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似性角度分析指示语的语用功能

2016-01-08 09:59刘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用学认知语言学

刘佩

摘 要:本文拟从象似性视角对指示语的语用功能进行阐释,再通过联系距离相似性、数量象似性、标记相似性和话题象似性等四个象似性原则对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会指示语等五种指示语类型进行语用分析,从中可发现它们之间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象似性原则可以广泛运用于语用学中,特别是其中的指示语中。同时,这也必将广拓象似性原则运用于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为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跨平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象似性  语用学  指示语  语用分析

一、引言

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之后,这很快便被奉为“金科玉律”,但是提出反对意见和表示质疑的大有人在,美国哲学家和符号学家皮尔斯(Peirce)在十九世纪末便提出符号三分法(象征符、象似符、指示符),认为“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1]之后,国外语言学家Haiman、Jacobson、Givon、Simone等和国内学者许国璋、刘润清、胡壮麟、王寅等都对象似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许国璋于1988 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指出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存在着“象似性”(iconicity)。[2]

Haiman将拟象象似性分为两种: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接着又把关系象似划分为数量象似、顺序象似、距离象似和标记象似。[3]王寅后来又提出了话题象似。本文将从距离象似、数量象似、标记象似和话题象似四种象似性对指示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李福印在其《认知语言学概论》中将象似性定义为语言在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的相似关系(2008:41),这里的意义包括所指意义,这就必然要涉及语境问题,而且意义又与功能、意向、话语用义(或叫话语的交际意义)紧密相关,就必然要与语符使用者密切相关,因此,象似性理论不仅属于之前一直在研究的语义学领域,而且还应当属于语用学。[4]而指示语为语用学中重要的内容,也是笔者所需要研究的方面。

二、从象似性角度分析指示语的语用功能

(一) 距离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的定义是功能上、概念上和认知上距离近的,形式上的距离也近(Givon,1994:51),概念距离的远近跟语言与形式之间的距离成正比。Haiman也指出语言符号之间的距离与符号代表的概念之间的距离相一致。他还提出社会距离象似性这一说法,即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中可反映人们之间社会距离的大小,社会距离可远可近,其远近取决于话语的使用。语言的使用规则有一条是:客气程度意味着距离远近,讲话者越客气使用的语言单位便越多,社会距离便越大。[5]

1.时间指示语

时间指示语是语言活动参与者用话语传达信息时所提及的时间。时间指示语中的一种情况是时态。在说英语的国家中,人们表达请求或建议时一般使用过去时而非现在时或将来时,一方面为了表达委婉,另一方面则体现人们之间的距离性,故意拉开距离,强迫感减弱,给听话者留下一定心理距离为后来的答应或者拒绝留下一定空间,以至于让说话者不会太过于尴尬。例如:

a. Would you pass that salt for me?

b. I would not do it like that if I were you.

a中说话者让听者帮忙拿盐时用“would”这一情态动词过去式,使人产生一种“遥远”的距离之感,减弱了命令性或强迫性。通过对比“Pass that salt for me”,便能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b中说话者给听者提建议,也用过去时,表达一种过去的思想或行为,更委婉,强迫性也大为减弱。由此可见,时间指示语中的过去时态体现了距离象似性。

2.社交指示语

社交指示语,指的是语言结构可以影射出社交活动参与者的社交身份、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谈及的人的关系。

在社交指示语中通过对不同称谓的使用来判断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关系。比如,英国有个有名的作家叫做Thomas Hardy,根据他的职业,作为读者我们可以称他为Writer Hardy,以示尊敬,作为他亲近的人或朋友,可以称他为Tom。例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不同称谓影射出人们之间不同且相对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距离从称谓的不同使用中自然或近或远。例如:

Teacher Wang said that the homework should be finished on time.

例子发生在师生之间,一方面学生称教授他们知识的人为老师,以表尊敬,另一方面,跟老师保持距离,特别是当老师非常严厉的时候。由此可见,社交指示语也体现出一定的距离象似性。

(二) 数量象似性

数量象似,即信息量大、信息难预测,语言表达既冗长且复杂。其认知基础是:语符量愈多,愈会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信息处理也就更加复杂,传递的信息量自然就很大。

指示语是语用学中一项重要内容。相对于其所指代的信息它传递的信息是已知和可预测的,而大部分指示语相对于它们所指代的词语使用的语符要简短,二者存在显而易见的数量象似性,同时体现了经济原则,这种语言现象较为普遍。[4]此说法不无客观性,深刻揭示了通过数量象似性可以研究大部分指示语这一重要规律。

人称指示语

关于数量象似性,李福印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一书中说道,“英语名词复数的规范形式是在单数形式上添加语素,形式的增多表示意义的添加,这就是数量象似性的一个表现;事实上,研究表明,世界上只有复数形式比单数形式长的语言(Jacobson,1990:414),这说明数量象似性在语言中普遍存在。还有,英语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在音素上逐步递增,表示程度加强(Jacobson,1990:414),也体现了数量象似性。”[6]由此可知,象似性在句法中可以研究,在词法中亦可探究,因指示语一般是由单个词组成,故利用词法研究象似性具有可能性。经研究,人称指示语中的两个方面符合数量象似性,其一是人称复数,如,we/us,you,they等,其二是指示词的复数形式,these,those等。例如:

a. Let us preserve the earth we live by together.

b. These men work extremely hard to support their families.

a句在翻译时多将us译成“你我”,这一整句就变成“让你我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中“你我”比“我们”更富韵味,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符合了汉语的韵味,而且表达了环境保护者所要抒发或倡议的内容: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可见,两个人称代词的简单叠加起到了加强程度和意义的功能,叠加意味着数量多,具有一定的数量象似性。b句译为“男人们卖力工作以养家”,“男人们”中的“们”跟“男孩女孩们”里的“们”一样,起到指示句中“these”的作用,意为在数量上多于一个。指示词的使用,表示程度的加强,体现了数量象似性。

(三) 标记象似性

标记规则有有标记和无标记之分,无标记项指意义具有普遍性特征,有标记项指一对成分带有区别性特征,有非常规性,有特殊意义,成分在交际中不可预测的情况较多。(王寅,1993:192,358)

标记象似性,指可预测意义和常规意义象似于无标记语言,只需要最小推理;额外意义象似于有标记语言,处理话语时需要花的时间较多,付出的努力较大。(王寅,2006:559)

空间指示语

除了可表示空间指示词的地点状语之外,指示词“这”(this)和“那”(that)亦可以表示空间指示语,如,“坐这儿”、“站那儿”等,其一般与“边”、“地方”、“地区”、“城市”、“国家”等地点名词一起使用,且表物体的名词也代表它们所在位置,也可与“这”,“那”一起使用。空间指示语与时间指示语的标记象似性分析同理,再以一例进行阐述:

a. I prefer to stand by this desk.

b. I would like to sit in that chair.

例中this desk和that chair都无标记性,表现了说话者的喜好,理解起来不费力,相反,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有标记性,表示说话者不喜欢待在那些地方,理解起来相对来说较喜欢待的地方费力些。故,空间指示语有标记相似性。

(四) 话题象似性

王寅将话题象似性定义为:句子的话题象似于思维上的起点。[7]人们在说话或写作时,都有一个起点,也就是思维起点,思维起点在语言中的表述就是句子的话题,其与思维存在象似性。

句子的开头往往是说话或写作的起点,是句后其他表述内容的基础部分。同时,句首内容可让信息接收者获得信息发出者发出的信息,这对于语用交流不无重要性。从信息结构的角度讲,句子的第一成分叫话题,是句子其余部分叙述内容的起点。(王寅1993:340)这一抽象模式为:话题+主语+谓语+宾语。例如,Judging by his appearance(话题),he(主语)is(谓语)over forty(表语)(从外貌上看,他有四十多岁了)。

语篇指示语

语篇指示语指在说话或行文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词汇或语法手段来传达话语中某部分或某方面的指示信息。英语中基本的语篇指示词有:this,that 以及带the 的名词短语。[8]例如:上面的例子That was a very nice thing to say中的that就是语篇指示词,具有前指功能,即指前面所说的事情,不仅减少了词量的使用,具有经济性,而且起到了开启话题的作用,有利于语用交流的进行。例如:

a. A:How do you think of sci-fi films?

  B:Ah,that is one of my favorite types.

b.I bet you haven′t heard this story.

a中的that指代上一句中的sci-fi films,作为问句的中心词被答句中的指代词所替代,之后作为答句中的话题使用,接着会话由科幻电影这一话题展开。b中指代词this虽然放在后面,但是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This story,I bet,is what you haven't heard about,在这里依然不影响其作为话题来使用。这句中的this指的是接下来将要叙述的故事内容,具有语篇指示词的作用。故,语篇指示语可从话题象似性角度进行阐释。

三、 结语

语言符号并非是任意的,它还具有一定的象似性。然而语言也并非全由象似性原则构成,它与任意性一起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和思维。

象似性原则广泛存在于语用维度,与语用学中的语用原则等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本篇特指指示语的部分。

将象似性理论与指示语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扩大研究视野,拓宽象似性原则运用于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为语用和认知跨平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Haiman J.Iconicity in syntax[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985.

[4] 王寅.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3(1):3- 12.

[5] 张凤.语用层面的距离象似性考察[J].外语研究,2003(4):21-24.

[6]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8.

[7] 王寅.从话题象似性角度谈英汉句型对比[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8(2).

[8] 罗娟姣.英语指示语及其翻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

猜你喜欢
语用学认知语言学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浅谈语用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用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