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氧疗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挽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6-01-14 08:19苗桂玲施小利
护理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舒适度

唐 茜,傅 荣,苗桂玲,高 莉,施小利

Applied effect of dual oxygen therapy in saving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Tang Qian,Fu Rong,Miao Guiling,et al

(Affiliated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Jiangsu 210008 China)

双路氧疗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挽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唐茜,傅荣,苗桂玲,高莉,施小利

Applied effect of dual oxygen therapy in saving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Tang Qian,Fu Rong,Miao Guiling,et al

(Affiliated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Jiangsu 210008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双路氧疗护理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挽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氧疗护理,观察组给予双路氧疗护理。比较吸氧前及吸氧后2 h、6 h、12 h及24 h氧合指标(PaO2、PaCO2、pH、SaO2)、心率和呼吸情况。[结果]吸氧治疗后两组病人PaO2、SaO2、心率和呼吸均较吸氧前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氧疗6 h达最佳效果,观察组氧疗2 h达最佳效果,继续增加氧疗时间指标虽有一定改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路氧疗护理在非机械通气条件下可以快速(2 h内)改善病人氧合指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关键词:双路氧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挽救治疗;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7.019

文章编号:号:1009-6493(2015)09C-3381-02

基金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科护理专业),编号:卫办医政函[2011]872号。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唐茜,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傅荣()、苗桂玲、高莉、施小利单位: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收稿日期:(2014-08-29;修回日期:2015-08-26)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局限于肺部、进行性、致纤维化的间质性肺炎,其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1]。该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为2.5年~3.5年[2]。急性加重期IPF病人往往伴有明显的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呼吸频率平均(40~50)/min,有些病人甚至达到60/min[3]。抗感染和激素冲击治疗是晚期主要治疗手段。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为挽救性治疗赢得时间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急性加重期IPF病人为观察对象,实施双路氧疗护理,探讨双路氧疗在IPF病人挽救治疗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4年4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IPF病人60例,病程>6个月,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订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1],遵医嘱予以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抗氧化、吸氧等治疗。其中男52例,女8例;年龄67.0岁±9.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67.0岁±10.5岁;男26例,女4例;病程12.9个月±9.3个月;高分辨CT(HRCT)评分2.5分±0.4分。对照组:年龄67.1岁±9.7岁;男26例,女4例;病程12.7个月±6.6个月;HRCT评分2.4分±0.9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HR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氧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氧疗,根据低氧的程度,氧疗流量2 L/min~10 L/min。当吸氧流量<6 L/min时,采用双鼻式一路吸氧,双腔鼻导管插入鼻腔并固定于双耳及头部,连接中心供氧湿化瓶,调节氧流量;当氧流量>6 L/min时,更换高浓度吸氧面罩。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于头部,再将氧气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连接中心供氧湿化瓶,调节氧流量。观察组采用双路氧疗,即采用双鼻式吸氧在内,高浓度面罩吸氧在外的双路氧疗措施。当病人病情得到改善时,可以先从双鼻式吸氧通路开始,向下逐渐调低氧流量,直至完全可以一路高浓度面罩吸氧。当病情继续好转,高浓度吸氧流量下降至6 L/min时,再更换为双鼻式一路吸氧。

1.3护理方法在给氧之前应保持气道畅通,充分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双路氧疗氧流量用氧量极大,如果有系统管道氧源,则两路供氧都连接在系统管道上,以避免反复更换氧气瓶,同时减少病人等待时间,降低缺氧机会。若条件限制,一路氧气由系统管道提供,而另一路氧气必须由氧气瓶提供时,最好采用双鼻式吸氧连接氧气瓶;由于氧流量大,所以,湿化瓶内的水要<1/2。长时间高流量吸氧的病人仍建议采取适度的加温加湿装置[4-6];翻身以后随即进行叩背协助排痰,保持气道通畅;面部、耳郭等容易受压的地方贴上透明贴、减压贴,防止压疮形成;在使用双路氧疗后,各种客观数据得到改善后,立即反馈给病人,让其增加信心。在做所有操作前告知注意事项,告诉病人操作过程的所有细节都考虑到了,绝对不会造成氧疗的中断,这样病人才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4监测指标住院治疗期间应用床旁心电监护仪对病人行连续心电呼吸监护,并记录入院时及氧疗2 h、6 h、12 h、24 h的血氧饱和度(SaO2)、静息心率、静息呼吸频率,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2、PaCO2、pH水平。

2结果

两组吸氧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吸氧前后各项指标情况见表1。观察组吸氧后2 h可达到最佳效果,对照组吸氧后6 h可达到最佳效果,随吸氧时间延长指标改善不明显。

表1 两组吸氧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讨论

IPF是一组病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是肺纤维化疾病中的重要类型之一。目前尚无满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资料显示,1992年—2003年肺纤维化导致的死亡率明显增高[1-3]。IPF的重要特征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动脉血气异常。IPF会导致肺泡的有效面积减少,厚度增加,导致氧弥散障碍。双路氧疗方法在非机械通气条件下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病人的氧浓度和压力,提高肺泡细胞膜两侧的压差,驱动氧弥散速率,从而改善缺氧状态,提高SaO2、PaO2,减慢心率、呼吸。PaO2的提高可以缓解各脏器的持续缺氧状态,使心率和呼吸减慢,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增强病人坚持治疗的信心[4-6]。双路氧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7]。同时也可以在所有疾病晚期,存在低氧血症病人的挽救治疗中应用[8]。氧疗对IPF病人的生存有重要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氧合指数与IPF的预后呈正相关,但在疾病晚期氧疗护理并不能改变疾病的预后[9-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6 h、12 h,乃至更长时间之后发现,氧合指标的改善与吸氧时间的延长不成正比,这说明双路氧疗的作用主要在于在疾病早期2 h达到氧合最佳状态,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推测IPF最终预后主要取决于治疗措施对病人是否有效。

目前临床上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IPF的方法,且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12]。双路氧疗有助于改善病人的SpO2和Pa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13-15]。尽管这一治疗措施无法彻底扭转和阻止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但在相同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缓解肺间质纤维化所导致的呼吸衰竭和低氧血症症状,改善各器官的功能和缺氧状态。

参考文献:

[1]蔡后荣.2011 年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循证新指南解读[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313-316.

[2]Raghu G,Collard HR,Egan JJ,etal.An official ATS/ERS/JRS/ALAT statement: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183:788-824.

[3]Thabut G,Crestani B.Treatments for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N Engl J Med,2014,371(8):781-784.

[4]岳新霞,薛花.经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湿化与非湿化吸氧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20(10):3029-3030.

[5]李燕,苗立云,姜涵毅,等.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3):257-261.

[6]Ohkubo H,Takeda N,Niimi A.Treatments for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N Engl J Med,2014,371(8):781-784.

[7]Kim YJ,Lee SP,Jeong SH.Annual change i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 and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Over a 3-year follow up[J].Tuberc Respir Dis(Seoul),2014,77(1):18-23.

[8]Holland AE,Westall G,Symons K,etal.Dyspnoea and comorbidity contribute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J].Respirology,2014,19(8):1215-1221.

[10]Kishaba T,Tamaki H,Shimaoka Y,etal.Staging of acute exacerbation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Lung,2014,192(1):141-149.

[11]Mizushima T,Zasshi Y.Development of lecithinized superoxide dismutase as a drug for IPF[J].Yakugaku Zasshi 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2014,134(1):69-76.

[12]贾建军,刘瑞娟.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00-1301.

[13]Maher TM.Pifenidone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Drugs Today(Bare),2010,46:473-482.

[14]Barry Hamilton V,Spangler R,Marshall D,etal.Allosterie inhibition of lysyl oxidase like 2 impedes the development of a pathologic microenvironment[J].Nat Med,2010,16:1009-1017.

[15]吉圣瑁.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31):52-53.

(本文编辑苏琳)

猜你喜欢
舒适度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微气候适应性的传统街巷舒适度研究——以滇池东岸呈贡老城为例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降低高泌乳素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大陆集团卫星摄像头通过智能互联提升驾驶安全性与舒适度
基于ArcGIS的四川地区城市气候舒适度评价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