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分析

2016-01-19 15:32孔晓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大学生

孔晓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提出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国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存在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系统化的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缺乏有效合力、实践力度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观念的制约、社会发展的影响、网络媒体的导向及有效保障措施的缺失。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2902

1概念界定

中西方对生命的起源有不同解释。古希腊人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因此,他们有“生命力”和“活力”等的概念。古代中国有人认为“气”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从之生,其犹产也,水凝而成冰,气积而为人”,生命活动是关于“气”的活动;有人认为“火”作为一种剧烈的物质运动,是生命的来源,强调了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那么生命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生物学的定义是:生命是蛋白质的一种存在的形式,蛋白质通过新陈代谢跟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其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停止,生命则不存在了,蛋白质也就随之分解。

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现代化的推进而兴起的一种新教育思潮。美国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生命教育”这的概念,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自杀、吸毒等危害生命的现象,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1968年最先倡导生命教育的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

所谓的生命教育,主要是指有关生命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生命,了解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其他人的生命,从而学会珍惜一切生命,热爱生命,学会如何更好的生存和生活,并以此为基础,主动探求生命的意义,找准自己的定位,提升生命质量。

2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生命教育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相对避讳“死亡”的话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古往今来的教育都侧重于应试教育,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更多的是成绩和分数。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家庭最为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教育则很少被关注到。一个孩子从出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到了大学时代,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独立的生活能力普遍不好,而高校又普遍缺乏生命教育,这就导致大学生在遇到人生中大大小小问题时,往往不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稍遇困难后,就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对待生命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严重者会出现伤害自己甚至危害他人性命的情况,这不能不说是与整个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生命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

2.2缺乏系统化的生命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注重学生的课业成绩,忽视心理教育,加上当今教育体制的影响等原因,造成许多高校没有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系列专门课程的现状,专门机构更是谈不上,缺乏专业化生命教育师资力量,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本身就是从其他教师“转化”而来,没有经过系统的生命教育培训就仓促上阵,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就非常浅薄,更谈不上去很好的给学生传达生命教育的真正理念和价值,要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更是不够。

2.3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缺乏有效合力

教育向来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和家庭也参与进来,教育是三者合力的结果,任何一方置身事外的缺席都会影响对人的教育效果,生命教育更是如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是最初进行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最初对生命的认识也是来源于家庭教育。而社会是一个大的环境,大环境对待生命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不重视生命教育,且对生命教育的开展很少起到推动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影响,高校也缺乏实施生命教育的条件,且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更是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中。

2.4生命教育的实践力度不够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实现。实践性是生命教育的灵魂之所在。生命教育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激起内心深处引起触动,才能让他们树立对生命的正确的态度。帮助学生掌握生命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热爱并创造美好生活。但是,生命教育的实践环节是最为薄弱的一环,即使有部分高校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也很难落到实处,主要的原因就是实践环节的缺乏。进社区服务,到戒毒所、医院参观等很少付诸实施,生命教育实践环节的缺失很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情、意、行”,所以也很难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

3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3.1传统观念的制约

从古至今,我国传统教育都侧重于应试,对人心理的关注较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当今的大学教育,比较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程度比较少,谈到生命教育更是少之更少。传统思想观念中对人性的压抑和只重视知识系统性的教育,在遭遇现代社会的各方面压力和价值观的冲击时,就会让从小到大只注重学习的中国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就业、恋爱婚姻等各种人生重大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不能很好处理,稍微遇到挫折,就会出现各种消极不良情绪,甚至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传统思想观念和现行教育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放弃了教育学生为何而生的人生真理,只注重以何为生的谋生技能的获得,导致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对人生意义的欣赏。

3.2社会发展的影响

工业文明带走了贫困和落后,帶来了物质的极大富足,但却也造成了人类精神的荒芜。人在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工业文明当中,物质得到享受,但却往往找不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生存的危机感不断加剧,人与人之间疏离感逐步加剧,不断失去对彼此的信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也不断冲击着人类的精神家园,导致人类无法找到自己生存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中国处于全球化的大变革中,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旧的秩序慢慢瓦解,但新的法则尚未完全建立,在这种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旧交替中,人类的精神世界也会发生剧烈的变化。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这种社会剧烈发展变化的影响,如果缺乏完整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很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怀疑,可能最终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3.3网络媒体的导向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这是一个网络媒体的时代。网络的使用,让人们更加便捷的获得各种信息,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虚幻的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扑所迷离的信息,特别是网络传播的暴力、色情等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媒体世界为了吸引眼球,对负面消息的过度宣传和曝光,导致大学生的是非观念模糊,对世界的整体认识比较悲观,这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也容易出现偏离。

3.4有效保障的缺失

无论是从社会、家庭的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与投入程度而言,还是对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方式而言,或者是对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一系列软硬件条件而言,目前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保障十分缺乏。首先,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要对大学生实行生命教育,国家的重视及行政主导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大保障。其次,缺乏缺乏社会、家庭和高校三位一体的整体保障措施,社会和家庭往往都把开展生命教育推给高校,自己置身事外。但最终实施生命教育的高校,却缺乏一系列的实施生命教育的条件和保障:没有系统的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缺乏专业的开展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经费紧张,没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条件和环境。这些导致生命教育的实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杨亚东.生命教育:回归本原的高校德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

[3]冯建军.生命教育:研究与评论[J].中国德育,2008,(08).

[4]张艳青.论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J].理论学刊,2010,(3).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大学生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