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如何提高人格魅力

2015-12-28 20:13王焕伟高鑫
学理论·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积极影响高校教师

王焕伟 高鑫

摘 要: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教师自身的气质、学识渊博程度、行为修养、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来阐述通过塑造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吸引、感染和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并能真正成为学生在以后人生道路上成长、成才的指明灯。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学生;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21-02

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人生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在执教生涯中,经过不断磨炼、总结而修养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个人特有的风格、气质、教学能力水平、科研涵养及行为方式,就是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教师的自我修养内涵,需要通过师生和社会评价来表现。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推动现代高校教学风气改善和促进高级人才型大学生培养产生影响。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内、外两种因素。“内因”即个人在长期的人生履历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情感、精神等;“外因”则指个人特有的风格、气质、胸怀、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对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而言,应具备足够的优良品质,即品格高尚、品行端正、气质优雅、行为方式得体,既要无私奉献、胸怀宽广,又要热诚助人、思想超前等。高校教师的工作目标是让渴望求得真才实学的大学生能通过实践努力顺利进入社会。外界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人格的检验,其实也就是对他的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检验。因此,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必须达到更深层次的内涵,比如在专业知识广度、学术科研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和处世技巧、师生沟通方式、课堂管理能力及课堂发挥能力等方面都应该高于一般的水平。相信教师在这些方面进行自我塑造后,就能形成比较完美的人格魅力,到时候一定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且具有相当高的人气和威望。高校教师人格魅力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理想。理想与事业心是分不开的,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事业心。高校教师的事业心只有建立在崇高的社会理想的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远大的抱负、坚定的志向和科学的信仰。大学教师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主要是通过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和在这一事业中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力求培养更多的人才,培育出好人才为己任的事业心。

2.高校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高校教师的责任感,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对社会承担的使命、职责、义务的坚定态度。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心健康的、“德、智、体、美、劳”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大学教师要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学生,用共产主义道德培养学生。这就要求大学老师本身必须具备有渊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个人能力:首先要有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其次是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是要具备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

3.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意识,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為人师表,意思就是不论是课堂上或是课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知不觉中会对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产生影响。因此,要求教师在各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从精神状态、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到日常生活表现,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防止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教师可以从学生、社会、领导、同事、家长、朋友等各方面得到自己行为的反馈信息,然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发现不足之处时应及时调整和改正。

4.高校教师要有深厚的情感、良好的性格,一心期望学生成才。期望学生成才,是高校老师的必备素质。大学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情感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大学教师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怀着后继有人的情感去爱学生。教师期望学生成才的情感基础是他献身教育事业的巨大动力,也是激发忘我劳动的力量源泉。或者可以这样说,学生成才是对教师劳动的最大欣慰和满足,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更高的热情和更大的干劲投身于教育事业。

5.高校教师要意志坚定,加强自制性和独立性。大学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艰苦性、复杂性、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坚韧的心理品质。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会经常出现使教师烦恼和冲动的事情,但大学教师比较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能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沉着、自制。大学教师待人处事愿意讲道理,喜欢以理服人,一般不使用压服,因为对学生的压服,往往会适得其反;他们不大喜欢硬性的组织服从,更不屈服于权势和见利忘义的人;把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分明的高尚品德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

6.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高校教师要求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理论知识的扎实性、专业知识的精深性和先进性、经验知识的宽厚性和广博性、知识构成的动态性和自动调节功能。高校教师要求具备专业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体现在对教材的钻研和使用方面。而能力结构中层次最高的是创造能力,教师要运用已学知识作为基础,综合利用专业能力去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并对此进行发明创造。

7.高校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精神文明、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严格来说,教师自身的修养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简而言之,笔者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大致可分为职业道德意识修养和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甘作基石的敬业意识修养。做学生进步的阶梯,秉持无私奉献的理念。2)把“育人”作为贯穿职业道德的信念修养。注重人文素养,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3)尊重关爱学生的情感修养。老师心里要装着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4)以身作则的行为修养。学生会直接或间接地受教师的人生哲学、治学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对老师的崇拜所形成的“向师性”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自觉性,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春秋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身教重于言传”。5)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思维修养。科学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高校教师在科学育人的过程中要做到一丝不苟、态度严谨、勇于创新,及时准确地掌握专业知识新的动态发展,把学生引向学科的前沿,培养高素质人才。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身为教师,就要坚守职业道德,履行好教书育人的本职。不仅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丰富和提高政治、实践方面的知识,更要提升自我修养。教师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促进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在道德品质上、思想政治上、学识学风上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新时期我国教育的目标是不断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提升青年教师的品德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五心”: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心,对教育工作的创新之心。这些都是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高校青年教师只有由内及外,从“心”开始,树立正确意识,自我加强,提升内在精神品格和思想道德觉悟,形成特有的人格魅力,才能感染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哀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2]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3]田秀华,李国金,赵景馥.试论大学教师的素质结构[J].技术经济,2004(3).

[4]汪习霞.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之我见[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5(3).

[5]阎增援.论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6]朱仁宝,吴雪娣.对21世纪一流大学教师素质的思考社会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2).

[7]邓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1999-

06-15.

[9]蒋国华,孙诚.一流大学与科学贡献[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10]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1]陈至立.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科教兴国行动员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思考[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关文信.当代教育新视野[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14]管培俊,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1(2).

[15]杨九俊.把握本质关系 深刻领会内涵[J].江苏高教,2002(2).

[16]李建超,李庆双.高校管理干部的道德规范与道德养成[J].中山大学学报,2002(3):128-134.

[17]张亚平,王国强.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8]袁雅莎.高校师德理念的新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

[19]田秀云,李朝辉.论现代师德观[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20]王慧敏.熠熠烛光映天山—北大教授孟二冬新疆支教纪事[N].人民日报,2006-01-25.

[21]陈旭东.高校应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示范区[J].思想·理论·教育,2004(9).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积极影响高校教师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高职学生学习影响与优化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