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讨

2016-01-19 15:32穆雪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穆雪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编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高校培养的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为此需要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进行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通过分析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2401

1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当前,普通高校在计算机语言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学”和教师“教”:

(1)学生“学”。

学生在进行上机实践操作前,普遍存在上机准备不充分,并且上机效率低等现象,甚至一些学生毫无准备就上机实践,其结果就是坐在计算机前不知该做什么,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上机实践课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发挥上机实践的作用。

(2)教师“教”。

在设置上机实践内容方面,教师选择的内容普遍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导致上机实践与综合性实训缺乏联系性。目前,教师选择的实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知识点设置相应的实验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计算机编程需要具备的情境。

2改革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的具体措施

在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率,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编程水平,同时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本文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改革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

2.1对学生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上机前的准备工作,通过上机前的充分准备,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环节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在上机前督促学生认真准备调试程序非常重要。在理论课方面,教师需要对上机实践的内容进行提前安排,对于学生准备调试的程序,在每次上机前都要做好检查,同时将其完成情况纳入到期末成绩中来,进而促使学生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学生完成上机操作后,需要根据上机实践的实际情况撰写实验报告。对于学生在上机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需要教师认真做好记录,在理论课或实践课中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纠正。

2.2改革教材

在教材改革方面,需要设计好综合性课程,借助这些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每次上机实践,通常情况下都要按照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在上机实践操作中,通过创设与实例相关的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材中,适当增加综合性的程序设计内容,采用模块化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综合性的任务。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开发软件的各個步骤,进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利用计算机的能力。

2.3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在机械、电子、通信等领域,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得到广泛的应用了,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况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在改革计算机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将计算机编程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因此,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改革中,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方面,为未来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3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额上机实践效率,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提升与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说两者是一个共同体。改革计算机语言课程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索,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奭,陈鸿.高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24)

[2]申珅,党向盈.非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4,(14).

[3]陆志强,郑伟,杨富,等.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