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岩传奇

2016-01-04 00:32吴用耕
散文百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龙首龙母龙脊

●吴用耕

“喜来龙石坐,得乘榕树凉。突兀见元珠,凌厉起屋梁。寺北藏蛟室,至宝委道旁。天忽霹雳动,慷慨头角扬。骊龙一夕脱,明珠生夜光。甘霖洒玉壶,御风沛大荒,余幸遭兹石,为之勒文章。石而或知我,慎忽嗤予狂!”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知县刘烶《龙石咏》五言排律书勒于永贵里(东岱镇洪塘村)。《连江县志》乾隆版卷五《官师》载,“刘烶,山阴(浙江绍兴)人,能诗,工书法,有名士风流”。

东岱镇洪塘村“龙首岩”自宋代伊始即为福州府名胜之地。欣逢盛世,富裕的村民集资修建“龙潭公园”,园内花木扶疏,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不啻一处人间桃源仙境。园内最吸人眼球的为一块巨岩,横空突兀,气势磅礡,酷似神龙见首不见尾,曰“龙首岩”。龙脊、龙爪、龙舌,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堪叹造化神工。盘龙脊沿石磴迈步,石栏杆雕石狮子活灵活现、憨态可掬,门亭镌“龙石奇观”,亭联“径曲通禅室,门幽对野桥”、“凭栏遥浩月,倚树纳清风”,游人渐入佳境。“龙脊”长13米、厚3米,居高望远,曲栏下一泓清泉尽收眼底。此泉名曰“龙潭”,往日直通敖江入海处,江海相拥,舟楫纵横,“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块龙首石还以人文景观蔚胜,宽敞的“龙脊”上摩崖石刻目不暇接,如入书家画廊。“祝圣万年山”楷书,堪称巨擘,出类拔萃,每个字径高1.4米、宽0.9米,相传为宋大书法家米芾真迹,清乾隆乙酉岁(1765年)十月重刻,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隶书“钟灵秀色翠,盘龙化石重”,勒“嘉庆十年春金井陈锡同书”。隶草“龙潭路”、“戏水”与“见月请登磹观赏,有风皆入座乘凉”联句珠联璧合,诗意盎然,飘然欲仙。“映龙潭飞龙在天潜龙卧地,戏水塘泉水润墨清风灌田”,好似品赏一幅洪塘村亦儒亦耕的风俗画。

龙首石的左侧香烟缭绕,榕阴匝地,有“龙峰禅寺”及“吴氏宗祠”,横匾“洪江古刹”,楹联“地灵龙化石,刹古鹤参禅”,署“道光壬寅秋立”。坐榕树下,清风拂面,听洪塘耆宿为我们娓娓讲述龙首石传奇。

相传洪塘(龙潭)为东海龙宫洞府。龙王龙母生九子,贤肖不一。乡间素有“龙生九子”之说:即蒲牢、囚牛、睚眦、嘲风、狻猊、霸下、狴犴、贔屓、蚩吻。隋代大业中,凤城玉泉山独觉僧募缘修造敖江“通济桥”(俗称“江南桥”),由于龙子顽劣、毁坏桥墩,敖江两岸百姓叫苦不迭。妈祖林默娘悯民瘼,施法力,将洪塘龙王九子断为二截,造十八道石梁架于桥上,连江父老称颂。唯妈祖宅心仁厚,允龙王龙母于每年八月十五合家团圆于通济桥下,谓“龙吟凤逸”,俗称“蝶案潮平”。

龙母失九子痛不欲生,遂只身潜伏于马祖东引岛深海中修炼。现东引海滨有一道蔚为壮观的海蚀门。每当风涛大作时,黝黑的岩石在风浪中若隐若现,宛若一条巨龙在此戏水,得名“贝阙珠宫”,亦称“潜龙闹海”,为马祖东引旅游胜地。有趣的是,相传妈祖感念龙母之虔心,于是派出一个比丘(苦行僧)日夜为龙母念经拜佛,此景马祖谓“和尚看经”。马祖乡贤林沧浦赋诗:“乘兴登陆和尚山,看经无语水潺潺。绿岩衰草斜阳里,懒向东流问去还。”当地学者陈瑞琛吟咏更形象:“世间仅有此和尚,终身不进寺庙修,独坐岩中受佛戒,忘却岁序与春秋。未见庙堂只见僧,稳坐高岩口诵经,不避寒暑霜和雪,诠译佛法果与因。比丘孤坐蒲团上,面向岩壁看经书,不畏风吹和日晒,口中不住弥陀声”。一座龙宫连两岸,龙首在大陆连江东岱洪塘村,龙尾在马祖东引岛,千秋传为佳话。

猜你喜欢
龙首龙母龙脊
美育之窗
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
“三月三”、掘尾龙与龙母
青蛙谢龙母
龙首洞
“龙脊辣椒”过节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龙首
一统天下(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