅》涉及历书的场景有六回共八处,分别是潘金莲、吴月娘用历书,西门庆收、送历书。[1]

1.1 用历书

《金瓶梅》中用历书的场景,有三回共四处。其一为第3回,话说王婆贪图西门庆好处,便为他设计布局——让西门庆买来寿衣衣料——自己前去武大家找潘金莲借历书择吉——金莲主动提出帮王婆裁衣——金莲中午在王婆家吃酒食——金主西门大官人恰逢其时到王婆茶馆买盏茶吃……

于是,在武大家,潘金莲、王婆据历选取日期:(潘金莲)道:“明日是破日后日也不好,直到外后日方是裁衣日期。”王婆一把手取过历头来挂在墙上,便道:“若得娘子肯与老身做时,就是一点福星。何用选日!老身也曾央人看来,说明日是个破日。老身只道裁衣日不用破日,不忌他。”那妇人道:“归寿衣服,正用破日便好。”

二人遂商定,次日起便在王婆家裁衣,而王婆则约了西门庆外后日前来。

又第52回,西门家一众女眷午饭后穿坐廊下。李瓶儿见到剃头匠小周儿在影壁前探头探脑,便要他为儿子官哥儿剃发。该日上午,小周儿已带着家伙主动前来伺候西门庆,剃头、按摩并领赏。小周儿回禀,正是大官人吩咐过来给官哥儿剃头的。吴月娘则有所顾虑,要求检历择吉:

月娘道:“六姐,你拿历头看看,好日子,歹日子,就与孩子剃头?”金莲便交小玉取了历头来,揭开看了一回,说道:“今日是四月廿一日,是个庚戌日,金定娄金狗当直,宜祭祀、官带、出行、裁衣、沐浴、剃头、修造、动土,宜用午时。──好日期。”

月娘即吩咐丫鬟准备热水,给官哥儿洗头,哄着他剃发。没料到孩子哭闹憋了气,吓得小周儿扔下家伙跑开,剃了半落子头就此作罢。李瓶儿安抚官哥儿后,来安儿进来取剃头家伙,禀报小周儿吓得脸色焦黄。月娘心有恻隐,问小周儿是否吃饭,来安儿说他已吃过饭,又收了西门庆赏给的五钱银子。月娘为给小周儿压惊,还给他安排了用酒食,此事遂了。随后,月娘又欲知干支日期,寻索历书:

吴月娘因交金莲:“你看看历头,几时是壬子日?”金莲看了,说道:“二十三日是壬子日,交芒种五月节。” 便道:“姐姐你问他怎的?”月娘道:“我不怎的,问一声儿。”李桂姐接过历头来看了说道:“这二十四日,苦恼,是俺娘的生日……”

月娘关注壬子日,金莲问起缘故,她却避而不谈。《金瓶梅》中,月娘曾多次受王姑子、薛姑子指示,在该日服用灵符妙药,盖因壬与妊谐音,“壬子”即被附会为具有“妊子”之效,故时人常择取该日行房,期盼孕有麟儿,香火得继。

第73回,吴月娘向薛姑子求助符药,又要择取壬子日:

薛姑子见左右无人,便悄悄递与他向他说:“多整理完备了。你拣了壬子日空心服,到晚夕与官人在一处,管情一度就成胎气……这妇人听了满心欢喜,一面接了符药,藏放在箱中。拿过历日来看,二十九日是壬子日……

1.2 送历书

《金瓶梅》中的送历书风俗有三回共四处,都是在年末。

其一为第75回,作者叙述西门庆从新河口拜会蔡九知府归来后,下人禀告家中礼尚往来情况:

平安就禀:“今日有衙门里何老爹,差答应的来请爹明日早进衙门中,拿了一起贼情审问。又本府胡老爹送了一百本新历日。荆都监老爹差人送了一口鲜猪,一坛豆酒,又是四封银子……玳安儿又拿宋御史回贴儿来回话:“小的送到察院内,宋老爹说,明日还奉价过来。赏了小的并抬盒人五钱银子,一百本历日。”

次日,西门庆又与夫人吴月娘提到:“胡府尹昨日送了我一百本历日,我还没曾回他礼”,所指即为平安所禀事。

又,第76回,作者写道:

忽有本县衙差人送历日来了,共二百五十本。西门庆拿回贴赏赐,打发来人去了。应伯爵道:“新历日俺每不曾见哩。”西门庆把五十本拆开,与乔大户、吴大舅、伯爵三人分开。伯爵看了看,开年改了重和元年,该闰正月。

还有第78回,作者写道:

宋御史随即差人,送了一百本历日,四万纸,一口猪来回礼。

2 明代大统历日之纪日与择吉功能

《金瓶梅》创作时代通行之历书为《大统历》。大统历日之行用,始于明朝开国之际,其形制自洪武时代,长期不变。明廷所颁行之大统历日有王历、民历之分,前者供应亲藩阶层,后者供应普通官民。 就民历而言,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① 封面,1页,印有历日名称、钦天监防伪戳等,盖有钦天监历日印;

② 月份节气,1页,起首印有历日全称,盖有钦天监历日印;

③“年神方位之图”,1页;

④ 月、日编排,每月一页,共12页、有闰之年13页;

⑤“纪年”、宜忌诸日及钦天监官职名等,为最后两页。

上述相加共17页,有闰之年18页。历书的主干内容,是为④月、日编排,包括月份信息、日期信息。为便于理解,笔者选取明代历书的正月部分(图1),

作为参考:

图1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大明永乐十五年(1417)岁次丁酉大统历》正月部分图

图1中,右侧“正月大、建壬寅”大字部分之下,是为月份信息。而吴月娘、潘金莲所用内容,为左侧日期信息,占了大部分篇幅。该项采用表格形式,从上到下,分为五栏,而日期自右向左推移。回溯历书这一部分的编写过程,首先要打好日期的骨架,设定表格,然后按照某些特定的规则进行注历。日期部分第二栏为骨架,排出每月纪日,下注干支、五行; 上第一栏注弦、望日,盈、虚日,伏、社日; 第三栏注十二建除;第四栏注二十八宿直日;第五栏内容长短不一,注节气、昼夜时刻、用事宜忌(注时)。

对于渴求妊娠生子的吴月娘而言,所关注者为日期之下的壬子日干支。然月份大小常有异,一月或30天,或29天。六十甲子轮回周转,顺次排列,时间一长,壬子日是哪一天推算不清,又得求助历书,一次为四月二十三日,一次为十一月二十九日。而四月廿三日,恰是芒种五月节。

潘金莲在西门家据历而检四月廿一日信息,分别介绍了该日干支庚戌,五行属金,建除十二神属定,二十八宿直日属娄,用事宜忌等。

五行,在历中体现为纳音五行。十二建除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配,每日配一神。二十八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历中周而复始。各宿直日之神分别为: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关于用事宜忌,可以尝试寻索明代典章制度中关于历注的规定。据《(正德)明会典》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钦定历注”,令后世“永为遵守”。普通官民所用民历,其用事宜忌注三十二事,具体内容有:

祭祀(求嗣、求福、解除)、上表章、上官(注时、赴任、临政亲民)、结婚姻、嫁娶(注时)、冠带(注时坐向方位)、会亲友、出行、入学(注时)、进人口(注时)、安床(注时)、裁衣(注时)、纳财、交易、开市、经络、沐浴、剃头、疗病、开渠穿井、修造动土竖柱上梁(注时)、动土安葬、移徙(注时)、扫舍宇、安碓硙、栽种、牧养、伐木、捕捉、畋猎、平治道途、破屋坏垣。[2]

《金瓶梅》中,历书四月廿一日当是注宜冠带,潘金莲作“官带”,讨个口彩。最后所注午时,是为修造动土之吉时。

先前王婆与潘金莲在武大家讨论择取裁衣日期,到外后日方是。裁衣亦属用事宜忌之一,时间甚至具体到吉时,故潘金莲据大统历日选择。而所论次日为破日,亦属建除十二神之一,破日为凶日,诸事不利,故金莲最初希望避开此日。

3 明代历书的社会流通

《金瓶梅》中,西门庆结交多位达官贵人,年末礼尚往来之际,他家收到新历日竟有四次之多,府里,县里,还有宋御史送来。清人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时,曾注意到送历书风俗,并给出五处点评(第75回文间夹批2处,第76回文间夹批,第78回回首总评,第78回文间夹批)。[3]张氏其实是联系到西门在下一年正月里纵欲亡身的故事情节,指出西门庆获赠历日就是暗示其即将归天的前兆。笔者看来,张竹坡这种诠释过度了,明朝各级官员岁末派送历日,是当时颇为普遍的现象,《金瓶梅》中送历书相关内容,正是作者生活时代社会状况的一种真实反映。

明代的送历风俗,其实有特定原因与背景。宋元时代,历书印造之权为朝廷垄断,官府施行历日专卖制度,获利颇丰。而明代情况颇有不同,缘自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诏免历日工本钱”。据《明太祖实录》介绍事情始末:“初,颁历民间,有司例征工本钱,至是,上闻之,谕礼部臣曰:颁历授时,君职也,而又征敛民钱,岂为上之道哉,亟罢勿征。”[4]

明太祖以“敬授民时”为帝王之职,颁历民间免除工本费用,上行则下效,明代社会送历风俗盛行。笔者所见较早的送历事例,是永乐时代平显撰写的两首诗。[5]其一为《十二月十日谢员外赠历》:

病屐枯节畏滑苔,欲趋文馆久徘徊。

翻怜老朽将添岁,惠得新颁凤历来。

其二为《正月三日谢董秋官》:

授时新历下灵台,台上秋官太史才。

昨日柴门驻轩盖,落梅香底藉苍苔。

平显,浙江人,曾任广西藤县知县,洪武中谪戍云南,后在沐府为塾师二十年。永乐初,沐昂荐其入京任校职[6],因此获得谢姓员外、董姓秋官正等赠历。

明代士大夫乡居者,获得历日后,还会分送左邻右舍的,如李开先作《得新历书因成二绝句》:

新历封传三十册,呼奴分送与乡邻。

农人重麦如金玉,首看来年几日辛。

周正曾来开子月,我今得历在初冬。

数时探节欣童辈,较雨量晴慰老农。[7]

亲友邻里之间馈赠历日,似乎已经成为明代除夕风俗,如文徵明诗《甲寅除夜杂书》之一:

千门万户易桃符,东舍西邻送历书。

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8]

徐勃《癸卯除夕》也反映了此种风俗:

今岁俄惊此夕除,浮生日月叹居诸。

儿童堂上喧箫鼓,亲友门前馈历书……[9]

明太祖体恤民生,免费供应历书。然而这一政策的落实,缺乏施行细则,具体到社会基层,就变了味道。根据明人文集中的相关记载,普遍的情况是,颇多居庙堂之高者,利用职务之便获得官历,再赠给处江湖之远者。因历书不得售卖,自官府分发下去,需要透过行政体制展开,官员群体有着公器私用的职务之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好来处理历书。当历书为特权阶层所垄断,分配不均的现象时有发生。[10]

《金瓶梅》中,玳安儿领人送流金八仙鼎到都察院内,宋御史收到后,随手赏赐奴仆即包括历日百本,此举又显示出官府中历书极为充裕。

西门庆一次获县衙送历书达二百五十本之多,恰逢乔大户、吴大舅、应伯爵等在场,应伯爵开口求历,西门就拆了五十本,分了些给他们。这些个小兄弟本来不易得到历日,因为有西门大官人这一层关系,都沾光分得了些许。这五十本历书,三人除了留下少量自用之外,又可以将其余再行转送。

西门庆轻易获取供数百户人家所用之历书,绝大多数都要转送出去,实现社会资源的交换。可见《金瓶梅》作者生活时代,有官方背景者,能够结交达官贵人,获得历书,若无门路,只得求助于前者。

4 结语

通过对《金瓶梅》中历书相关问题的考察,又可以提出若干有趣的命题。

一、何种人家备有历书?西门庆家历书充裕,自不待言。而社会底层人士,如王婆家就没有历书,但有择吉需要,她前去找潘金莲检历。武大家有本历书挂在墙上,此物从何而来?从社会关系看,其弟武松在县衙做都头,有此官府背景,故获得历书较容易。

二、历书中有些用事宜忌,如疗病、剃头等,涉及部分服务行业,这对从业人员的经营状况有何种影响?四月廿一日上午,小周儿带着家伙前去伺候西门庆,得以赏银赐饭,又命他去给官哥儿剃头。为何剃头匠会提供这种上门服务?盖是缘自该日在历书中为剃头吉日,生意需求较之平时更为旺盛,而西门这种大户人家讲究用事宜忌,赏赐待遇尤为优厚,是故小周儿有此举动。

三、时人对历书中的宜忌内容依赖程度如何?潘金莲据历书给王婆择吉,金莲指出次日是破日,后日也不好,到外后天才是裁衣吉日。王婆连忙拿过历书挂在墙上,直说潘金莲是福星,不用忌讳破日。王婆心里其实挂念着西门庆许诺的十两银子,力图尽快促成其好事,以便求赏。潘金莲虽不明就里,却也顺水推舟,提出裁剪寿衣与寻常裁衣不同,破日正是合适。实际生活中,宜忌并非铁板一块,也会有相应变通,历书只是人们日常行事中可以参考的因素之一而已。

[1]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 张竹坡. 张竹坡批评金瓶梅[M]. 济南:齐鲁书社,1991.

[3] 李东阳等.(正德)明会典[M].卷176. 钦天监∥文渊阁四库全书[Z]. 第618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7. 720-721.

[4] 明太祖实录[M]. 卷146. 洪武十五年七月乙酉. 台北:中研院史语所, 1962, 2289-2290.

[5] 平显. 松雨轩诗集[M]. 卷8. 丛书集成续编[Z]. 第138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1.71.

[6] 李琳. 明初谪滇诗人平显考论[J]. 江汉论坛, 2008,(11).

[7] 汪小虎. 明代颁历民间及财政问题[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3(1).

[8] 李开先. 李中麓闲居集[M]. 卷4.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Z]. 集部第92册. 济南:齐鲁书社, 1997. 483.

[9] 文徵明.文徵明集[M]. 卷1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383.

[10]徐勃. 鳌峰集[M]. 卷15. 续修四库全书[Z]. 第1381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268.

(责任编辑:王保宁)

A Research on Almanac Custom of People from the Novel of Ming Dynasty

WANG Xiaohu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510006)

Almanac has been mentioned for several times in the Golden Lotus, a fantastic novel in Ming Dynasty, which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almanac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The incidents of checking almanac the characters such as Pan Jin-lian and Wu Yue-niang embody the almanac's functions of counting day and selecting auspicious day, while Xi-men Qing presenting ,receiving almanac refer to the unique custom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almanac as gift in Ming Dynasty.

Almanac;Datong calendar;Conferring almanac;Golden Lotus

N092;P1-092

A

10.3969/j.issn1003-8256.2015.01.00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0&ZD06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帝国后期的时间管理——明清时代之颁历制度研究(13YJC770044)

汪小虎(1980-),男,安徽池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学史与科学传播。

猜你喜欢
西门庆金瓶梅潘金莲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西门庆亦曾萌萌哒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的“邂逅”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
西门庆是“软饭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