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哲学的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研究与实现

2016-01-09 13:09李旎李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0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模式有效性

李旎+李莺

摘要:该文用生态哲学的思维,论述了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以此为依据,分析生态课堂的模式,说明生态课堂的有效性。最后指出,借鉴以往的教学改革成果,构建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

关键词:生态哲学;生态课堂;特征;模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093-02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Computer Course Ecological Classroom Based on Ecological Philosophy

LI Ni1,LI Ying2

(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Hunan City College,Yiyang 413000,China;2.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Hunan City College, 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ecological classroom by means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thinking. Based on them, the model of ecological classroom is analyz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cological classroom is illustrated .Finally , it is pointed out that ecological classroom is built by results of early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ecological philosophy; ecological classroom; features; model; effectiveness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我们计算机教师开始用生态学的眼光审视计算机课堂教学,认识到计算机课堂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生态系统[1]。课堂的生态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环境系统指教学的物质设施和非物质元素(规章制度、班级文化、学风、教学等),教学活动是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不同的课堂主体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与交流。由此形成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改革思想。任何改革都需要哲学的智慧,本文以生态哲学的思维来探讨计算机生态课堂的特征,分析计算机生态课堂的模式与有效性。借鉴本人的教学经历,从三个方面分析,得出在大学本科计算机课堂 教学中建立生态教学模式,适应时代潮流。

1 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哲学有自己的思维特色,胡安水先生著的《生态价值概论》一书介绍了十大生态思维[2],用于课堂教学,就可以解读生态课堂的基本思路与特征。为方便读者对照胡先生的原著,本文仍用他的标题与排序。

1)生命中心思维。一切生命处于生态系统的中心,生态课堂既不是只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只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中所有的学生与老师都是生态课堂的中心,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同等的责任与话语权。物质与非物质的环境元素环绕在人的周围。整个课堂系统是运动的、有生命的,它创造了系统所有的能量与生命现象。

2)辩证思维。人与环境是辩证关系,但主要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统一关系。生态课堂中,人与环境之间主要是互补性,教学环境,如教学设施(教室、计算机、网络等)、班级文化(学风、教风等)、规章制度(教学时间、课堂秩序、评价制度等)都是为教学主体服务的。同时好的教学环境也需要人去建设与呵护。

3)过程思维。教学过程是生态课堂的一切。各主体的适应能力是生态课堂运转的第一要素。生态课堂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否自主学习是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主要区别。学习是人的一种基本生物活动,这种活动的自然、顺利实现伴随着快乐与舒适,所以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平和、愉快的过程,任何高压、训斥都不利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与开拓创新的热情和欲望。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这种热情与欲望,善于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

4)系统思维。与一般生态系统一样,生态课堂的边缘是相对的,其基本特征是开放性与多样化。生态课堂在空间上不限于教室内,应当扩大到寝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乃至于整个社会,在时间上也不限于课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是教材与老师的传授,当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相当普及,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与电脑,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知识,多种方法探讨学问。生态课堂模式的多样化,使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使用,需要的只是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并能结合生态课堂的其他特征协调处理。同时,学生的探讨与见解往往会突破教材的内容,讨论的结果也可能是发散的,多样的,不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5)自然思维。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有终极意义。生态课堂的环境元素包括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也包括如教风、学风等“软件”,必须努力建设和利用课堂环境,让它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这不仅是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每个学生的责任。

6)平衡思维。生态课堂需要在各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保持平衡(通常是动态平衡),和谐相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团队精神,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与交互关系,对于生态课堂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讨论中不要恶语相向,对于错误的意见也不要责罚,要容得下与书本、权威不同的见解,乃至“异端邪说”。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性探索。

7)低成本思维。人类无法长期维持高成本的生活,生态课堂也只能在低消耗的条件下运行。主要是设备消耗与时间消耗,要力求以最低的消耗获得最好的效果。

8)外力思维。人类需要借助外力即环境的力量维持生存,生态课堂的各主体需要借助于外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例如老师的指导,计算机网络工具的使用,同学间的互相探讨,班集体的帮助等等。特别重要的是教师的作用,虽然学生有学习与成长的本能,但是老师的帮助可使他们成长得更好。

9)保护思维。应当将对象的利益即环境的利益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上。生态课堂的每个主体都必须保护其周围环境的元素,这里的环境元素,既指生命物质,也包括非物质的元素。例如,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并以有利于他们的方式与之打交道。

10)未来思维。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了所有生命追求长生的本能意识,生态课堂必须立足于课堂主体的长远利益。还要注意这种教学的可推广性与可持续性,短暂的观摩性的表演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2 关于大学计算机生态课堂的模式

由生态课堂的多样化可知,实现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定的模式。李建华教授说:“大学教育的最好模式就是‘没有模式,不拘一格育人,不要把学生教育成工具”。[2]当然,也不是什么教学都可以冠之以“生态课堂”,它要符合前述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下面我们来考察一下目前许多计算机教师推崇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基本过程是“选题—略讲—探究—讨论—总结”。

1)选题。教师根据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一个课题,它一般涵盖计算机教材上一章或几大节的内容,题型中等,有一定的“嚼头”。

2)略讲。把学生集合起来,由老师向学生略讲有关本课题的基本概念,不详细展开,时间上必须非常节约,以便把主要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这一步的教学艺术在于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索的热情。

3)探究。学生自由组合,自主探索,寻找课题的解决方案。这时不仅要精研教材,还应当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多渠道获取知识与信息,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与实验。这阶段占时最多,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和学生小组。教师与学生主要利用手机与网络进行交流。

4)讨论。大班讨论。各学生小组提出自己的探究结果,互相比较,互相补充,各抒己见。这时主要由学生发言,教师也可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参加讨论,相互之间完全没有压制,只能以理服人。对于讨论当中出现的“奇谈怪论”,尤其不能轻易否定。

5)总结。最后由老师与学生一道作出适当的总结与评价,可以在大班讨论后立即作出,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总结与评价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为下一次课保留激情。

对照生态课堂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学生自主学习,同学相互帮助;过程开放性,解答多样性;使用网络工具,讲究教风学风;方法可推广,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加上老师的教学艺术,做到节约时间成本,保护学生激情,培植团队精神等等,那就是一种生态课堂。

上面的讨论至少可以说明两点:

1)虽然生态课堂没有一定的模式,但生态思维的智慧可以为构建计算机生态课堂提供一种评价标准。

2)以往老师们的教学改革成果,可为建构计算机生态课堂提供重要借鉴。

3 大学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的有效性分析

1)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实行开放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与自信心,提高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与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多渠道获得信息,可能发现课本与老师说的,与网上的说法有很大的分歧,自己与同学之间的见解也有差别。谁的意见更正确,需要自己进行辨析,决定取舍与修正。有时,从资料上找不到问题的直接答案,还需要经过自己与同组的同学一番艰苦的探索,才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经过研究才获得的成果,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释放出求知的热情,琢磨的能量和探究的潜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极其有利。

2)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人人有创造”,并提出实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措施和方法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生态课堂的特征就是能解放学生的大脑、口、手、时间、空间,所以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还表明,学生在心情愉快、情绪饱满、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创新思维易被激活。生态课堂良好、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形成。

3)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以人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他们的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体现了现代教学价值观。平等、和谐、互惠、共生的生态教育理念,培育了教师的现代教学能力与学生的现代学习能力,表现出生态课堂的现代性。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即具有创造性、自主性,有责任意识、有知识的人才。

4)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有利于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学体系,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优良的课堂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成了“高效”课堂的诞生。同时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条件,转化为教师知识更新与知识创新的动力,造成了“教学相长”的形势。

5)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开放性与多样性特征,使生态课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有利于大学教育目的的实现。周光礼先生说:“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知识和理性的社会行动者”。[4]他还解释说,可将大学教育目的进行分层处理,包括工具理性层次、道德理性层次、思辨理性层次等。正是生态课 (下转第97页)

(上接第94页)

堂可以将这几个层次的教育全部包容其中。首先,生态课堂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的包容性可以让学生学得职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其次,生态课堂自由讨论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提高理性思考的气质,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能遵循理性原则行事。再次,生态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关心他人的成功,理性对待思想冲突,有利于培养道德理性。让学生形成道德自主意识,进而愿意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生态课堂是实现大学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一种现代教学形式。

6)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理念构建的课堂教学,它的推广促使生态学在大学教师中的普及,推动大学文化的“绿色化”演变,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其影响可惠及整个社会。

7)生态课堂的主要特点在于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教师的创新能力。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创新素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构建生态课堂,具有现实性、也有前瞻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综上可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创建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根据以往教育改革方面的成果,总结与升级教育教学改革,更多的实现计算机课程生态课堂,更大的成就正在向我们招手。

参考文献:

[1] 刘贵华,岳伟.论教师的课堂生态意识及其提升[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6):30-34.

[2] 胡安水. 生态价值概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3: 9-11.

[3] 李建华. 大学的管理与伦理[M]. 湘潭: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3:30.

[4] 周光礼. 培养理性的行动者—高等教育目的的再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49-57.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模式有效性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