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和实践

2016-01-14 22:49邓前军陈东初袁毅桦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邓前军+陈东初+袁毅桦

摘要:针对地方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的现状,依托行业创新联盟,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探索构建协同育人平台的新形式,探讨校所企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校所企一体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3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实施高等学校协同育人计划,推行政、校、所、企结合人才培养的新机制[1]。当前,结合地方行业协会,联合高校与企业,整合教育和产业资源,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已成为高校与地方急需解决的课题。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陶瓷材料协同育人平台为例,我校是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适应地方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服务。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09—2020)中指出:构建全球“陶瓷之都”,传承发扬陶瓷文化,优化提升陶瓷区域品牌[2]。依托陶瓷创新联盟,成立陶瓷材料协同育人平台有利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转变学校人才培养方式,造就一批与佛山地区支柱产业相结合的技术人才;也能有效发挥我校陶瓷科研平台在地方陶瓷产业中的引领作用,成为行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共性技术的教研基地;还能使我校人才培养与佛山现代陶瓷产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提升地方经济,传承发扬佛山陶瓷文化,优化提升佛山陶瓷区域品牌,为完成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陶瓷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一、依托行业创新联盟,构建“三基地,四中心”机构组织形式

通过政府,行业协会的协调指导,以地方行业龙头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广泛吸纳技术监督、检验机构,专业研究所,知名企业和地方高校进行深度合作,构建起“政府协调指导,校所企协同合作”的专业创新联盟。联盟坚持以政府为引领、市场为动力、项目为纽带、协同为手段、企业为主体、技术为支撑,建立开放式产学研合作模式,遵循社团组织方式,按照市场机制运行。联盟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市场推进、共建共赢”的原则,致力于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推广[4]。实行“严密组织、协作共享、节点管理、模块推广”的项目运作机制,切实落实各项任务,为产业提升持续提供技术与服务。

在行业创新联盟的基础上,以高校作为牵头单位,结合地方产业生产实际需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联合专业科研机构、地方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创建“校、所、企”行业协同育人平台。完善平台管理组织建设,成立管理和工作委员会,推行“三基地,四中心”平台机构组织形式(图1),提高协同创新的绩效。建立各项有利于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将学科建设和产学研人才培养纳入程序规范建设实施的轨道。加强对行业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工作的监控与管理,规范建设经费使用行为,确保平台人才培养的建设工作达到既定目标。建立激励机制,落实对协同育人成果奖励政策,强化、优化教学团队建设,实行公平竞争,调动平台中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施“四能力,八模块”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根据行业技术的特点,对学生实践技能进行细化类别,引入高校和企业相融合的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高校负责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科研训练、人文素养;科研机构和企业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科学研究、职业创新精神。通过校、所、企一体化协同创建“四能力、八模块”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将协同创新意识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实现大学本科全过程的创新意识能力培养机制。所谓“四能力”是指专业基本技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图2)。

三、创建“双师结合,三室共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在平台管理和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导师工作中心”,实施校、所、企一体化协同育人“双导师”机制。所谓“双导师”制度就是校内理论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协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活动,校内导师从高校本专业中选择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的骨干教师担任,校外导师从平台内研究所、知名企业中选择科技开发能力强、实践技能高的工程师,以及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中层以上的领导者担任。充分结合校内外导师专业特长,按课题方向,组建导师育人小组,力争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创新活动中,都有专业导师跟踪指导,做到每个创新实践活动都有明确创新项目,通过导师和项目的结合,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增强创业的兴趣,促进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三室”包含教学实验室、产学研究室、创新实践室。“教学实验室”分基础和专业两种类别,负责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产学研究室”由协同单位共建,以产业项目为引导,以学研互助、互促为目的,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研究室”坚持实施“双导师”机制,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用创新能力带动创业意识的提高。

四、采取“2+1+1”形式,建立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高校教育,面对大众化的背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观应该是多元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当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5]。作为一所地方性的教学型高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突出生产和科技应用型,培养从事专业生产、工程项目、营销、管理服务等创新性复合型人才[6]。

依托高校专业技术人才,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实施高校人才与生产需求的桥梁功能,充分利用行业创新联盟,及时跟踪科研院所、企业生产实践对人才的需求。针对行业生产岗位对员工专业能力的要求,制定与行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模式为:大学本科学制共计四年,一、二年级在校进行公共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三年级依托高校行业科研平台完成专业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依托校所企一体化的行业协同育人平台完成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课程的学习。

五、校所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

联合科研机构、行业知名企业,构建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以培养行业高技能、高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校所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章程,明确实践协同育人中各方的责任,探索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流程,进行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知识阶梯式的学习和培养。改进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协同育人教学质量,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对知识、技术、创新的渴求,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行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实践基地建设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结合行业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特点和实践能力训练的需要,根据“2+1+1”的培养模式,实施大学生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包括人才评价标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具体的实践课堂教学活动等等,强调“双导师”制的科学训练、毕业设计、生产见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7]。对学生技能培养按照专业基本技能、专业设计和综合技能、创新创业思维以及质量检测技能等几个方面进行。

当前我校材料材料化学专业与相关陶瓷行业的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已建有校外实践基地五个,其中与广东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佛山欣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佛山高明英皇卫浴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三个校外紧密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佛山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研发中心、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作建成了二个学生科研和产品质量分析检测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立,能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企业先进仪器、设备、生产技术、科技人才和企业文化等资源,满足学生生产实习、生产见习、科学训练、课程设计等产学交替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毕业求职的竞争力。

六、结束语

基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依托行业创新联盟,构建校所企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是实现人才、科技、生产力三位一体,以及知识和经济相融合的新思路,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也是高校、科研院所经济服务和企业发展人才潜力的关键。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陶瓷材料协同育人平台为例,针对地方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的现状,以高校工科材料化学专业为依托,通过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了校所企一体化行业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推行“三基地、四中心”平台机构组织形式,建立“四能力、六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实行“2+1+1”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双师结合,三室共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形式。整合教育、科研和产业资源,构建校所企协同育人平台,有利于实现高校科研能力、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资源共享,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地方产业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品牌的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丛惠媛.校企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8):265-267.

[2]佛山市政府.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09-2020年)[EB/OL].[2014-07-22].http://wenku.baidu.com/view/34

d24c80c1c708a1294a440e.html.

[3]曾臻.佛山市陶瓷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硕学位论文,2009.

[4]陈磊,张永宁.构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创新平台[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5):47-49.

[5]陈加荣.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博硕学位论文,2006.

[6]沈召前.对教学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5):44-46.

[7]钟正平,柳海军.新升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130-133.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