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兼结合 技教互补”的双师队伍建设途径初探——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1-08 01:05高楠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专兼结合 技教互补”的双师队伍建设途径初探——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楠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吉林 吉林 132013)

摘要:“双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收稿日期:2015-04-2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4580)

作者简介:高楠(1969-),女,吉林松原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03-0052-0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03.014

Abstract:The team of double position teachers is the essential guarantee of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double position teachers,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position teaching staff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troduces the ways of construction.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4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中明确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要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可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紧迫任务。

一、“双师”及“双师结构”的内涵

所谓“双师”,目前有“双证书”、“双资格”、 “双能力”、 “双层次”、“双素质”、“双职称”、“双来源”等几种 “说法”,笔者认为 “双师”的内涵有“双素质”、“双资格”、“双能力”就能基本表达其双重属性。“双师结构”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个体,既指具有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又有工程师、经济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二是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既指具有从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又有在企业相关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工巧匠所组成的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本文所说的“专兼结合 技教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向校外兼职教师学习技术技能,校外兼职教师向校内专任教师学习教育教学能力。二者有机结合,共同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较少,师资来源渠道单一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教师入口比较单一,通过对吉林市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得知:高校毕业后直接担任专任教师的比例高达89.5%,而从企事业单位调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的比例非常少,仅为6.4%,这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教师动手能力较弱而导致的实践教学能力薄弱问题凸显,这就与培养社会亟需的理论够用、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相矛盾。而要解决这一矛盾,政策是关键,然而目前吉林省事业单位编制和企业编制往来自由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也就是说,高职院校还没有在自家编制数额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教师来源,即高职院校师资来源渠道主要还是高校应届毕业生。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教科研能力有待提升

(三)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管理困难

在企业“能工巧匠”不能成为高职院校编制内教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所聘用的兼职教师多为短期行为,既这些兼职教师的主要时间及工作不是在高职院校内教学,从而带来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这就使得学校对这支队伍管理困难。同时还存在着多数兼职教师缺乏系统、正规的教师培训,没有教师资格证,理论教学能力偏弱等问题,导致对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

三、“专兼结合 技教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院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着眼于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改变了师资队伍结构和提升了教师职业素质,积极建设“专兼结合 技教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我患了乳腺癌。目前病情已得到控制,但癌细胞随时都有转移的可能,我不知道还能活到什么时候。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快四十了才有了我。我还没有成家,刚买了一套两居室,把父母从农村老家接来不过才三个月而已。

(一)强化培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学院将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相结合,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一是通过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平台,有计划组织和选派教师进行国内培训。为此,学院制定了《2014~2015学院师资队伍暨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培训方案》。2014年学院下拨师资培训专项资金,由各教学单位根据本单位师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地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二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适应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2014年寒假学院开展了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有84名专任教师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强化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养,修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企业生产实践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更加完善,从设计上更加科学,从操作上更加具体,保证了每个学期按照专业培养规划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逐步建立起师资培养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四递进”的激励机制,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校内教学名师的遴选、聘任及培养,使得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带动和引领作用显现。

实践证明,灵活多样、具有可操作性的“双师素质”培养和培训方式,使得学院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逐步得到提升,截止目前,学院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已经达到78.5%。

(二)政策保障,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为贯彻吉林省“高教强省”文件精神,切实发挥职业院校作用,根据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制定了《学院外聘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的出台,让企业或行业的“能工巧匠”全职聘任到学院,和学院专任教师一起,组成了“专兼结合 技教互补”的教学团队。学院的这一做法,解开了“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死结,更加凸显了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得到上级部门和同类院校的认可。具体做法是:

1.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健全。该办法将兼职教师划分四个技能级别,分别是:初级技能师、中级技能师、副高级技能师、高级技能师。每个级别明确设置岗位数、岗位所需条件、完成岗位工作赋予的工资和津贴等规定,详实且可操作。学院协同有资质的机构为其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

2.兼职教师考核晋升机制完善。为切实发挥兼职教师的积极作用,学院将兼职教师完全纳入与在编教师完全相同的管理模式。制定兼职教师岗位工作目标,进行年度和聘期考核。特别是完善了兼职教师校内技术等级“双向”晋升机制,一种是在满足相应条件下,初级、中级、副高、高级技能师逐级晋升;另一种是学院支持兼职教师在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术等级上晋升。这一机制的建立并实施是学院在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创新。

4.专兼教师结对子,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理论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欠缺的是实践能力,而校外兼职教师技术技能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师傅带徒”能力强,但欠缺的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学院让二者结对子,各取所需,使得“专兼结合 技教互补”落到实处。

学院首批聘任的兼职教师正在“专兼结合 技教互补”的教学团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开展技术服务,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学院积极服务于社会,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学院专项重点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例如为吉林石化公司染料厂、炼油厂等企业员工和失地农民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专业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学院同时开展面向社会多专业(工种)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指导和帮助其进行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社会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实践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以老带新,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学院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每两年选派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实训的培训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结束后,评选“教学新秀”。截止到目前,学院已连续评选过六届的教学新秀,这些优秀的青年教师有的已将成为教学管理干部,有的成为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学院将充分利用国家和吉林省利好政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的“专兼结合 技教互补”的双师型师资团队,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贺文瑾.略论职技高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4).

[2]何小雄.高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 +1人才培养式的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3]张铁岩.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

[4]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49-50

[5]陈小波,梁英平.战略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54-59.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Position Teaching

Staff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Jil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GAO Nan

(Personnel Section of Jil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Jilin City132013,China)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ouble position teachers;teaching staff;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