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出路问题探析

2016-01-04 02:02翟纯纯李金泰黄易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出路培养

翟纯纯+李金泰+黄易飞

摘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党政后备人才、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干部中最具希望的一支队伍,也是一个最具独特性的群体,他们到农村工作的首期聘期是三年,其培养和出路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关系到大学生村官个人的发展前途,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持续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培养;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175-02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国家层面的人才战略工程。经过连续几年的公开选聘,预计到2015年年底,全国大学生“村官”数量将达到40万人。面对规模庞大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如何确保他们在基层“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是政府和社会的热切愿望。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当今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挑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困难,包括供大于求、论资排辈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内部压力,即村官本身的素质与基层要求的差距[1]。

1地方只能提供有限的岗位

随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全面实行,大学生村官人数急剧增加,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岗位却没有增长。以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为例,截至2012年12月底,该市630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有在岗大学生村官427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的职数有限,其中还有一定比例的“一肩挑”。这种“供大于求”的现状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热情。

2基层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

在基层成长起来的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相比,虽然年龄和文化优势不明显,但是有着大学生村官所不具备的工作经验等优势。乡镇一方面担心大学生村官担任“两委”正职会打击其他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担心大学生村官太嫩顶不住、太浅压不住,所以在使用大学生时倍加谨慎,仅让大学生担任副职。从兴化市的实践来看,担任“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与机关选派干部和本地村干部相比,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的缺失在工作能力和实绩上确有一定差距,这极大地制约了他们在基层树立威信、放手开展工作。

3乡镇害怕失败不敢大胆任用

培养大学生村官担任“两委”正职,在个别地方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是推广不足。多数乡镇以乡情、镇情特殊为由,不愿率先实施,寄望于其他乡镇先尝试、先探路,待总结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后,再稳妥地在本乡镇实施。

4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制约

大学生村官尽管学历高、有朝气,主观上积极上进,但客观上与“两委”正职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的不足往往表现在实际经验和阅历有所欠缺,心性浮躁,静气不够,对农村事务认识浅显,吃苦奉献精神不足等方面[2]。

由于面对这些困难时,大学生村官们如临大敌,导致许多大学生村官积极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各类招考。据兴化市统计,2008年以来选聘的637人中已有208人离任,占总数的32.65%,这些村官往往是佼佼者,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很强,他们的离开给乡镇也带来了困扰。

二、乡镇从谏如流对大学生村官改变现状有重要意义面对如此纷繁的问题,乡镇若能做到以下几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问题兴许能迎刃而解。

1优选精培,储备后备人才

乡镇可在扩大民主的前提下,推荐“两委”正职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相关部门针对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能力专长,量身定制培养措施,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实行导师制,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先进镇村参观,到各类培训班学习。条件允许时,可以调整后备干部的任职村,让他们获得更加完整的工作经历,为担任“两委”正职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要严格执行动态管理制度,让“两委”正职后备干部“能上能下”,选上了不是一劳永逸,干不好照样取消资格,让他们既有动力也有压力,时刻绷紧思想弦。

2畅通关口,积极选拔任用

青年干部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成长成熟。 “用当其时”中的“用”是关键。“两委”正职后备干部作为基层青年干部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乡镇要大胆启用、放手使用,要用起来,更要用到位。建议相关部门及时强调培养大学生村官担任“两委”正职对于基层和村官个人的重要性,引导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更新观念。

3跟踪培养,给予坚强支持

大学生村官担任“两委”正职后,任职单位要加强管理、多压担子、多交任务,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在配备班子时,应合理搭配,优先选配不争名、不夺利、服从大局的村干部,其中既要有熟悉村情的“谋士”,又要有年富力强的“闯将”,为大学生村官搭建一个对外有战斗力、对内有向心力的的班子。针对大学生村官资历较浅、资源不多情况,政府应及时伸出援手,多种渠道鼓励,帮助他们做实业绩,向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大学生村官“二次就业”问题凸显

大学生村官对期满后的出路,期望值较高。经调查了解,希望考取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占83%,有志于留任村干部的占8%,有志于创业富民的占5%,有志于另谋职业、发挥专业特长的占3%,有志于考研深造的占1%。这一发展期望,不同程度地导致他们对自身岗位认识不准,立足农村干事创业的信心不足,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意识不强。笔者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建立有序流动机制,使大学生村官不仅流得动、流得好,而且留得住。

1加大培养使用力度,选拔一批村“两委”正职干部

当前,农村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历史转变,“三农”事业急需具备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大学生村官参与其中。但是通过调研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主要是从事文字材料撰写等“软”性工作事务,没能真正接触农村工作的核心。因此乡镇要加大培养力度,让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各项工作,独挡一面开展工作,在实践磨炼中提升能力水平,增长见识才干,使他们不仅有职务,更要有职责。更要加大选拔使用力度,对工作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的大学生村官大胆使用,优先将他们推上村主要负责人岗位,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

2加大招考力度,提高公务员岗位定向招录比例

目前,乡镇机关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的趋势,急需一批有文化、有志于立足基层发展的年轻干部,而大学生村官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具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历,是进入乡镇机关工作的一支比较合适的后备力量。在公务员招考中,建议不断提高面向大学生村官招录公务员的比例,这样既能较好地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又能将优秀人才留在基层工作。

3加大选聘力度,优先选聘一批到市乡事业单位工作

市级机关每年都需要招聘一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议每年拿出十分之一的招考名额面向大学生村官。乡镇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工作表现好、工作业绩优的大学生村官直接选聘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

4加大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创业致富能人

大学生村官是引领农村发展的新生希望,因此要推动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富民实践,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建功立业[3]。深入开展致富能人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建活动,创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创造机会让他们学习生产经营技术、项目管理经验等创业所必备的实践知识,帮助他们增强创业信心、提升创业本领[4]。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组织相关专家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计划进行科学论证,帮助他们理清创业思路,提高创业成功率[5]。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采取融资创业、组团创业、大户带动创业等方式,成功跨出创业的第一步。为大学生村官配备“创业导师”,引导他们从自身专业优势出发,围绕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选准创业项目,主动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题,促进他们成长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习近平曾在湖南农村考察时强调:“变扶穷为扶智,建树源头制贫的理念。”而大学生村官政策正是这一理念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学生,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村民们如果能在他们的带领下整合资源,开展生产,进行创业,中国的农业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翟纯纯.新形势下高校对“准”大学生村官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

[2]翟纯纯,庄建国.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经贸导刊,2010,(8).

[3]尹德志.构建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J].领导与管理,2011,(4).

[4]聂邦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长效机制研究[J].就业创业,2011,(6).

[5]李尚坤.重庆市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出路问题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3.

(责任编辑:陈树)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出路培养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