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言说方式在中国电影文化与市场语境中的普适性价值

2015-12-29 04:48吴侃民
电影评介 2015年14期
关键词:大业建国刻画

吴侃民

《建国大业》言说方式在中国电影文化与市场语境中的普适性价值

吴侃民

《建国大业》是中影集团推出的献礼影片,以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该影片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胜利史,也表明银幕化的国家形象在改革开放30年后实现了跨跃性突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这部电影具有现代文化意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这部电影现实了与历史伟业的对话,成功地将民族历史怀旧注入到全球意识的文化转型当中,证明了国家在民众心目中历史必然性与合法性。不同于以往的借助文字或影像去复原历史的国庆大片,《建国大业》在言语方式上具有独特性,通过电影内容与现实建立起了一种对话联系。[1]自上映以来,影片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水平得到不少业界人士的认可和赞同,而由这部电影引发的话题至今都在被人们讨论着,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建国大业在制作方式上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但是在言说方式上,对中国电影文化和市场预警则具有普适性的特征,是可以被广泛借鉴和使用的,对于推动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影《建国大业》剧照

一、利用电影言语实现当代与历史对话

影片讲述了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展示了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例如,2001年年底,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增强与世界经济的合作,同时接受市场经济规则。2005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等等。

影片中对建国60年来,中国在社会改革、开放发展和民主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作了回顾。同时,对于60年里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挫折,以及党和国家人民共同经历的各种风雨作了简要而深刻的展示,中国已经从外界的怀疑、敌对与遏制中逐步发展壮大,并逐渐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关注。正如美国原来的商务副部长所说的那样,美德日韩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去寻找最适合的发展路线,甚至花费几个世纪的时间去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这是一种缓慢而正常的发展方式。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方式与此不同,它主要得益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措施。因为,中国的领导层政治权力和决策能力很强大,能够获得广泛的拥护。另外,推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了维护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重要途径,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走向市场机制的每一个决策都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而这些决策的目标就是摆脱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2]

在新的世纪里,经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人民奋发图强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巨大动力,从而团结一切力量逐步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而电影《建国大业》中对1949年的历史转折具有深刻的描述,这一历史转折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合法性,另外也是历史进步性的体现。影片《建国大业》篇幅不长,却将多年的历史浓缩了进去。同时,电影采用政论性电影语言,通过当代和历史对话的方式对1949年政党活动进行了描写,展示了历史转折时期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3]

影片《建国大业》对人民军队击溃国民党军队进行了着重描写,同时,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示了中共领袖们与各民主党派、各阶层民众团结一心地共谋人民民主建国大业的真诚、周密、全面的策划。体现出他们对于民壮派的尊重和关怀,充分发挥了政治协商的民主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代表官僚资本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坚持发动内战,屠杀民主人士,召开伪国大等。[4]在经济崩溃且国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其家族成员依然在肆意侵吞民间财富。国庆献礼电影《建国大业》运用全景式并采用了多视点的电影语言。不同于以往历史影片或国庆献礼影片,《建国大业》侧重于表现政治协商、民主表达和立法建国的主题,体现了电影化雨的呼应和重构,对全球化时代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平发展方针的时代精神也有突出描绘。

二、塑造鲜明的历史代表人物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是一部优秀的影像史记,电影的视野十分开阔,通过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明争暗斗的惊心动魄的描写,通过形象的典型客户啊,也展现了他们所代表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特点。特别是对进步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的形象做了深入刻画,展现出他们为实现民主建国的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刻画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形象,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民族精神。

电影《建国大业》是围绕核心历史人物的形象展开的,如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任弼时、朱德等。这些典型的历史人物形象是影片的核心人物,在电影的语言表达方面,没有刻画这些典型历史人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形象,而是通过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等事件,展示出革命领导人博大的胸怀,通过与民主党派代表人物之间肝胆相照的历史事件,对典型历史人物的民主精神进行了刻画,展示出强大的人格魅力。国庆献礼电影《建国大业》中,通过细节和具体的历史事件,对毛主席、周总理等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刻画。例如,冯玉祥遇难毛主席和周总理难以掩饰的深深悲恸,张澜身处险境时,他们又为之忧虑焦急,以上这些都突出了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人格力量。[5]而《建国大业》中另一个闪光点就是专程派邓颖超南下,邀请宋庆龄共商建国大计,而毛主席更是在北平的专列上迎接宋庆龄。以上这些电影画面展示的不仅仅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民主党派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事件,而且还突出了中共领导人注重诚信和情谊的人格魅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形象。电影通过对小型历史事件和细节的刻画,顺利激发了观众对历史的绵长的回忆,成功地激发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与此同时,从道德层面生动展示了政权的人民属性。

影片《建国大业》采用了多种言语方式相融合的表现手法,突出不同历史人物的形象。例如,对于年迈多病的老革命家张澜,坚持与中共合作等等,采用的是详尽描绘,突出了这为四川老革命家的精神。通过简练而节奏铿锵的手法,描绘了一段关于民主权利的慷慨陈词,展现了进步人士闻一多的诗人气度。而对于李济深这为国民党元老的刻画则运用了写实的手法,突出刻画了他在历史关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展示出他抉择时的痛苦。以上不同表现方式的综合运用,刻画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在面临政治抉择时的艰辛。这一巧妙的手法值得同列电影以及其他电影在刻画人物形象使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值得广泛借鉴和应用。[6]

三、电影语言娱乐化

娱乐化的语言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也是同类影片的一大进步。无论是演员选用还是情节构织以及语言娱乐化都体现了当代电影的进步。

首先,《建国大业》拥有170多位明星参与,众多明星的个人风采起到了一定的轰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历史和当代之间的对话。在历史中注入时尚元素,以及在政治事件当中融入娱乐元素,是当下促进电影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方法,效果也十分明显。明星群体性登场能够兼顾历史和当下、内容和观众之间的两重对话。让观众观众观看和接受历史人物,满足欣赏需求和对历史人物的审美追求。[7]172位演员如同172颗闪耀的星星,为电影增光添彩,为观众带去震撼心灵的审美感受。

其次,电影的情节更加惊奇,观众得到的视听感受更震撼。以上特点是诗化政论的需要,同时,这是满足当下观众审美品位的要求和具体体现。影片《建国大业》片长超过了标准的电影的放映长度,运用广角视点、点到为止的独特手法,完成了建国进程的历史再现。叙事方面,以全景式推进多视点叙事;人物刻画方面,运用奇特、典型、迅速的手法完成人物刻画。例如:电影当中对于冯玉祥维护民众的场面描写,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点到为止,在短暂的时间内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最后,采用带有幽默和实情的语言。电影《建国大业》的语言没有以往军史影片的刚性化特点,而是具有柔性化特点。例如,在淮海战役等重大军事事件的描绘中,描写了中共领袖们酣醉的场面以及抒情音乐,对于战场实况的刚性描写极少。电影用柔性化的语言突出了政治意境,也体现了当下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和谐的大环境。同时,在言语方式上还具有幽默感和喜剧性。这也是《建国大业》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时,中共领袖入场时神态各异,引人逗笑,而电影此时播放的也是是幽默、逗笑的现代音乐,调节了庄重的历史性会议的节奏和气氛,给观众以轻松愉悦的观影体验。[8]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三大特点是《建国大业》这部电影具备的突出特点,它在言语方式上打破了同类电影所运用的传统模式,大胆运用了一些新的元素,是对电影艺术的一次新的有益尝试。影片《建国大业》在观赏性和表异性都有突出的表现,让观众在对历史的怀缅中启发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获得特别的审美体验。这对于中国的电影文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电影中市场语境的运用也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1]李良嘉.从民俗看献礼片——以《建国大业》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177-181.

[2]韦丹秋.以《建国大业》为例探索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模式[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谷珊,秦彤,笪振静.从语域角度看《建国大业》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J].商,2014,10(10):269.

[4]张金凤,刘成贵.从《建国大业》等作品看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德育功能[J].芒种,2013,06(11):179-180.

[5]陈林侠.香港的焦虑:政治意识、“再殖民”及其身份认同的前瞻——以《建国大业》、《风声》在香港的传播为核心[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0,01(2):136-145.

[6]黄卓.从《建国大业》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运作[J].东南传播,2010,05(9):47-49.

[7]甘文瑾.《建国大业》:主流影片攀上新高峰[N].中国电影报,2009-09-24(016).

[8]叶雯雯.论新主旋律电影中的黑色电影元素——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02(2):44.

吴侃民,男,广东兴宁人,萍乡学院学报编辑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大业建国刻画
孜孜以求,遂成大业
Flow separation control over an airfoil using continuous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actuator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绿茵少年(三)
绿茵少年(四)
推进改革大业必须要“实”
Yarn Quality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Based on Rough Set and Knowledge-Bas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