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2016-01-12 09:24邓毅,雷鸣,吴雪峰
河北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冠心病

论著

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邓毅雷鸣吴雪峰周权

作者单位: 41500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E-mail:cdyywuxuefeng@126.com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内脂素和ox-LDL水平。收集各入选病例相关临床资料,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同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Gensini评分与冠心病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各临床组间血清内脂素和ox-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脂素、ox-LDL、TC、LDL-C、LP(a)水平均为冠心病患者冠脉Gensini积分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内脂素和ox-LDL水平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冠心病;内脂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Gensini评分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20.025

通讯作者:雷鸣,41500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中图分类号】R 541.4

收稿日期:(2015-03-28)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多种炎性递质可能是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1]。内脂素又称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内脂素主要分布于脂质丰富的巨噬细胞,可能是不稳定粥样硬化病变内泡沫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稳定性降低方面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3]。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是一种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泡沫细胞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变化,而ox-LDL 在泡沫细胞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ox-LDL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脉病变情况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11月我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89例,其中男50例,女39例;平均年龄(66±12)岁。按美国心脏学会(AHA)冠状动脉造影指南,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技术,造影结果由经验丰富的心脏介入专科医师判定,以目测法评估病变部位性质及狭窄程度。主要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如对角支、钝缘支)直径有≥50%的狭窄即诊断冠心病。所有患者均排除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肺炎、胆囊炎等)、严重肝肾疾病,近期内未服用过抗生素、降脂药。另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5±1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证。

1.2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5]采集入选病例所有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其中无任何异常发现为0分,狭窄≤25%为1分,狭窄≤50%为2分,狭窄≤75%为4分,狭窄≤90%为8分,狭窄≤99%为16分,100%狭窄为32分。计算各节段计分乘以相应系数(左主干5.0,左前降支近段2.5,中段1.5,远段1.0,第一对角支1.0,第二对角支0.5,左回旋支2.5,左回旋支远段、后降支、钝缘支均1.0,后侧支0.5,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和后降支均1.0),总积分为各节段积分之和。

1.3试验分组根据1979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 组:(1)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9例;(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7例;(3)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3例。根据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分级,按3分位数间距由低到高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9~40分(36例),中度狭窄组41~62分(32例),重度狭窄组63~97分(21例)。

1.4检测方法血清内脂素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由上海劲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清ox-LDL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由上海荣盛公司提供;酶标仪为安图PHOMO型酶标仪,具体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结果

2.1冠心病各临床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较,2组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吸烟、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水平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Gensini评分有显著增加(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各临床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在冠心病不同临床表型及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冠心病各临床组血清内脂素和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检验显示,各临床组间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070,P=0.000;F=28.419 ,P=0.000)。见表2。

表24临床组血清ox-LDL和内脂素水平比较

组别内脂素ox-LDL对照组(n=56)7.06±2.03453.27±206.69SAP组(n=39)8.69±2.20*669.67±241.25*UAP组(n=37)11.28±2.19*825.15±248.63*AMI组(n=13)14.52±2.23*989.51±312.7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组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两两比较,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ox-LDL水平与

2.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Gensini评分与冠心病各危险因素的关系在以a=0.05为入选标准和a=0.10为保留标准的条件下,将年龄、性别、空腹血糖、吸烟、以及血清TC、TG、HDL-C、LDL-C、LP(a)、内脂素、ox-LDL水平作为自变量,冠脉Gensini积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stepwise法进行变量的筛选。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脂素、ox-LDL、TC、LDL-C、LP(a)水平均为冠心病患者冠脉Gensini积分的影响因素,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见表4。

表4 Gensini评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3讨论

内脂素是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日益受到重视[6]。内脂素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具有类似胰岛素的活性,它与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以及破裂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7]。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泡沫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内脂素呈高水平表达[8-10]。张艳等[11]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破裂区的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其破裂斑块局部表现出更显著的内脂素免疫染色,分析其原因由于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中ox-LDL和炎性因子的增加,上调了人巨噬细胞内脂素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年龄、高血压、吸烟、肥胖、糖尿病等已知的高危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冠心病各临床组血清内脂素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UAP组和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血清内脂素水平呈递增趋势。提示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而且内脂素在斑块失稳定性及AMI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ox-LDL是LDL经氧化修饰后形成的,可以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改变内皮的形态和结构、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影响血管平滑肌增殖、加速泡沫细胞形成、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12,13],并通过多种机制增加粥样斑块脂质含量,引起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或破溃。ox-LDL 是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子,与冠心病发生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及外周血均存在ox-LDL[14]。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冠心病各临床组血清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ox-LDL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ox-LDL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组血清ox-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血清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关系密切,对评估冠状脉病变严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脂素、ox-LDL、TC、LDL-C、LP(a)水平均为冠心病患者冠脉Gensini积分的影响因素。在调整了TG、TC、HDL-C、LDL-C 等主要脂蛋白危险因素后,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仍然有相关性,且血清内脂素、ox-LDL水平升高对冠心病危险性评估和诊断优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可以做为冠心病危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综上所述,血清内脂素和ox-LDL水平升高不仅可以预测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而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内脂素和ox-LDL水平对临床上识别潜在冠心病高风险人群,进行危险再分层,观察冠心病病情变化,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晨亮,彭瑜,胡雪婷,等.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研究.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4,30:962-965.

2Rho YH,Chung CP,Solus JF,et al.Adipocytokines,insulin resistance,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2010, 62:1259-1260.

3焦路阳,王宇,袁宇.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检验医学,2012,27:349-351.

4林书坡,周更苏,孙孟军.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血脂的关系.山东医药,2013,53:36-37.

5Gensini GG.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m J Cardiol,1983,51:606.

6段新辉,王蓉,徐超.脑梗死患者内脂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501-502.

7贾婷婷,曾照芳.血浆内脂素与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激光杂志,2012,33:81-82.

8 Kadoglou NP,Gkontopoulos A,Kapelouzou A,et al. Serum levels of vaspin and visfat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Kozani study.Clin Chim Acta,2011,412:48-52.

9Wang LS,Yan JJ,Tang NP,et al. A polymorphism in the visfatin gene promoter is related to de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ol Biol Rep,2011,38:819-825.

10Dahl TB,Yndestad A,Skjelland M,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isfatin in macrophages of human unstable carotid andcoronary atherosclerosis:possiblero -le in inflammation and plaque destabilization.Circulation,2007,115:972-980.

11张艳,林玉壁,孙雷.巨噬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406-408.

12廖玉华,杨勇.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探索.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461-463.

13雷鸣,周权,张艳,等.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114-1117.

14李翰卿,牛冬梅,吴嘉.冠心病患者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96-198.

猜你喜欢
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