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2016-01-05 15:44孙官玺
政工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部队红色基因

孙官玺

确保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孙官玺

习主席在全军政工会上强调:“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当前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深入推进,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国内外敌对势力网上加网下、“明枪”加“暗箭”的攻击诋毁愈演愈烈,固根与毁根、铸魂与蛀魂、扛旗与改旗的力量角逐激烈而残酷,更需要用好红色基因这个传家法宝,赓续光荣传统,弘扬优良作风,确保部队血脉永续、基因永存、根基永固。

一、健全红色谱系,着力打造铸魂育人、强根固本的生动教材

每一支部队都拥有独特的历史坐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最根本的是回溯历史根源、理清历史脉络、丰富历史资源,以扎实完善的史实史料勾画部队特有的基因图谱,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动教科书。一是全要素构建。当前一些部队在红色资源上存在重使用轻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对本单位悠久历史和厚重传统缺乏系统总结完善,导致红色资源零散化、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谱系、发挥整体功能。应区分类别对红色资源各要素进行统一规范,围绕部队历史这条核心轴线,明确特色精神、特色歌曲、特色口号等无形资源和历史实物、影像图片、图书资料等有形资源,逐项补充完善、建档立案,力求既有真实权威的历史读本、朗朗上口的传统歌曲、精练响亮的精神口号、辨识度高的特色旗帜,还有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富有代表意义的实物史料,全方位健全完善“红色基因库”。二是大纵深溯源。部队在发展历程中由于隶属关系变化、部队人员流转等原因,难免会出现断章脱节、脉络不清、史实失真的地方。各级在挖掘和整理史料时,应注重向历史深处寻根问源,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等权威史书中查证核实有关内容,深挖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相,切实把部队的起家源头、发展历程、主要战斗、历史荣誉、历代军政主官等理顺证实,深入挖掘蕴含在部队历史传统中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增强部队历史的厚重感。三是多方面征集。应善于通过多种途径、依靠多种力量完善史料,在同步征集新时期部队史料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到部队战斗过的地方档案部门、历史博物馆、红色纪念馆和部队档案部门搜集整理、补充完善相关史实;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对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部队英烈英模后代、重要军事行动参与者进行回访,努力掌握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对部队的特色传统歌曲谱写、重要历史标识设计等,积极组织专门人才参与整理创作,增强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二、建好红色场馆,着力打造以史鉴今、资政强军的有益课堂

红色场馆作为红色基因的物态载体,是我党我军革命历程和优良传统的记忆工程,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各级应重视建好用好本单位军史馆荣誉室,同时注重发挥驻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功能作用,通过红色场馆的教育熏陶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一是规范标准、统一内容。针对当前部队军史馆荣誉室展陈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结合自身建设实际,对展陈内容、布展形式、经费标准等进行统一规范,力求科学设计、合理编排,内容集中、逻辑清晰,增强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对于重点建设和有条件的单位,应注重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模拟历史场景,增强现场感体验感。着力抓好解说员队伍建设,引导解说员学史、懂史、爱史,做到一口清、问不倒。二是军民融合、共建共享。牢固确立军民融合理念,积极参与地方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建设,利用建党、建军、国庆等重要节日,组织官兵现地参观,配合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过组织生活、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官兵在追忆历史、情景感召中升华思想灵魂、锻炼党性作风。按照规定积极向地方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放

军史馆荣誉室,展示部队的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增强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军观念。积极向驻地政府争取资金、场地等支持,深度挖掘红色场馆的爱国、创业、奋斗等理念元素,增强社会教育和国防教育功能。三是灵活方式、创新载体。针对部队驻训时间长、动散条件下抓建任务重的实际,利用喷绘展板制作便携式简易军史馆荣誉室,建到驻训场、走进帐篷内,结合任务进程组织参观学习,汲取精神动力。加大数字军史馆建设力度,运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多维度展现部队发展历程,逼真再现历史场景、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让战史战功战例战将走出场馆,进入营区政治环境,以灯箱、标语、雕塑、长廊等载体进行延伸式、解读式呈现,引导官兵随时随地重温历史传统、感悟奋斗历程,自觉立起“精神界碑”。

三、加强红色实践,着力打造精武强能、练胆激气的广阔舞台

红色基因根植于战争实践,以尚武善战为浓重底色,以敢打必胜为内涵精华,以献身使命为永恒魅力,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只有深度融入强军备战的广阔天地,才能彰显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一是结合渗透常态融入。坚持把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融入部队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实践,自觉纳入主题教育、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轮训和日常政治教育,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培塑“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结合起来,与基层经常性争创评比结合起来,常态开展以部队英模人物命名、有部队特色传统底蕴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巡回宣讲等主题纪念活动,通过经常性灌输、普及性宣传、常态化实践,使红色基因成为官兵思想航标、情感寄托和行动罗盘。二是重大任务加钢淬火。始终把大项演习、抢险救灾、维稳处突、比武竞赛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有利契机,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持用传统精神激励官兵当先锋打头阵、扛红旗夺第一,自觉学习革命先烈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攻坚克难的无畏胆魄、献身使命的大忠大义,真正使“两不怕”精神成为官兵的职业操守、战史战例战将成为官兵的尚武宝典、先进人物战斗英雄成为官兵的崇拜偶像,切实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三是先进典型引领感召。坚持把身边典型作为物化红色基因、展示传统魅力的标杆导向,深入挖掘来自基层一线的强军标兵、道德模范、业务能手,引导官兵见贤思齐、仿贤育德,以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精神。注重培养单位典型,特别是对于我军创建发展过程中的“老底子”部队、历史上重大军事行动的主力部队、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部队,应坚持在建班子、配干部、抓帮建中突出重点用力,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把英模单位建成部队发展的窗口和旗帜。

四、拓展红色阵地,着力打造激浊扬清、强心励志的新质平台

习主席强调,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红色基因要焕发时代魅力、增强生命活力,就必须大胆迎接信息时代新挑战,主动应对网络传播新方式,切实管好用好网络这个“不关门的教育课堂”,把红色旗帜插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打造过硬品牌。当前涉军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一些名栏名号具有很强的传播力,点击率达10万以上的优质稿件层出不穷。当前不少单位都已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应抓住用好这个新质传播平台,设置红色基因专题栏目,坚持以内容求胜、以质量立身,组织精干力量,撰写追忆革命历程、体悟革命传统的好文章,不讲空话、不唱高调,以有军味、接地气的生动表达,强化对革命传统的文化自信。二是坚持时效为重捍卫历史荣誉。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最突出的就是频频拿党史、国史、军史做文章,歪曲历史、否定领袖、抹黑英雄,试图动摇党心军心民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级应主动接敌、积极迎战,敢于亮剑、善于亮剑,通过多种渠道旗帜鲜明予以批驳。特别是牵涉到本单位的历史事件、英模人物,更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激浊扬清的政治责任,通过军地各类媒体平台放大正面声音,让历史真相说话,用历史人物发言,通过揭批险恶用心、廓清思想迷雾,捍卫主阵地、激发正能量。三是坚持技术为本构建传播网络。树立“互联网+”新思维新理念,以政工网为主要依托,抓好网络扩容提速,构建网上红色资源数据库,优化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功能,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优化、资源共享的红色基因传播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加强对政工网各类红色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分析,聚焦官兵的关注点兴趣点进行针对性调整完善,实现红色教育由平面向立体、单向向多维、呆板向鲜活的转变。以互联网为辅助依托,充分发挥军营互联网吧、智能手机的媒介作用,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搭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平台、实时便捷的信息发布平台、思想碰撞的互动交流平台,利用多种手段载体为守住守好网络舆论阵地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西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办公室干事】

猜你喜欢
部队红色基因
俄部队军演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老部队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