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评析

2016-01-11 05:31师艾丽安俊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3期
关键词:酸乳谷氨酰胺球菌

师艾丽 安俊平

(徐州市肿瘤医院消化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等,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但是,有学者指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情的发生和发展与其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最新的临床研究发现,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其肠道菌群的平衡,且安全性较高。为了进一步探讨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72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均经腹部B超检查、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得到确诊。按照随机方案将这72例患者分成试验组(36例)和参照组(36例)。在参照组的36例患者中,有男性13例,女性23例。本组患者年龄的范围在23岁至75岁之间,其年龄平均为(43.2±6.8)岁。本组患者的病程在1.5个月至6个月之间,其病程平均为(3.1±1.8)月。在试验组的36例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21例。本组患者年龄的范围在24岁至73岁之间,其年龄平均为(45.1±6.5)岁。本组患者的病程在2.5个月至6个月之间,其病程平均为(3.7±1.5)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为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1)使用解痉药、止泻药对患者进行治疗。2)对患者进行常规补液,以维持其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

1.2.2 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谷氨酰胺颗粒进行治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由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使用方法是:每天服3次,每次服1g,应连续用药1个月。谷氨酰胺颗粒(由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2.5g/包)的使用方法是:每天服3次,每次服10g(温水冲服),应连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2)观察两组患者乳杆菌的水平、肠球菌的水平、酵母样真菌的水平;3)观察两组患者口干、眩晕、嗜睡、胸闷、四肢麻木、失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患者乳杆菌的水平越高、肠球菌的水平、酵母样真菌的水平越低,说明其病情恢复的越好。

1.4 疗效评价标准[3]1)显效:患者的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机能恢复正常。2)好转:患者的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有所改善,身体机能趋于正常。3)无效:患者的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未改善,甚至在加重。治疗的有效率=(显效人数+好转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乳杆菌的水平、肠球菌的水平、酵母样真菌的水平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乳杆菌的水平、肠球菌的水平和酵母样真菌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乳杆菌的水平更高,其肠球菌的水平和酵母样真菌的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 杆菌的水平、肠球菌的水平、酵母样真菌的水平 (¯±s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 杆菌的水平、肠球菌的水平、酵母样真菌的水平 (¯±s )

组别 n 肠球菌的水平 乳杆菌的水平 酵母样真菌的水平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参照组36 36 t P--9.38±1.17 9.46±1.12 0.2964 0.7678 7.17±1.24 7.63±1.17 4.3640 0.0000 8.52±0.63 8.61±0.58 0.6306 0.5304 9.73±0.81 8.94±0.72 4.3737 0.0000 4.52±0.62 4.43±0.56 0.6463 0.5202 3.54±0.37 4.03±0.31 6.0907 0.0000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n,%)

2.3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中有1例(占2.8%)患者发生了口干,有1例(占2.8%)患者发生了眩晕,有1例(占2.8%)患者发生了嗜睡。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3/36)。参照组患者中有3例(占8.3%)患者发生了胸闷,有4例(占11.1%)患者发生了口干,有2例(占5.6%)患者发生了四肢麻木,有2例(占5.6%)患者发生了眩晕,有1例(占2.8%)患者发生了失眠。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13/36)。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学者指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情的发生和发展与其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属于益生菌制剂。此药具有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生长,阻止致病菌进入肠道、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作用[4]。谷氨酰胺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可在肠道内代谢[5]。此药具有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乳杆菌的水平、肠球菌的水平和酵母样真菌的水平相比差异不大。在治疗结束后,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乳杆菌的水平更高,其肠球菌的水平和酵母样真菌的水平更低。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这与林诚[6]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其肠道菌群的平衡,且安全性较高。

[1] 沈哲,马良.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234-236.

[2] 曾令容,李荣萍,陈青云,等.益生菌制剂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作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4):430-432.

[3] 孟凡军,刘晓波,刘光军,等.左氧氟沙星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3,12(8):597-600.

[4] 朱丽明,柯美云,周丽雅,等.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10):1070-1074.

[5] 庄莹,林志辉.2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与结肠黏膜肥大细胞、P物质含量的相关性[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2):91-95.

[6] 林诚.复方谷氨酰胺联合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5):149-151.

猜你喜欢
酸乳谷氨酰胺球菌
澳新拟批准一种谷氨酰胺酶作为加工助剂
热处理和转谷氨酰胺酶对凝固型酸乳品质的影响
焦作某医院中段尿分离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Role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s with Droplet Relative Dispersion in IAP AGCM 4.1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谷氨酰胺酶活力研究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200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酪蛋白磷酸肽-钙络合物对酸乳贮藏特性的影响
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烧伤患者的支持作用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