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税法课程设计思考

2016-01-19 15:32胡晶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税法课程设计

胡晶玲

摘要: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将有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性高校转型,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已经开始了转型的尝试。作为一名税法专业课教师,必须重新进行课程设计,来达到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课程设计;税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1902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国高教领域将有重大改革,那就是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作为一所三本的独立院校,已经开始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步伐。

税法课是一门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课程,理论知识深化和扩展的空间非常大。该课程以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为中心内容,以流转类税法、所得税法、财产和行为税类税法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税法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与普遍影响,学习税法相关知识成为本科生应用技能的体现之一;此外,税法在财经类各种考试中,往往作为涉及内容或单独考核科目,比如:会计证考试、会计中级考试、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因此,税法课程就显得举足轻重,很多院校都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甚至定位为核心课程。

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为例,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了《税法》课程,64课时,该课程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而且还购置了网上报税模拟实训软件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但是仅仅只有这样的重要定位以及配套的软硬件还是非常不够的,作为一名税法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必须认真贯彻学院的转型战略,税法教学必须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提出已经有几年时间,但是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对于什么样的人才才能界定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本人是这样理解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区别于研究型人才以及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具体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理论知识不仅要有一定广度,而且还有有一定深度。理论知识不能像研究型人才那样的深度,但是应该比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的深度应要高。二是不能只有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要高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有别于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之处。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很明显按照之前的教学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之前的三本教学没有体现出与二本的区别),因此,对于税法的教学必须重新进行设计。

本文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税法》课程为例,将从总体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材选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总体思路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学生将来的就初次业岗位主要是企业办税员岗位。因此,根据对企业纳税申报、税收筹划岗位的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按税种设计为八个教学项目,前面七个项目又分为基础知识认知、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收筹划和纳税申报四个具体的工作任务,第八个项目是对学生综合纳税申报及税收筹划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实际接近甚至是真实的案例,与纳税的流程相结合,然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教学项目设计如表1。

表1教学项目设计

序号模块(或子模块)名称学时1纳税工作流程62增值税计算、筹划及申报123消费税计算、筹划及申报84营业税计算、筹划及申报65企业所得税计算、筹划及申报106个人所得税计算、筹划、扣缴及申报87其他税计算与申报68企业涉税综合处理及课程总结8合计642教学内容

设置税法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应纳税额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能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的税收征纳关系,并能够正确的运用法律法规,正确地维护纳税人的利益。因此,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学生初次就业的岗位主要为办税员岗位,这也是最主要的就业岗位。部分同学也可能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税务部门,从事税务稽查工作。有的同学可能进入中介机构从事税收筹划工作,因此,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以上岗位展开。

2.1根据企业对办税员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办税人员是企业的一分子,其工作必须代表企业利益。办税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正确进行纳税申报并合理合法的维护企业权益,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定必须考虑申报人员、税收筹划的这一角色定位。本课程的课程內容阐述方式不仅需要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让学生深刻理解条文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并能够正确计算应纳税额,而且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将税法条文逐项落实到经济业务事项上,让学生掌握纳税申报的相关要求,正确填写纳税申报表格,实现纳税申报、税收筹划的有机结合。

2.2根据会计证及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从事会计工作,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是会计专业人员的必然追求,也是对其自身能力的一种评价。在校学习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资格,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求,而且学院也是非常鼓励的。作为会计证考试的三科目之一的《经济法》和初级会计职称两科目之一的《经济法基础》,虽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但税收法律制度占分值的绝大部分。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充分考虑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的要求,涵盖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八个项目的基础知识认知、纳税申报与税收筹划的相关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计证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根据学生二次就业及未来发展课程内容

对于部分同学可能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税务部门,从事税务稽查工作,因此本课程在内容选取上对于税收征管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另外从长远发展来看会计人员的职业追求必然向往会计实务界顶尖的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因此,本课程在内容选取上还考虑了学生未来的这种追求,其内容基本涵盖中国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考试税法课程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将来参加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税法科目考试打下基础,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各方面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3教学设计

3.1基本教学程序设计

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将真实的纳税业务作为课堂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各项目基本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1)设置任务:根据应用型本科学生当前的认知特点及企业真实涉税业务提出案例。

(2)激发动机:启发学生深入案例,体会所任岗位角色面临的问题。

(3)组织教学: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体系相互关联起来,落实对各项目学习应达到的岗位能力要求。

(4)应用新知:结合所提案例对新知识的初步尝试,得出结果。

(5)检测评价:通过告知、比较等方式对新知识初步尝试使用之后的评定。

(6)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巩固新知。

(7)拓展迁移:把新知识迁移到其他任务中去,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2针对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2.1原理性教学

采用启发式和归纳式教学方法,对各税种的描述,分别从税收的相关法律的规定、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减免税优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纳税额的计算等来详细展开。

3.2.2技术性教学

采用演示法、引导教学法教学使学生应熟悉纳税申报的基本流程和各个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列等,熟知税法知识,进行税收筹划,维护纳税人权益。

4教材的选用

提出应用型大学的概念时间并不长,因此,很难找到与之相配套的教材,而《税法》课程的时效性较强,知识面廣泛,虽然我们选用的教材(王红云主编的人大版税法)是最新版的,而且教材是本课类教材中比较优秀的,但是该教材并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现在处于“营改增”的时期,相关的税收法规变化很快,因此,并不能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写进教材。比如:2015年1月13日,国家对成品油的消费税进行了调整,但是教材上只是更新到2014年12月13日。

(2)该教材对偏重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及运用,对实践操作方面比较欠缺。在纳税申报这方面,该教材的安排只是点到即止,没有具体的操作运用。

因此,由于存在以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材+讲义”的模式,通过讲义来弥补以上不足。当然这只是我们暂时的安排,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计划编制自己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石红红,刘国华.案例教学法初探——以辽宁工程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税法》课程教学为例[J].时代金融(下旬),2011,(7).

[2]潘丽.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月刊),2014,(7).

[3]胡晓峰.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转型的困难与对策[J].科学时代,2001,(9).

[4]张红梅.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5,(2).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型税法课程设计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Java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旅游管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企业需求的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