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生成素与输血阈值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并发症中的影响观察

2016-01-12 09:24邓巍,张巧敏,李秋平
河北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并发症

论著

红细胞生成素与输血阈值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并发症中的影响观察

邓巍张巧敏李秋平崔艳玲赵永红王岩

作者单位: 072750河北省涿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邓巍、王岩);河北省望都县医院护理部(张巧敏);河北省乐亭县汀流河镇中心医院外科(李秋平);河北省保定市第四医院内科(崔艳玲);河北省乐亭县医院外科(赵永红)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红细胞生成素与输血阈值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80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均为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2组NGB表达量在入院时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后经积极治疗,在第7天、第14天均呈明显升高表现,其中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行APACHE Ⅱ评定,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入院后第7天、14天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输血阈值经评估为(73.4±4.5)g/L,低于对照组(83.7±4.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死亡事件,观察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脑干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3例,肾衰竭2例。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可降低输血阈值,防范严重并发症,提高神经保护作用,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远期预后意义重大。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输血阈值;颅脑损伤;预后;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20.014

【中图分类号】R 651.15

收稿日期:(2015-05-21)

近年来,交通事业的发展引发高能量创伤的增加,由其引发的颅脑创伤率逐年上升,致残致死率均居较高水平,除患者自身背负巨大痛苦外,还较大程度上加大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故对可减低致残、致死率的治疗方案进行选择,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属肽类激素,其在胎儿期由肝产生,待成年后,多由肾脏内皮细胞、肾小管分泌[1]。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对EPO受体及EPO产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次选取颅脑损伤病例,观察红细胞生成素与输血阈值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涿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9~62岁,平均(52.7±2.3)岁。纳入标准:均经CT检查证实;创伤至入院<24 h;入院>2周;无凝血功能障碍;哥拉斯加昏迷评分结果为3~10分。排除标准:红细胞增多症;有精神异常;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禁忌或应用后有不良反应;红细胞比容(HCT)男>0.050 L/L,女>0.45 L/L,持续升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2组入院即给予常规方案应用,包括甘油果糖、甘露醇降颅压脱水,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取依达拉奉对氧自由基药物清除,并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本组颅脑损伤病例在常规方案应用基础上,取重组人EPO(rhEPO) 10 000 U在入院第3天、6天、9天、12天皮下注射。为防铁缺乏,2组在治疗期间均取铁剂琥珀酸亚铁薄膜衣片口服,100 mg/次,2次/d;叶酸片0.4 g mg/次,1次/d,并补充维生素B12,25 μg/次,3次/d。

1.3指标测定收集标本,在2组病例入院当天、入院第7天、第14天抽取8 ml空腹静脉血,在3 ml、5 ml试管中分别放置检测。(1)脑红蛋白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红蛋白。即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对血清中含有的人脑红蛋白(NGB)表达量测定;(2)行APACHEⅡ评分评定;(3)记录2组输血阈值;(4)记录并发症情况。

2结果

2.1脑红蛋白检测2组NGB表达量在入院时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后经积极治疗,在第7天、第14天均呈明显升高表现,其中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APACHE Ⅱ评分2组入院时行APACHE Ⅱ评定,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入院后第7天、14天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2组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14天 NGB变化比较

组别入院时入院第7天入院第14天观察组90.4±4.3102.4±5.3119.1±3.6对照组90.1±5.694.1±4.296.4±5.3t值0.2938.87125.154P值0.7700.0000.000

表2 2组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14天APACHE Ⅱ评分比较 n=40,分,

2.3输血阈值情况观察组病例输血阈值经评估为(73.4±4.5)g/L,低于对照组(83.7±4.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均无死亡事件,但观察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脑干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3例,肾衰竭2例。

3讨论

针对颅脑损伤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如何加重神经保护,为临床重点关注的内容。多项研究指出,颅脑损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两种,诱导继发性损伤的因素较多,如钙离子内流、气自由基增多等,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危害的措施,临床包括应用神经保护剂及传统的神经保护措施等。神经保护剂为神经生物研究的难点、热点,目前种类繁多,如钙通道调节剂、钙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等,但几乎所有药物应用在动物实验中时均有效,却有较差的临床应用效果,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对临床应用造成一定限制[4,5]。而传统的神经保护措施,如高压氧治疗、持续头部物理降温等,效果尚有限。故对新型更为有效的保护神经的药物进行研究,为临床努力的方向[6,7]。

EPO为一种糖蛋白细胞因子,为肽类激素,由哺乳动物肝脏和肾脏产生,分子质量经研究示为64 kDa,可对幼维红细胞增生产生刺激,促使红细胞成熟及血红蛋白化。EPO完整的内源性分子由唾液参与酸化的糖链及多肽链构成,其中EPO体内,N2连接糖基为关键的生物学活性部分,而糖基上的唾液酸对EPO酸性有维持作用,并对与细胞表面分布的半乳糖受体结合产生阻断,是决定EPO活性的成分。正常神经系统发育中,EPO为不可或缺的生长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EPO受体有广泛表达,包括胶质细胞核血管内皮、神经元,具多种神经保护效果[8,9]。

针对颅脑创伤后rH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具体包括:(1)通过细胞内皮发挥作用,可通过对细胞因子的介导作用改变,使颅脑创伤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降低;(2)rhEPO通过对机体的炎性反应抑制,使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的表达减少,进而使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发生几率降低;(3)rhEPO对血红蛋白的生成有促进作用,血红蛋白增多,可使携氧量增加,为脑部缺氧的减轻提供了条件;(4)rhEPO可对多途径诱导的脑损伤抑制,如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抑制,使因细胞色素C参与调控的相关半胱天冬酶的激活减少,进而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脑部水肿,发挥神经保护效果[10,11]。

此外,NGB为一类携氧蛋白,其在机体许多组织中均有表达,如视网膜、大脑皮层,除在神经系统中分布外,非神经系统如肾上腺、垂体等中也有分布,NGB在人体中以多种形式存在,亚细胞多在细胞浆中,NGB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有一定的清除神经系统NO代谢作用,使NO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减少[12]。而机体缺氧缺血基本在同一时间发生,缺血缺氧对NGB的表达均有诱导作用。本次实验观察组应用rhEPO治疗,结果示在第7天、14天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故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降低了输血阈值,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13]。

综上,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可降低输血阈值,防范严重并发症,提高神经保护作用,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远期预后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娄季宇,曾志大,杨霄鹏,等.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316-318.

2Kumral A,Gonenc S,Acikgoz O,et al.Erythropoietin increases glutathione peroxidase enzyme activity and decreases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s in 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neonatal rats.Biol Neonate,2005,87:15-18.

3吴千海,陈宏,王蕾,等.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ICU危重患者贫血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当代医药杂志,2013,20:11-13.

4Spandou E,Papadopoulou Z,Soubasi V,et al.Erythropoietin prevents longterm sensorimotor deficits and brain injury following neonatal hypoxia ischemia in rats.Brain Res,2005,1045:22-30.

5Lamon S,Russell AP.The role and regulation of erythropoietin(EPO) and its receptor in skeletal muscle:how much do we really know.Front Physiol,2013,4:176.

6胡志兵,孙卫文,陆雪芬,等.慢性脑供血不足大鼠脑中脑红蛋白的表达.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131-133.

7Fordel E,Thijs L,Martinet W,et al.Neuroglobin and eytoglobin overexpression protects human SH-SY5Y neuroblastoma cell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cell death.Neurosci Lett,2006,410:146.

8徐琼,黄晓峰,魏小燕,等.成年大鼠视网膜中脑红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分布.国际眼科杂志,2009,9:35-37.

9Zhou GY,Zhou SN,Lou ZY,et al.Translocation and neur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transactivatior-of-transcription protein-transduction domain-neuroglobin fusion protein in primary cultured cortical neurons.Biotechnol Appl Biochem,2008,49:25.

10Corwin HL,Gettinger A,Fabian TC,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epoetin alf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N Engl J Med,2007,357:965.

11朱灵,汤永红,袁旭光,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及热休克蛋白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97-100.

12雷绍,军黎伟,苏勇.C-反应蛋白与血液透析患者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关系.中国社区医师,2013,15:66-67.

13雷朋,贺建勋,张卫民,等.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模型脑红蛋白表达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114-116.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并发症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